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5 16:1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克辉

 

老省长应该笑了

张克辉

        安溪县过去是福建省有名的“贫困县”。临新中国成立的一段日子,我同安溪人民一起度过黎明前的黑暗,故我对自己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土地,感情很深,一直关心安溪的变化。20多年前,一位老战友告诉我,时任省长到安溪山区农村调查时,走进了门窗不全、破烂不堪的村部办公室,了解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反复计算只有“74.5元”。访问附近农民家时,看到一家人一顿午饭每人只有一小两米,省长深感内疚和自责。他又来到已成危房的小学校,见站在自己面前的小孩,在寒气开始袭人的深秋,仍光着脚,穿着单薄破烂得无法再补的衣服。控制不住感情的省长,眼泪一串串掉下来了……老战友的话,给我很大的刺激,心里十分难过。难道在游击战争、围剿土匪的年代,不顾自己生死以及一家人的安危支持我们的农民同志,在新中国成立30多年的今天还这样贫穷吗?

        老战友还告诉我,一些农民对政府不满,批评的矛头指向直接领导。省长马上发话,安溪部分农民的贫困是历史造成的,但是主要责任应由他负责,他自我批评说:调查研究不够,特别对山区农村不知情,对农村、农业、农民采取措施不得力,没有抓好落实。这些话使我看到希望。我这位老朋友省长把责任主动承担起来,把下面的干部从责任圈里解脱出来,使大家放下包袱,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安溪的贫困情况在省级机关里、在全省都先后传开了。在之后几次召开的会议上,省长讲到安溪都十分动情,讲得激动时甚至泣不成声。但是,感情代替不了一切,需要正确决策,而不能被困难吓倒。当时福建的主要领导正是这样带领省委班子,解放思想,沉着应对。

        此后,我很想去看看这些曾经支持过解放战争的贫穷落后乡村,了解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有没有改善,进步了多少。我虽多次路过安溪,但因时间不允许没有机会访问让老省长流泪的那个村落,只请已经为数不多的老朋友集中起来叙叙旧、聊聊天,就离开了安溪。

        终于我有机会走进这座叫人不能不为之叹息的山村。蜿蜒曲折、越岭盘山的公路,长50多公里,一半多是水泥路,近一半是柏油路。翻过第二座山,再转上山顶,往下俯视,那座村庄就在眼前的深坳里。全村260多户,有140多户盖起砖瓦楼房。陪同人员告诉我最好的楼房是小学校和村部办公室;其余的房子也已装修,老祖先留下的土墙旧屋已荡然无存了。进村走在水泥路上,山区村庄的路高高低低,修路不那么容易。村主任说:“水泥是乡政府提供的,农民投工投劳,政府的工作人员与我们是一家人。”接着,我进了几家农户,他们都在制茶。茶园面积从1984年的“无茶村”,发展到2007年的560亩,产值200万元。正值暮春时节,新茶登场,处处飘着铁观音茶香。制茶还要一道晾青工序,晾青房里安装了两台空调。这家主人是当地制茶大户,他说技术水平提高了,但还跟不上人家,还要改善。乡干部说:“一业兴,百业旺。这个村与安溪一样,靠茶产业壮大经济。”茶业还带动了山村手工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山村还有皮鞋加工点20多个,年产值200多万元。还有藤铁加工,就地转化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当年无衣鞋可穿的小孩已长大成为山村生产的主力。村委会还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上每家都有人到沿海发达地区谋求就业,学习新知识,增加收入。离开这山村前,我同几位村干部以及年轻人座谈。他们对政府的领导、村子的进步、生活的改善表示高兴,说家家户户开通了电话及闭路电视,用上自来水,每户都有摩托车和手机。但是,他们又担心社会在进步,外地生产水平在提高,怕自己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村干部说,他们村还有困难户10多户,相比邻近发达村仍属经济后发展村。上车回县城时,我再一次问及最关心的“农民收入”问题,村主任认真地告诉我:“农民人均收入,从1984年的74.5元,提高到2007年的4750元,增加63倍。村财政收入从1985年的84元上升到2007年的5万元。”我满意地笑了,他更高兴地哈哈大笑。他给我的一份“村工作情况介绍”里写道:“今后将继续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强化造血功能,抓好茶叶生产,皮鞋、藤铁业加工,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立足村情求发展,多种经营奔小康。”

        1987年时任省长被调到北京,留下一句谦虚的话:“我没有改造贫穷,就告别了福建。”两年后我也到北京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时光如箭,我们先后从单位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省长,不,应称他为老省长,他离而不休,经常到外地调查研究,我们叙旧的机会更多了。我们聊天的内容,自然难离福建和安溪的变化。我们肯定近几届的领导班子做出的成绩。福建的经济更发展,社会更安定、更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更提高了。我们祝福福建,一年比一年进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支持海西发展,福建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相信,在海西春风的吹拂下,福建一定会成为祖国一颗璀璨的海峡明珠。

        这几年去安溪的机会多了,不断听到令人振奋的好消息。1996年,安溪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并从当年起连年进入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2007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5亿元,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福建省的两个“双优县”之一。曾经的贫困县安溪已经发生历史巨变,洋溢着浓厚的现代城市气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美,人心和谐。安溪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给予茶乡的一个难得机遇。我觉得更重要的还在于安溪人民自己,海内外安溪人团结一心,弘扬“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的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依靠双手建设家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步入了小康,迈上了现代山水茶乡的征途,实现从山区县到沿海县的跨越……

        茶业对安溪的发展功不可没,安溪县的领导说得好:“离开茶业,安溪就会走回老路—贫困。”安溪90万农民的钱袋子已鼓起来了,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6435元。安溪铁观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填补了全国茶叶类驰名商标的空白,全国第一。

        老省长,曾为安溪山区农民的贫穷而流泪的老省长,你应当高兴地笑了。让我们以茶代酒,干一杯“安溪铁观音”。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