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00:0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勤暖



清韵山水话梅溪

——梅溪新区建设纪实

 

黄勤暖

 

 

初冬时节,站在梅溪后山制高点上,俯瞰建设中的梅溪新区,一派美景尽收眼底。只见闽江穿过群山奔涌而来,在这里拐了个弯缓缓地向东流去,一列火车在江北岸风驰电掣般向西飞奔,一行白鹭从江面飞掠而过,几艘轮船在闽江大桥下往来穿梭。一座座高楼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316国道穿城而过,福银高速梅溪互通如梦幻彩虹,飞架在青山绿水间。好一幅清韵典雅的山水画卷!

 

   

 

  闽清县城古时遍植梅花,故得名梅城。梅城附近的梅溪、梅埔、梅谷、梅洋等村落名字前面都冠以“梅”字,皆因与梅结缘。

  古时梅城,鸟语花香,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有如世外桃源。难怪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游历至此,不愿再走,想留在梅城多读圣贤诗书。在梅溪临近闽江汇合处,至今还保留着朱熹题写的“梅溪”“山清水秀”摩崖石刻。

80898d202ba3bff87e52060e1fe2d1ad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8a860509d664d09126ce7ce880c75d19_2d91624322e6456e90286a834af694f7.jpeg

梅城闽清

  2011年盛夏的一天,刚到任的闽清县委书记陈铁晗面对一组数字拧紧了眉头:闽清城区5平方公里,一条1.5公里长双向单车道东西南北走向的主街道,城区人口5万,机动车1.2万辆,202省道像咽喉一样穿区而过。这么拥挤的生存环境,何来幸福指数?她心头当即掠过一个念想,何不再造一个梅城新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闽清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陶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逐渐兴起,各行各业都发展得较快,人们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开发建设住房的呼声很高。当时,闽清县领导审时度势,及时成立了闽清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对城区的台山进行成片的规划开发,并建设闽清城区第一座公园——台山公园。九十年代又陆续开发了大路梅西住宅小区、龙舟住宅小区,等等。至本世纪初,原来城区发展空间已基本饱和了。在“小小闽清县(指城关)”这狭长地带里,城区土地寸土寸金,难以拓展。

  这时,交通问题也日益显现。202省道作为闽清县城通往江南12个乡镇的唯一通道,承载着二、三十万人出行和生产、生活资料的流通。在福银高速开通前,它是闽清交通运输的生命线。然而,这条202省道穿城而过,所有车辆在拥挤的城区来来往往,给本就狭小的城区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车流量激增,202省道更加拥堵不堪。

  面对交通严峻的形势,闽清县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是,由于当时县财力有限,没有宽馀的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至于后来在建福银高速闽清互通口时,犹豫不决,在渡口与云龙两地之间,很难做出选择在哪儿开口有利。权衡再三,最后决定在云龙开口。福银高速开通之初的几年里,闽清人出行方便多了,城区交通状况也大为改观,司机们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可是,形势发展很快。进入新世纪后,闽清的发展瓶颈又凸显出来了:在省会福州,闽清没有区位优势,山多平地少,立地条件差;城区面积小,集聚人气难。交通出行又逐渐成为问题。因为虽有福银高速,但要绕道十几公里,不能快捷地从城区上高速,无法融入省会福州半小时生活圈。

  如何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县委发动社会各界和干部群众大讨论。大家解放思想,出谋划策,把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的建设“大工业、大交通、大城关”的三大战略构想,作为闽清的长期发展战略写入党代会文件和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载入了闽清“十一五”“十二五”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

  三大战略构想的提出,给闽清人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未来不是梦。2011年,陈铁晗带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牢记党的宗旨,站在闽清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在历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基础上重新调整重新定位,作出了“实施城市沿溪向江东扩南延北进,持续推进梅溪新区、白金工业新区、东桥产业新区建设,打造区域发展中心,全面对接融入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发展”的战略抉择。

  梅溪新区是三个新区中的重中之重。虽然,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提出了建设“大城关”的美丽愿景,但是由于闽清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始终无法破局。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陈铁晗书记的领导下,大胆提出梅溪新区建设“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一年一变样,三年见成效,五年显规模”的目标。

  闽清从此迎来了破茧而出,阔步发展的新机遇。同时,催生了梅溪新区高起点、大手笔的开发热潮。闽清城关真正实现了千年新跨越,从梅溪时代一步跨入了闽江时代。

  2012年4月,梅溪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全面启动新区建设。他们本着“为民建城、民生至上、依法依规、和谐征迁”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民生保障工程先行,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及拆迁安置区、福银高速梅溪互通、建兴工业安置区等工程的规划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

  新城建设,规划先行。梅溪新区建设,是闽清有史以来最大的开发建设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科学规划非常重要,它决定梅溪新区的发展定位,决定闽清未来的发展方向。深谙城市规划的陈铁晗书记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她说:“梅溪新区承载着闽清人民对幸福家园的美好憧憬,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机会,是闽清历任领导班子付出心血的结晶。规划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2011年6月底,她到闽清不久,就把梅溪新区开发建设规划编制委托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新区的概念规划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8月下旬,还委托福建省地质测绘院对南部新区的基础性资料地形图,进行7.3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2011年10月,新区指挥部尚未成立,就提交了测量成果。

不久,“梅开五福,花开江城”,这一凝聚各级领导和设计人员心血的梅溪新区规划方案,脱颖而出。

和谐征迁,以人为本。新区建设最难的就是征地拆迁,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仅城南片区一期工程征迁一项,就涉及到原省公路二公司74户集体户,梅溪镇上埔、渡口、里寨三个村群众920多户2100多人,房屋392幢,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还需搬迁企业13家,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这么大的征迁量,在闽清历史上从未有过,能否做好这项工作,是对新一届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执行力的考验。

  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举全县之力建设好梅溪新区”的要求,县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组建了由县委副书记挂帅的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一办六处六组”,分别负责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土地报批、宣传维稳等工作。他们多次组织人员赴惠安、闽侯、寿宁等地学习好的经验做法,先后出台了考勤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从全县成建制地抽调44个县直部门(单位)和乡镇共150多人、组建41个征迁工作组,负责房屋、企业、坟墓、庙宇、果树苗木等地面物征迁工作。他们在一线岗位上摸爬滚打,成长进步。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不躲不绕,充满智慧,善于运筹,做到坚决把问题扛下来、解决掉。

  笔者在采访中,听到许多感人的故事。

  上莲乡原党委委员黄水仙,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安置征迁工作。她和同事三番五次深入拆迁户家中,与拆迁对象促膝谈心交朋友,任由他们将满腹牢骚发泄出来,在听完他们连珠炮似的发问之后,总是不急不躁,不厌其烦地一条一条解释政策,了解他们心中之所想、所求、所盼。黄水仙帮他们算了“三笔账”。一是资产账,原有破旧的房屋值多少钱,现在的新房子又值多少钱。二是发展账,向他们说清了这块地征收后将来做什么用,环境改变了,条件改善了,你们的生产生活就更有前途了。三是保障账,向他们解释了拆迁户被征收后,有的人纳入城镇养老保险,有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

  在多次的入户过程中,黄水仙与被征迁户毛某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知他的媳妇生了个男孩儿,黄水仙按照农村的习俗,送上一只鸡,把他们一家当作她的亲戚,于是这一家人极其信任她。在签约前,老人家把“财务决算”的任务交给她,还请她帮助挑选合适的房型。老人家对她帮忙做的事十分满意,还帮助动员村里的几户拆迁户签了约、腾了房。

许久平,云龙乡计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他一开始就狠下功夫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补偿规定、工作流程等背得滚瓜烂熟、了然于胸,每次拆迁户问他任何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在入户摸底阶段,许多拆迁户都有抵触情绪,不愿透露自家房屋的情况,他就去国土局、住建局查档案,把每个拆迁户的房屋情况了解清楚,甚至掌握了连屋主自己都不了解的情况,这样在工作中就掌握了主动权。有一拆迁户在1998年洪灾中房屋被洪水冲毁,当时政府部门补助重修房子,导致房产证内容与房屋实际情况不符,成了拆迁疑难问题。许久平马上去民政部门找到了当时的补助花名册并出具了证明,为拆迁户解决了难题,让他十分感动。还有一次,一个拆迁户晚上11点多从外地回闽清打电话要见他。虽然刚刚睡下,但他还是立即起床赶到指挥部,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后来,许久平干脆在指挥部附近设一临时办公室,晚上也睡在那里,让拆迁户方便找到他。

滔滔闽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因为有一个这么强的领导班子和安置征迁队伍,因为做了这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所以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了和谐征迁,实现零上访。

  昼夜奋战,决胜梅溪。新区建设在做好规划、安置征迁之外,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用地审批、项目策划等工作也同时展开。梅溪新区建设者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日夜兼程,决战在梅溪,在“五大战役”和“百日大会战”中,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

  福银高速梅溪互通口最早建成通车,首战告捷。动建于2013年2月的梅溪互通立交工程,总投资3亿元,采用单喇叭B型立交方案,互通主线长1.005公里,互通匝道5条,共长3109米。连接线收费站至316国道段,宽度为66米,双向8车道,2014年9月底正式通车。梅溪互通开通后,从闽清城区上福银高速仅3公里,比原来绕行云龙互通口路程缩短12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此外,到达福州城区仅有25分钟车程,使闽清真正融入了福州“半小时生活圈”。

  新区安置区优先建设。安置区建设是梅溪新区最大的民生项目,从安置位置、建设标准、资金安排等都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保障。项目总投资5.45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楼17栋、1421套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配建生鲜超市、公用商场及地下停车场等公共生活设施。一期安置区工程2013年1月动工,2015年6月全面交房。

  闽江大桥对岸梅埔安置区,分三个地块,建设3栋安置房,用于安置外村被征迁户,总用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132平方米,共120套房屋,总投资3000万元,2015年6月交付使用。

  一批房地产项目进入倒计时,给梅溪新区建设增色不少。一是博士后家园项目。2013年12月,闽清深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竞拍获得,项目位于梅溪新区一期安置房南侧,占地面积622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8882平方米,建设11栋建筑物。目前正在桩基施工。二是“锦江1号”项目。由福州万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位于上埔村原省公路二公司地块,建有9栋商品房,696套,占地面积260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010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目前9栋楼已全部封顶。三是筑家蓝波湾项目,位于梅埔村原省公路二公司闽清大桥北侧地块,占地面积43876.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设11栋住宅楼1040套,2014年底完成5栋楼主体封顶。

  梅溪新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如一期路网路基土石方工程、新区防洪河道整治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新区污水处理厂、公共事业项目等同步推进,整个梅溪新区呈现一派紧张火热的建设场面。

 

   

 

  决战还在继续,圆梦就在眼前。

  笔者日前到梅溪新区建设指挥部采访,看到工作人员个个都在忙碌着,整理2015年的工作思路,无暇接受采访。我只好自己拿起他们桌上的初稿翻看了一下:哇!2015年梅溪新区又要投入4.6个亿开建“十大工程”,即家园安居工程、商业中心工程、道路路网工程、国道新区区段拓改工程、亲水景观长廊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工程、新区用电保障工程、公园绿地景观工程、优质教育配套工程、医疗卫生便捷工程。

  另外,从县水利局了解到,梅溪新区防洪河道整治工程2014年10月已开始动工。整个工程分两段施工,实验段到闽江防洪工程福州段(二期)项目,整治岸线总长1666米,总投资3787万元,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中心段整治岸线总长6230.8米,新建墙式护岸长1273米,复合式护岸长4958米,总投资9500万元,已完成高速互通桥下部分1100米护岸挡墙的砌筑。从县交通局了解到,梅溪新区北片区梅贵路一期160米已经开工建设;316国道消防大队至横五线段拓宽改造工程已完成初设。国省道干线“横五线”梅溪新区至云龙段长9.96公里,投资5.5亿元的“横五线”已进入招投标程序,2015年初动建。梅溪新区通往老城区长3.7公里,投资约4亿元的第二通道正在进行工可等前期工作,2015年先行动建鹿驰小区段。

看着这些数据,再看看身边这些精神抖擞、浑身是劲的梅溪新区指挥部的指战员们,笔者心中不禁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正是这些建设者夜以继日,辛勤付出,才换来这个美丽的新区。

在县交通建设指挥部采访时,池建开副总指挥摊开图纸,给笔者介绍说:今后梅溪新区是我县的交通枢纽,你看,未来福建9横11纵15联通道规划中,横四线、横五线、联一线都连接到梅溪新区,加上原有的福银高速、外福铁路、316国道、闽江水运,还有在建中的京台高速、合福高铁,都把梅溪新区同全国、全省和县内各地紧密地连接起来,交通网络有如密集的蜘蛛网四通八达,闽清人盼望已久的“大交通”终于实现了。

  在梅溪新区,指挥部工程处负责人许惠芳自信地介绍道:根据新区规划,梅溪新区总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位于风景秀丽的闽江两岸,汇聚山、江、湖、温泉等资源于一体,发展定位为“闽清新城区中心、山水生态宜居城区”。以闽江为界,新区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片区是第一期开发项目,用地面积5.2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布局为“一个中心组团和四个居住组团”。南片区中心组团,规划总人口约4.1万人,规划“两横三纵、辅以环线”的道路网主骨架,总长31.85公里,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总面积达78.84公顷,建设三个水体公园、两个山地公园。现在正在加紧建设中,已粗具规模。

  她捋了捋头发,歇了口气继续说:“城区北片在闽江对岸,是第二期开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8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高科技产业园及休闲度假区,用地布局分为居住、养生、山体运动休闲和温泉旅游等功能组团。这里充分利用梅溪自然山水奇秀景观,形成‘一带双心双轴’景观结构,体现‘滨江、显山、亲水’的山水理念;充分挖掘丰富的温泉资源,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温泉开发理念,打造福建省最大的世界主题温泉公园。县里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客商前来考察洽谈项目络绎不绝。我县对落地项目正在严格把关,严格筛选,尽可能低碳、环保、生态,达到优中选优,优中选大、选强。”

  看着一天天变大变美的新城区,一座建在风光旖旎、碧波荡漾的闽江之畔,融青山、绿水、碧湖、温泉等自然资源为一体,集生活居住、文化教育、行政办公、金融商贸、体育休闲、对外交通等多功能于一处的现代化山清水秀的美丽新城区呼之欲出。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让心灵栖息的场所,一个山水宜居的美丽城区!

原载于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闽清》,本文略有删减;图片来源于闽清新闻网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