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5:4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熊慎端

 

凸显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武夷山国家公园推进生态保护纪实

熊慎端

九曲清溪绕武夷。.jpg

九曲清溪环绕武夷。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通过国家林草局组织的验收。相关领导和专家认为,试点工作后,原有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模式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初步实现。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福建北部,批复总面积为982.59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1001.41平方公里。2016年6月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选取武夷山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武夷山成为全国9个、福建唯一入选者。4年来,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坚持改革思维,贯彻创新理念,大力推进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取得喜人成绩。

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与追责机制

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主要目标。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把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全面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工作。

首先,整合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职责,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统一履行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管理职责。通过理顺管理体系、明晰资源权属等措施,一个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体制雏形很快形成。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已确权登记土地总面积942.02平方公里,其中国有土地276.59平方公里。按照三条红线不重叠的原则,优化后规划面积为1001.41平方公里。

其次,明确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职责,实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审计结果作为被审计对象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问题,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违背国家公园保护管理要求、造成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终身追责,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武夷山竹筏工在进行“洗河”,清洁河流水质。2.jpg

九曲竹筏工为溪水保洁。

再次,颁布施行《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实施、执行、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标准、措施,明确管理体制、规划与建设、保护与利用、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将日常检查和行政处罚权委托给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和福建省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武夷大队成立以来,已完成辖区内2000多个生态点复核;开展资源本底调查,按照1:1000的比例,完成航空摄影,固定区内资源保护现状;推进国家公园二类调查,对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及风景名胜区的茶园进行逐一核查;开展保护对象监测,布设多条动物监测样线,安装红外相机35台,捕捉到大量珍稀物种影像。省、地、市森防部门定期联合开展有害生物检疫执法行动,未发现违规调运松疫木及制品现象,公园范围内也无森林火灾发生。

全面启动九曲溪流域环境整治

整治九曲溪流域,一直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的重点。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域的星村镇,是中外游客乘坐九曲溪竹筏的起点。“没有上游九曲溪水源的严格保护,就没有下游的旅游业。”去年初,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星村镇,全面启动九曲溪上游片区污水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管网约30公里,涉及红星等6个村、7430人。近年来,在沿线建起8个污水处理站,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确保九曲溪水不受污染。

“乘竹筏,游九曲,是武夷山之旅最精彩的节目。”为切实保护好九曲溪上游的生态系统,星村镇协同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景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联合成立河长制民间巡查队,由20多名黄村村民兵组成,不领报酬,义务巡查。这支队伍的成立,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全面推行河长制提供了有力支撑,营造了全民爱河护河的新气象,九曲溪水清岸绿的生态系统渐趋完善。

两年间,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4450万元,主要用于实施九曲溪上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解决了桐木等10多个居民聚集地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这些居民聚集地还与南源岭等5个行政村建立生态保护共建关系,建立社区污水处理示范点和河道生态修复示范点,推动环境整治与保护,为九曲溪下游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生态保护带动茶旅竹产业发展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探索社区共管和“用10%面积的生态产业发展,换取90%面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模式,规定红线范围内不采伐林木、不捕猎、不违规开垦茶园,并让生产和生活区逐步搬迁,引导、带动茶、旅、竹三大非资源消耗型生态产业发展,从而绿了山林,富了百姓,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

武夷山国家公园满目皆绿.jpg

武夷山国家公园满目皆绿

入秋以后,又是武夷岩茶新茶上市时节。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外地不少茶企的生意受到了影响,武夷山不少茶企的订单量却比往年增加几成。之所以能如此叫座,源于茶叶的“好底子”。越来越多的茶园周边绿树环抱,茶树下小花竞放。这种茶园“戴帽”、茶树“穿鞋”的模样,就是有机生态茶园的标准样本。

正山小种红茶产业是桐木村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知名度不如武夷岩茶。管理局联合桐木茶厂等几家龙头红茶企业,举办红茶交流节,为茶农与各地茶企、茶商面对面交流与开展合作创造机会,大力拓展销售渠道,让武夷红茶走进千家万户。

武夷山生态茶园青翠欲滴.jpg

青翠欲滴

 

在武夷山绿洲集团的竹制品生产车间里,一批出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正在生产。董事长张美林说,现在每年的竹制品出口量都在400个标柜。几年前,这家企业还只是坐落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桐木关内的一个小工厂。现在,绿洲集团的产业不仅比原先扩大了10倍,而且因为积累了资金,又回到了桐木关。在国家公园的指导下,他们投资建起龙川大峡谷景区,一边保护公园,一边经营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武夷山生态美景入画来.jpg

美景如画

4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共收储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人工商品林2249亩。收储之后,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天然林保护补助制度,统一区内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对135万亩生态公益林按每亩25元进行补偿,没有划入生态公益林的天然林按每亩15元给予补助。另外,与武夷山景区周边村签订租赁协议,对主景区7万多亩集体山林实行有偿使用,山林权有偿使用费随风景区门票收入增长而提高。2017年和2018年,分别由国家公园管理局和武夷山市政府支付山林权有偿使用费318.8万元,有效化解了试点区内集体林地划入生态公益林保护与村民发展经济的矛盾,实现了生态成果与旅游收益共享。现在,风景区内从事导游、竹筏工、环卫工和绿地管护员等服务工作的村民有1600多人。依托国家公园的优势,他们的收入稳中有增。

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说,由于严格保护,公园已拥有极高价值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代表性的人文资源和独树一帜的丹霞地貌。目前,公园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94.92%,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地表水各项指标总体达到1类标准,大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PM10、PM2.5含量常年处于一级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