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17:4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丽芬



崛起的临港工业

 

方丽芬


 

  从云霄县城南行10公里就进入临港工业园区。这里丘陵连绵,四周碧海蓝天,这里群峰翠绿,沿途鸟鸣山幽。每当旭日初升,红彤彤的太阳从江面上缓缓升起,霞光染红江面,也给秀丽的山峦镀上迷人的色彩;当皓月从海中沐浴而出,皎洁的银辉洒向江面,海面星辉点点,对岸鱼灯闪烁,此时夜风徐徐,万籁俱静,只觉万物皆空,天地沉浸在静谧之中,岁月静好。

  这里星罗棋布着许多美丽的小渔村,我对渔村的印象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考结束之后,虽值八月流火,我们却像快乐的游鱼自由嬉戏,十几个同学聚在一起,便组合成自由骑行队,我们的足迹遍布云霄各地甚至波及附近县城。1988年8月1日,我们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出发,经过陈岱,到达列屿剑石岩。剑石岩因山峰上有一块高近10米、状若宝剑出鞘的笋型巨石屹立而得名。剑石岩建于清乾隆年间,倚山面海,风景秀丽。我们登高远眺,寻幽访古,一番指点江山之后到剑石岩下的列屿海滩,那是我第二次零距离接近大海,蔚蓝的海面碧波荡漾,海水卷起浪花亲吻着沙滩,我们像一群襁褓中的婴儿,迫不及待地扑向大海的怀抱。上岸后,行走在洁白细腻的沙滩上,柔柔的沙子摩挲着脚底,有细沙从趾间滑过,酥酥痒痒的感觉。凉风习习,浪花吻着沙滩,像大海洁白的裙裾。远眺碧波万顷,沙鸥翔集,蔚蓝的天空云舒云卷,丝丝缕缕装饰着我们的青春和梦想。

  离开一中,终于有较多的业余时间读书、写作和游山玩水,那条“山海之路”就成了我的旅游专线,隔三岔五,我总喜欢去走一遭,让美丽的山河激荡我的灵魂,用天地之精华滋养我的灵气。

  现在,从县城南行10公里,一条宽广笔直的水泥疏港公路可直达列屿,从县城到列屿不再需要绕过陈岱就可直接到达,行程也得以减少。疏港公路初建时,两侧种植的是大叶相思树,我天天盼着它绿树成荫,终于看着它长到大腿粗,却在一夜之间全换成香樟树,如今,香樟树也像健壮的小伙子,青翠逼人。

  透过茂密的香樟树,远山如黛,树影婆娑。一阵风过,松涛阵阵;层层的茂林间,隐约潜藏着许多现代化企业,这就是福建云霄临港工业园区。印象中,工业园区总是以平坦宽广取胜,厂房连着厂房,车间挨着车间,但临港工业园区在布局上却独具一格,它们像怒放的花朵摇曳草丛,像璀璨的群星闪烁星河。

微信图片_20251010170013_96_8.jpg

十八重工公司海西钢构配送中心自动化切割车间

  云霄临港工业园区东临东山湾,和古雷半岛隔海相望,四周碧海蓝天,区内丘陵绵延,绿树成荫,自然生态极好,这是它极为难得的区位优势。由于园区规划较迟,它的规划理念自然也较为前沿。临港工业园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虽然夷平丘陵可以容纳更多企业,但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打造天然环保的生态工业园区,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山体,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山上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尽量保护,力求不破坏山上的一草一木。于是这个山坳建一个工厂,那个山谷设一个企业,山高林茂,工厂和企业被山丘遮蔽了,被森林包围了。工业园区四周又有大海环绕,海风是最快捷的空气清新剂,它时刻调控着临港工业园的气温和空气。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安置大型企业,便捷的交通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施设,那么除了疏港公路,还有哪些交通优势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临港工业园区党委书记陈伟其。陈书记说,云霄拥有海域面积10670公顷,海岸线长达75.5公里,可建设12个5万吨级的深水码头,云霄港区早就纳入厦门港总体规划,先后建成疏港公路、山前一级渔港、沿海大通道云霄段等一批临港基础设施,沪深高铁也已通车,核电项目年底即将动工,云霄临港工业经济发展正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海运是最古老最传统的运输方式,临港工业园区虽有水深港多的优势,但是建造码头需要雄厚的资金,云霄工业起步较晚,目前还缺少大型企业,建造码头也受到资金限制。核电站的建设需要配套码头,随着核电站的建成,码头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陈书记还告诉我,临港工业园区不仅是海陆空交通枢纽,而且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协作优势。园区与古雷港的直线距离约8公里,工业园区水路距厦门港57海里,距香港230海里,距基隆港279海里。距厦深高速铁路云霄站7公里,距沈海高速公路常山互通口6公里,距离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约150公里,距离汕头外砂机场约120公里。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许多企业前来落户,它们按规划分别落户在林荫深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汽车随着山路一拐,突然就有崭新的厂房笑吟吟地站在你面前,仿佛多年不见的故友,得知你来,它故意蹦了出来与你叙旧。

  疏港公路旁,一个其貌不扬的山门向我们敞开,顺着斜坡驱车而上,左右两边都是车间,车间外堆叠着造型各异的钢构件,车间内有职工忙碌的身影,他们穿着工作服,带着防尘口罩,各忙各的事儿。临港工业园区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主要生产大型钢构件产品,用于建造桥梁,也取代钢筋水泥用于建造楼房,用钢构件材料造房更加便捷牢靠,抗震力更强。

  汽车沿坡而上,在办公大楼前停下,我又一次被眼前的蓄水池吸引了,池水那么深,那么绿,那样波光潋滟不惊不乍,蓝天白云在水中悠游自在。水池中有个天然小岛,肆无忌惮地荡漾在绿水中央,仿佛盛开的青莲摇曳水中,那细细的小路就是天造的花茎。岛上种植着许多苗木,花木葳蕤,色彩斑斓。水池东北角有个小水池,与大水池形成落差十几米的子母池,小水池承接山谷溪涧,池水很深,却清澈见底,水池末端敞口处有一列二三十米的石跳,池水从石跳间往下飞泻,形成几十个雪白的小瀑布,像几十条飞龙从天而降。十八重工的科长冯颖说,公司打算在小水池养些锦鲤,在大水池养些福寿鱼等淡水鱼,员工闲暇时可在这里喂鱼,泛舟,垂钓,游泳,或者沿池漫步,放松身心,丰富业余生活。阳光下,一树树海棠娇嫩水灵,吹弹欲破,像深闺少女独居幽室,又像神仙姐姐隐居仙山,我静静地凝望着,它那么安静,那么纤尘不染。幽居在山清水秀群峰连绵之中,它能不超凡脱俗吗?

  我又想起不久前的那次邂逅。今年天气严寒,四季如春的闽南也遭遇霜冻,蔬菜冻伤了,水果冻残了。朋友们到漳平看樱花,樱花园也七零八落,惨不忍睹。也许是机缘,那天突然被朋友带进十八重工,我瞬间被眼前的樱花雷倒了,光秃的枝桠,粉色的花朵。花朵含羞低垂,迎风颔首,温柔,纤细,“樱花啊,樱花啊……”我轻轻地哼唱着,樱花的绽放总是美到极致,却又瞬间凋零……

  正在遐想之际,十八重工的科长冯颖轻轻地说,我们到楼上看看吧。登楼远眺,四周青山环绕,十八重工像婴儿一样靠在母亲的襁褓之中,眼前的车间、餐厅、宿舍和办公楼依山而建,中央的水池像明眸仰望苍穹。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钟灵毓秀,无数人脉自然聚拢而来,他们用智慧创造高新产品,通过现代化的交通,飞速输送到全国各地,这是良性循环,临港工业园区因诸多的良性循环而壮大,日渐长成工业巨人。

  看着忙碌的员工,我问冯颖,这些企业的员工来自哪里?她说技术人员主要向外招聘,工人则来源于当地村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里的渔民以捕鱼和养殖为生,他们家家户户都建了“小洋楼”。引进企业之后,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必出远门就可以在家乡打工,不受风吹日晒,收入也高。这些海边的渔民,他们有着健康的腰身和勤劳的本色,在临港工业园区打工,家家户户每年几乎都有十万元以上的收入。

  我问冯颖,钢构材料的销量如何,她说订单很多,她抚摸着光洁的墙壁说,这座办公楼全部采用钢构材料建成的。这么重的钢构件是怎么运输出去的?细心的冯颖仿佛看出我的疑惑,她说钢构运输主要靠水运,目前还需要运到东山码头,等核电站建成了,那时运输就方便多了。

  在一次全县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陈水树说,目前,临港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承接古雷石化产业延伸项目,发展精细化工、新型轻纺、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为了主动对接,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逐步完善路网、水网、电网规划布局,重点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道路和港口码头建设,推进沿海大通道二期建设,启动云霄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燕宁顺通、华威电源、十八重工、志和药业等项目的增资扩产或投建。

  云霄临港工业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人文底蕴深厚,重大核电能源项目也落户临港工业园区附近,它将给临港工业园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临港工业园区承载着云霄发展的新希望,秉承着建设“花园式”工业园区的新理念,它将绿色发展贯穿在崛起的全过程,搭着经济发展的列车,蓬勃兴起。云霄临港工业园区已成为各方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

  再次回首临港工业园区,山青,水秀,天朗,气清,静谧祥和之中,仿佛有一股蓄势待发、令人振奋的浩浩潜力鼓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云宵》;图片来源于闽南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