2025-03-25 00: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苏 勤



志固茧破蛹做媒

——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成泰山”。大凡见过林学善先生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他有着福清老板特有的气质,结实的中等身材,方正的脸庞沐着天光,总是带着憨厚、诚挚的微笑,炯炯的双目深邃而有神,交谈中字里行间闪烁着独特的经营哲理和管理思辨。他创办的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铝”)的规模和实力一直是中国国内同行业的翘楚,他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一位创业者的睿智和传奇,令人惊讶,引人探求。

为什么企业场地能从当初的数间厂房扩展到现在的占地面积360多亩?

为什么企业能从建成时年产1.5万吨的铝板带箔,发展到如今年产能力近百种规格产品,质量和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为什么企业能在逆境中求生存,从2002年开始产量、销售量连续保持30%的年增长率,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拥有连铸连轧、半连续铸造、热轧、冷轧生产铝板、铝箔、铝圆片的生产线的海峡西岸现代化大型铝加工企业?

  ……

  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在人们的眼中一直是一个谜。

  回溯南铝的风雨历程,解读南铝成长的奥妙,其意义不仅仅是了解它创造了多少财富,而在于寻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迅速成长壮大的成功轨迹。

  南铝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一直与命运抗争着,在市场竞争的缝隙中寻找阳光、捕捉机遇、孕育奇迹。

  南铝从历史走来,一路风尘,负重前行。

 

胸藏万夫  心坚石穿

 

  山与水的统一构成了福清所特有的地域环境与文化氛围。而山与水的对立却又奇妙地组合出林学善父子人生的轨迹与奋斗的历程。

  1922年4月,林学善出生于福清高山镇西江村。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无知、愚昧、贫穷占据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他念完四年私塾后,便被迫辍学务农,做尽艰苦农活。贫穷又温馨的家庭氛围,赋予他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性格,青山绿水哺育他聪慧的头脑和心坚石穿的气质。1940年,19岁的他离开故土随亲戚远涉重洋到了印尼,开始了艰辛而又传奇的创业生涯。

  乍到南洋,为谋生计,先在泗水做店员。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1951年,林学善在泗水奔芝迪兰村街创办了制造并经营家庭炊具和厨房用具的小型五金店,取名“爪哇五金厂”,跻身“小老板”行列,当时雇员只有八九个。1963年,爪哇五金厂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爪哇金属公司,而且从手工生产跨进用机器进行半自动化生产,职工增至150人。年仅15岁的长子林文光因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被迫辍学,进入父亲创办的小工厂,随父创业。1971年,林氏金锋集团成立,凭着父子两代同心、胼手胝足的戮力拼搏,小企业日渐变中企业,中企业变大企业,到1996年,金锋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万多名员工、50多家工厂,业务领域涉及钢铝、电子、化工、银行、房地产、餐饮、超市、教育等多个行业,经营范围遍及印尼、中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巨型商业航母”。在工业方面,仅在印尼泗水就拥有5个工业区,占地750公顷,产品达8000多种,畅销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并吸引诸如杜邦、三星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入驻工业园区与之联营。林学善先生也因此享有“东南亚铝业大王”美誉。1980年,林学善退居二线,把金锋集团交给林文光打理,雪球越滚越大,至20世纪90年代末,金锋集团已华丽转身成一个年产值可达7亿多美元的多元化制造厂舰队,是印尼最大的铝制品、塑胶制品、水电油气管道、小家电及家庭生活用品制造工厂,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大型家庭电器商。

  生命镂刻着崭新的诗篇。“金锋”招牌打响了,林氏父子又把执着的目光瞄向福清这块物华天宝之地……

  时间追溯到1987年。当时作为福清世联会融侨考察团副团长的林学善随团回国考察,看到家乡厂房栉比,高楼林立,大道笔直,游人如织,兴奋之情难以自抑。他想在家乡投资办厂,在这里寻找一片天空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消息传出,许多友人对选址大惑不解,林老笑答说:“我当然知道高山西江这地方交通不便、电力缺乏、资源不足,这些都是不利因素,但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的根,我必须尽力为她多做贡献。过去我回乡都会接济乡亲,那是很有限的,如果我在这里修路拉电网、办工厂企业,乡亲们各家各户有人进厂做工,每月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就会改善,还可以繁荣家乡经济。另外,现在海外华侨新一代的年轻人,出生在国外,与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不深,我在家乡办企业,子女们至少看在产业的份上,就会多关心,经常回来走走看看,这样对家乡感情就加深了,距离也缩小了,将来他们就会接我的班,继续报效祖国,这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程,也是海外老一代应该考虑的大事;再说,我是从这里出去的,现在回来这里投资,振兴家乡,理所当然嘛!”

  他独自出资千万美元创办福建融林首家企业,自此后,西江村修了路、拉了电网,户户有人进厂打工,收入增加了,市场也繁荣了。接着林老又斥资创办了不粘锅、厨具、不锈钢制品、PVC管道等多家企业,其中铝制炊具多次获全国性金奖,有“中国第一锅”之誉,同时PVC管道建筑材料产品的引进,也填补了当时国内建筑材料以塑代钢的空白。

  运筹帷幄智者胜。1992年,改革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林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铝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与日本神友商事株式会社联手在融侨工业区创办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于同年4月动工,总投资4113.8万美元,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建成年产能力达1.5万吨的熔铸、冷轧、精整和铝箔生产线。1997年正式投产,主要生产高级铝圆片、铝板、PS印刷版基和各种厚度铝箔,50%的产品远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年产值达1.2亿多元,成为中国第四大铝箔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颇似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铝业之路”。

  这是一个爱国华商用信念和时间较量出的成果。

  飞翔需要风的抚慰。

  风是一种潜在的物质,也是一种至上的精神。

  在他的眼中,风是梦想的翅膀,梦比路长。

 

子承父业  再铸辉煌

   

  天方国古有神鸟凤凰,浴火重生,化作一道七彩的光芒。因为历尽沧桑,所以她凄美而辉煌;因为愈挫愈奋,所以她朴实而坚强。一如传说中的凤凰,南铝也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涅槃。

  面对垄断经营的森严壁垒,面对品牌知名度不高、网点少、市场进入晚、科技手段落后等“先天不足”,新生的南铝举步维艰。

  为寻求突围之路,现任董事长林文光和董事林文宏、林文英、林文俊等秉承父业,进一步致力于南铝的拓展。2002年,公司又斥资2900万美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德国年产可达4.5万吨的双卷取热轧生产线,为国内第三大热轧开坯生产线。它的建成,不但弥补了一期铸轧生产线铝及铝合金板带箔生产坯料供应的不足,而且满足了不同层次、个性多样的消费群体,彻底扭转了生产优质铝箔必须依靠进口热轧坯料的被动局面。已投产的第二条宽幅铝箔生产线(第三期工程)总投资2980万美元,年产值达7亿元。同时开始实施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2003年3月获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同时获得GB/T19022-2003计量检测体系认证。

  大舍方能大取。放弃陈旧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进步。南铝有了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加之选用国内外优质原材料,并采用印尼金锋集团所属印铝有限公司先进的铝加工生产工艺,紧跟国际先进铝加工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开发和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完全实现了不同品种的标准生产和针对不同客户特殊需求制定加工的生产能力,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厨房炊具、建筑装饰、香烟及食品、医药包装等行业。从此,跟上时代潮流,成为南铝人对自己产品的一种追求。

  2009年5月,南铝顺利通过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10月,被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技术标准优秀奖”。

  市场如海,潮急浪高,扬帆其中的企业没有先天的胜将,也没有必然的败兵。南铝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云谲波诡的市场经济海洋中劈波斩浪,靠的是什么?

  南铝的过人之处是质量过硬。质量是企业的灵魂,品质是企业的根本。卓越的产品品质是消费者认可的首要条件,是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基石。林文光为核心的决策层深谙此理,为此,2006年10月,公司又投资2750万美元开始启动第四期工程,建设4条总产1万吨/条的铝箔坯料连铸连轧生产线,配套1条年产6万吨冷轧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有色金属复合生产线以及铝花纹板生产线、1条自动化圆片冲床生产线,投资200多万欧元引进一条西班牙制造的先进拉弯矫直机,大幅提高了铝板材产品质量和铝箔坯料的平直度。

  林文光先生有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完好的产品,可能卖1000元钱,如有一点疵点,有可能100元钱也不值。100减1不等于99,100减1等于0。

  20年来,南铝长盛不衰,就是靠全天候、全方位、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体系,靠从生产、仓储到销售的质量保证网络。

  南铝的独到之处是货真价实。商品价格是一个商品身份的象征,是一个企业对社会的信誉与承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价格大战愈演愈烈。

  对于价格战,林文光有着自己独特的营销理念。他说:“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伤别人的同时也伤自己。南铝人不做三种事:虚加价格,待人买时再砍下来,这种虚伪事不做;商品售价低于成本的赔本事不做;大降价、大甩卖,让顾客不托底的事不做。卖就要卖出真诚,卖出信誉。”不讲价、不打折,全国统一价格,是南铝营销的独到之处。

  南铝的高明之处是诚信为本。“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则衰,经营企业就像做人一样,只有以诚待人,大家才会信任,才会有前途。”林文光经常这么说。

  在南铝有两句话,叫“亲情待客,诚信服务”,“以质量为第一生命,以服务为第一要素,以创新为生存之本”。从南铝起步开始,在所有客户中,都知道南铝的产品好,人更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南铝的诚信经营带来了成功和辉煌。

  2000-2008年,南铝连续3次被授予“福建省侨资明星企业”; 2004年至今,铝箔、铝幕墙板产品连续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百家优秀外资企业”和“福建省百家优秀外贸企业”。还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福建企业出口市场占有率300强、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最佳信用企业、福建省纳税A级企业、福清市十大纳税企业等多种殊荣。这一切都是南铝的荣誉,也是对企业经营者的最高赞赏。

  执掌着中国铝业“旗舰”的舵手,犹如一个集结点把传统与现代、土气和洋气统统融于一身。

  林文光先生再度创造了南铝的辉煌。一个坐拥亿万资产的大老板,是那么率真、朴实和坦诚。他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市场意识集于一身:诚实、低调,但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经营平稳、有序,但又不失大视野、大手笔的市场作为。

  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大浪淘沙的年代与时俱进,不被淘汰,是林文光时常思索的问题。他说:“成功没有捷径,要靠勤奋、敢拼和学习。”也许是早年辍学的遗憾,他非常喜欢阅读,“成功或失败的企业家故事、东周列国历史、近代史、《上海滩》……各种书我都看,我喜欢读书,我相信有智慧的人才能创造财富。”于是,他开始将一切闲暇的时间都用在自学多种语言上,除了印尼语和汉语,他还学会了英语、日语、德语和法语。林文光认为,“商场上一加一可能等于二,也可能等于十,还可能等于零。”艰苦岁月,辉煌成功,令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信念更加坚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文光是一个爱才并善于用才的人。骑马不必千里良驹,只要能跑得快即可,同样购置商品,不必讲究是否名牌,唯有合适耐用则可,同一组织选用人才,必须懂得这些道理,不可面面顾及,所以选用时,不能求全责备,只要人才对企业有用,能办事,工作卖力,即可放手使用,并把各种人才组成一个复合型群体,发挥综合群体的威力,如此,企业才能蒸蒸日上。这是林文光理解的唯才是用。

  林文光还是一个营销策划的成功者。率先走出国门,敢于到世界经济舞台去寻梦,去经风雨、见世面,强身健体,以待日后搏击风云,这是他几十年来魂牵梦萦的夙愿。

  天道无恒。在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的茫茫商海,市场的变化是快捷而神秘莫测的。聪明的企业经营者必须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而何时放进哪一个篮子,也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好商机。

  林文光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创新能手,他首先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他想要赚外国人的钱。“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南铝面对巨人毫不退缩,不仅在中国内地站稳脚跟,还在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我国香港等地建立销售机构,产品远销东南亚和北美等3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同行对此感到“震惊”。

  抢占市场制高点,拓展市场的营销策略令同行叹服,同时也实现了南铝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战略扩张。如今的南铝正在以其独特的个性、丰富的内涵,在竞争激烈的品牌丛林中展露出年轻而迷人的姿态。

  过硬的产品质量、独特的营销风格、真诚的待人方式,如三角形的三个支点,沉稳地托起南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于谦逊诚笃中见大气象,这就是林文光的人格魅力!

 

剑胆琴心  兼善天下

 

  人在精神上必须有所追求,精神境界高,才会天宽地阔。回报社会,是现代企业家所具有的品质。

  林文光常说: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南铝创新性地将品牌定义为产品、品质与人品。产品,即始终为不同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即生产出让客户安心满意的高质量产品;人品,即遵章守纪,依法纳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大爱无疆,上善若水。林氏家族对父老乡亲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们时刻不忘以爱心回报社会。林学善先生不仅是一位卓有建树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深孚众望的侨领、慈善家和爱乡楷模。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林学善先生生前就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近百项,捐资总额超出5000万元人民币,多次荣获“福建省捐资兴学办医”金质奖章。

  自2003年林学善老先生辞世以来,为完成丈夫未竟夙愿,翁瑞英女士更加关注家乡的建设事业,先后捐款3000多万元,覆盖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扶贫助学等领域,2012年5月,荣获“福州市热心公益事业茉莉花银质奖”,2013年6月,又荣膺“福建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

  薪火相传。先辈慈爱的呵护,生存的艰辛,家人的勤勉,都深深地烙在林氏兄弟的心灵中,他们虽身居海外,但情系桑梓,一直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建设事业。

  2004年9月,林文光资助贵州籍田如光等6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赴印尼就读印尼总统大学四年本科;

  2004年11月,林文光慷慨捐赠410万元,用于建设福州市十邑创业馆……

  谈起自己一次次的公益和慈善捐款,林文光坦言:“我赚钱不只是为自己,一个人其实不用很多钱,我的生活不奢华,必需的就够了,我希望用更多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

  只言片语,掷地有声。

  如春风轻拂,如和煦的阳光照耀,透过质朴诚实的外表,我们发现了林文光高洁慎独的灵魂。

 

志存高远  世纪有约

   

  有位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林文光就是一个善于把握事业支点的人,但他从不希求别人的给予,而是自己寻找、创造。南铝要实现宏伟的蓝图,需要站得高、看得远,需要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更大的范围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

  紧跟时代步伐开展科技创新,是南铝做强做大的制胜法宝。南铝是福州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最早的企业之一。2011年11月,公司就着手节能减排工作,两年时间先后投入903.6万元安装天然气管道,建设天然气减压站,改造铝熔化炉和保温炉(油改气)燃烧系统,新增改造2台燃气80吨铝板退火炉、增加一台3吨熔化铝箔废料中频炉。油改气之前,公司每生产一吨铝箔铝板综合产品需要消耗120千克轻质柴油,现在只需要90立方米的天然气,按目前产量一个月就能节省费用近50万元。

  2013年,公司又斥资200多万元对热轧生产线的114吨立推炉和半连续铸造35吨DC熔化炉、保温炉进行燃烧系统油改气装置改造,这项工程每年可增加效益500多万元。

  林文光兄弟将一如既往率领南铝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奋斗目标迈进!

  长风浩荡,大潮奔涌,乘风破浪正其时。南铝在争创新优势,南铝人的思维已飞越时空。

  新世纪的帷幕已经开启,林文光一班人正在攀登更加辉煌的事业巅峰。他们肩负的重任和希望,气势如虹,信念坚定。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林文光自强不息!南铝人必定成功!

本文原载于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福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