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1 12:0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邱树添

 

下 党 新 变

—来自寿宁县下党乡的报告

邱树添

 

寿宁县城西去45公里,有个号称“西伯利亚”的特困乡,名叫下党。近年来声名鹊起,引人瞩目—承载期望唱“山歌”,“滴水穿石”谋跨越,下党旧貌换新颜。乡亲们说:“如今哪,路通了,房新了,游客多了,钱多了,小日子越过越幸福!”

走进下党,道路干净整洁,一边是清澈奔流的修竹溪,另一边是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古色古香的新整修的楼房;山上茶树青翠葱茏,脐橙、锥栗、毛竹漫山遍野,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成为村民增收致富之道。人们脸上挂满幸福、自信的笑容。

162108608561804.jpg

寿宁县下党乡  (林思翔  摄)

下党曾是闽东4个省定特困乡之一,为今已摆脱了“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尴尬局面。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是1988年的67倍。村财收入从负债7.6万元到去年增收23.3万元,带动全村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下党乡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脱贫新路子。

三进下党

1989年7月19日,是个大晴天。

一大早,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便带着有关同志20多人乘坐中巴车从寿宁县城出发,在崎岖山路上颠簸了2个多小时到达平溪乡上屏峰村。然后,他们再徒步艰难跋涉前往7.5公里外的下党乡现场办公。

地僻人罕至,山高云易生。明代大文豪冯梦龙在寿宁当知县时写道。他从家乡苏州到寿宁上任足足走了半年,足见行路之难、所在之偏。

下党地处闽浙两省交界处,是寿宁最边远的山乡,1988年初才建乡,因为没有公路,所在地通往四个毗邻乡镇,都得翻山越岭10多公里,做小买卖的东西只能靠肩挑背驮。建乡时,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00元。

这是一次“履约践诺之行”。

一个多月前,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在地委工作会议上站起来哀怨地放了一“炮”: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

老杨的话“辣味十足”,一下子引起了习近平同志的注意。他在详细询问了解下党乡的情况后,当场就约定,要去下党一趟!

烈日炎炎,挥汗如雨。习近平一行冒着酷暑,沿着荆棘丛生的山脊小道,一路跋涉,费时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下党。

“‘地府’来了!”“‘地府’来了!”

一路上,老百姓奔走相告,异常惊喜。

下党村老党员王光朝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一群人顶着烈日,头戴草帽,手拄木棍,风尘仆仆地,从文昌阁边上曲曲折折的石径上走下来。走在最前面戴着草帽、肩搭毛巾、汗水湿透衣服的高个子,正是习近平同志。

“当地百姓管地委书记叫‘地府’,因为当地方言‘知府’与‘地府’同音。”20多年前的这一幕,时任下党乡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至今还历历在目。

沿途,群众端着一碗碗凉茶、草药、绿豆汤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说:“喝吧,路上辛苦了!”

这一幕让习近平深为感动,久久难忘。

一到下党,习近平顾不上休息,马上开展调研活动,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地点就在鸾峰桥边上简陋的小学校教室里。土夯的墙面凹凸不平,连门都没有!习近平仔细听取了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这里的艰苦程度出乎了人们的意料,71岁的老党员王光朝回忆说,平日挑公粮到毗邻的平溪去,来回要花去一天半时间。没有电,村民买不起油灯,只能靠点火篾照明。山路难行,小贩们不敢挑液体货进山,怕一不留神摔倒了就血本无归。因此,村里70%的人没有尝过醋,50%的人没吃过酱油。100%的人不知味精为何物!村民还担心家里的猪养得太大卖不掉。因为乡里杀一头猪,往往从鲜肉卖到咸肉……

下党的穷困令人震撼!因此,习近平在现场办公会上表态要优先考虑下党的建设发展,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解决实际困难。他拍板决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用于乡里水电、通乡公路建设等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仅1.5亿多元、连吃饭都困难的地区来说,这笔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饭菜钱”,数目可不小。这也是习近平下乡调研给钱最多的一次。

掌声,在大山深处轰然雷动!

时过正午,习近平一行就到鸾峰桥上用餐,坐上临时找来的凳子,端上简陋饭桌的是几碟小笋、田螺、青菜等,习近平却吃得津津有味。这也大大出乎下党干群的意料了!

“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地方,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官,大家以为他会很讲究,没想到他亲切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穿一件白衬衫,很朴素,与大家同坐同吃!”刘明华感叹地回忆道。

鸾峰桥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简单用完午饭,习近平在廊桥上小憩后,继续深入烈士后代、党员代表和特困户三户农户访贫问苦。

下午3时许,习近平一行告别下党,走的是另一条出山的路。虽然路险坡陡、荆棘丛生,但因为这条路顺着河穿过去,还稍微近些。于是,乡党委书记老杨带人用柴刀将挡住路面的荆棘、苇秆劈除。遇到悬崖小道或溪水湍急处,乡干部又往前一步挽扶他们过河。老区人民的淳朴与热情给习近平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走羊肠小道、过独木桥、攀峭壁岩石,一路跋涉10多公里,历时近3个小时才到达芹洋乡溪源村,然后再乘车,回到寿宁县城已是晚上7时许。参加调研的时任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连德仁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道:“……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一路风尘,大汗淋漓,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回到县城招待所,许多干部才发现脚底、脚趾都磨出了血泡。”

“异常艰苦,异常难忘!”这是留在习近平记忆中的印象。但未曾料到,仅仅过了一周时间,他又一次赶赴下党乡。这回是因为7月21日晚,下党乡屏峰村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30多座民房被毁,土墙倒塌,5个村民遇难,62户332人受灾。

出差在外的习近平接报后当即指示分管领导和县里先行做好抗灾救灾工作。7月26日,他陪同省领导二进下党,亲临现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部署灾后重建工作,协调资金帮助修复被冲毁的道路以及防洪堤坝、学校修建等问题。

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还去了一次,帮助下党乡协调解决100多万元修路造桥、生产项目补助资金,同时还积极协调建设通往浙江庆元的出省公路等。

习近平同志到下党解民忧,特别关怀留下了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也留下了心中永远的牵挂。他将坚实的脚印留在下党乡的土地上,也将殷切关怀和优良作风,深深烙在下党人的心坎上。那亲民、爱民、便民和务实的作风更像一组动人的旋律久久回荡在闽东人民的心间上……

此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深情地回忆到下党乡现场办公的往事,表达了他心中深深的牵挂。2014年11月2日,习近平来福建视察期间,在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向参会的宁德同志了解下党乡发展情况,并委托他代为问候下党乡亲们好。

习近平同志做了表率,省、市、县领导也多次深入下党现场办公,帮助解决乡卫生院仪器设备、乡街道下水道改造等群众生产生活急需解决的难题,再次燃起下党人激情跨越的热情。他们纷纷表示,要以习总书记的关心、关切为动力,紧密联系下党实际,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新要求,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凝心聚力、奋勇拼搏,抓好扶贫开发,实现下党乡又好又快发展。

品牌之光

“来,请喝茶!”百口食堂老板王明寿热情地招呼道。他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利用旧祠堂办起了这家颇具创意的饭店,每天前来就餐的客人不少,他高兴得逢人就乐滋滋地笑。前厅摆起茶具,一见来客就热情地招呼端茶。

2017年元旦我再次访下党。夜里,我独自徜徉在村头巷尾。

路上遇到了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曾守福。三年来,在他的组织策划下,下党村首创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建立可视化系统,覆盖300多亩茶园。山青水绿,下党具有良好的高山茶生长环境,有茶园600多亩。但此前高质量茶叶找不到销路,一直是村子的老大难问题。

现在茶叶销路有保证了,茶青每斤价格增加到10元,让当地茶园每亩收入从原来2400多元升至6000多元,每年每亩可增收4000元左右,直接带动64户贫困户和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他们还积极探索“互联网+TV”的党媒精准扶贫模式,实现茶农增收。此外,村里还成立福山水茶园专业合作社,要求所有入社农户都不能擅自给茶叶打药、施肥,全部用村里统一购置并免费发放的有机肥。村里还注册了茶叶品牌“下乡的味道”—因中央媒体报道而催生的这个品牌,正为下党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收入。把“叶子”变成了票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下党群众各项增收力度在加大。2016年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村集体收入从三年前负债7.6万元到年收入21万元。说起这些,年轻的曾守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如何发挥下党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寿宁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趁势而上交出了一份新答卷—结合“两学一做”活动,着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的发展定位,以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为目标,开展“五个一”(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一堂党课、举办一场仪式、开展一次夜谈)活动,发展下党红色旅游。进古村、走巷道、逛廊桥、住民宿,成为下党的新招牌。前来旅游观光的不少游客在这儿住了下来,尽情享受迷人的乡村风景、浓郁的田园气息和可口的农家饭菜。

与此同时,省、市、县委党校将下党乡确定为党性教育基地,从理论上、实践上持续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下党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将重点班次有计划地搬到下党,让领导干部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认识,通过基地建设,助推寿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分别将下党列为省、市社科普及基地。一拨又一拨党员干部来这里受教育,开展重走习近平同志当年走过的路等活动。据悉,目前已接待培训班次200多批,学员近万。寿宁县主要领导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着力讲好“下党故事”,大力传承弘扬好总书记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持续提升下党党性教育教学基地的层次和内涵,逐步打响“清新福建、难忘下党”品牌,助推寿宁加快发展绿色崛起。

品牌之光辉映小康路,下党由此发生新变。

我从村口“下乡的味道”开始,沿街漫步,左边依次排开:党川客栈、绿豆汤、青草药、铺米糕店、粮油店、荣玉食杂、幸福茶馆、梦龙书吧、下党人家、万兴什锦、百口食堂等商铺……不到半年时间,下党古村竟然开起了十几家食杂店,卖的是当地的土特产品。右边的红灯笼上写的“清新福建,难忘下党”红字格外显眼,在舒缓的水声里别具风味。正绘就一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画卷。

“哈,你在这里,让我好找!”且行且走沉思间,一位中年汉子迎面走了过来。原来是“85民宿”的老板,也是去年新当选的村主任王菊弟。他领着我踩着村巷的青石板路往他新开的民宿走去,一路上灯火明亮。“一间一个晚上房费100多元,已接待了200多人。”尝到甜头的王菊弟非常满足,信心满满。他说,边坡上有两位老人,过去一到晚上因为太寂静有点害怕,早早就关门。现在因为他的民宿开张,晚上很热闹,老人再也不感到孤寂、害怕了。现在全村已开起了10多家民宿。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业的兴起和知名度的提升,下党变得更美更热闹了,新的游客服务中心也在兴建。“现在下党天天都像过节一样!”这是下党人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脸上的笑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灿烂。

山更绿,水更清,灯更红,笑更甜。今日下党人站在新的起点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以弱鸟先飞的赶超意识和奋斗者姿态奔走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致富的强音正在山水之间回荡,加快发展的步伐越发铿锵有力。因此,下党的夜晚看似平静而柔和,但地底下无疑奔涌着一股热流。他们的誓言和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下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