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10:5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治莹

 

丰收的大地

——涵江“华林蔬菜”“国圣酱菜”发展纪实

李治莹


引子:满桌菜香

21世纪的今天,天地大同,世界却不同,中国之变更是巨变。中国人从饥饿到温饱,从视荤腥为上品,到大声倡导能吃出健康、吃出长寿、吃出美丽的素食。今天,蔬菜成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中国八大菜系,系系都有数不胜数的素食。如今的蔬菜料理不再传统烹制、千篇一律,而是推陈出新、花样百出。诸如西兰花烧豆腐、西芹腰果百合、三色蔬、糖醋苦瓜、萝卜腐竹煲……色彩纷呈的各种蔬菜,在蒸、灼、炒等多种方法的烩制下,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当今人们为之垂青的“田园蔬菜宴”“海水蔬菜宴”及多种特色蔬菜宴,更是在素食餐桌上争奇斗艳。也因为宴宴飘香、宴宴美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宠爱。

蔬菜成为当今餐桌的佳肴上品,千万种菜便繁星闪现。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蔬菜、大东北的土豆、湖南湖北的辣椒……不胜枚举。兴化湾畔的名镇涵江,有远见卓识的种菜人林水英、制菜人严国圣,也拱手托出“华林蔬菜”和“国圣酱菜”。“华林”广种,“国圣”精制,让天下美食家的餐桌上又多了“两道菜”。

今日餐桌,袅袅菜香……

 

 

第一“道”菜:林水英的蔬菜

在十来平方米一间狭长的展览室里,左右两面雪白的墙上,密密匝匝地镶嵌着不同尺寸、多种构图的奖状,上自“全国劳模”,下至“五好家庭”,琳琅满目、多姿多彩、数以百计。叹为观止中,该公司职员说,“荣誉墙”上的这百面奖牌,仅仅是董事长诸多荣誉中的一部分,有待轮换的牌匾多乎其多。

荣誉等身的“蔬菜王”林水英,旗下的蔬菜基地,近看涵江,远则遥望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宁夏以及俄罗斯的后贝加尔斯克等地;她种出来的蔬菜要么进入家门口莆田,要么出口俄罗斯、蒙古、朝鲜半岛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以数亿计,出口创汇数百万美元。当年一个农家女娃,成了名扬国内外菜地里的巾帼英雄。

看今朝,北有山东寿光王乐义,南有莆田涵江林水英,都是田间地头种菜王。

当林水英一回回登上首都人民大会堂高高的领奖台、手捧着“全国劳模”“全国种粮标兵”“全国三农模范人物”等重奖之时,总要回望自己近半个世纪走过的艰辛种菜路……

 

1952年,林水英作为林家长女来到人世间。林家穷天穷地,已经9岁的小水英,只能趴在村小学教室窗户上听老师讲课。见此情景,怜惜于心的恩师,减免学费让水英入学。然而,三个弟妹的拖累,父亲又卧病在床,她仅仅上了一年多的学,就从家里来再回到家里去。放牛割草、荷锄挑粪、农业学大寨修梯田、到东方红水库筑大坝……撑起了林家的半边天。数年后,小水英被生产队“任命”为统管着一整个自然村的“小组长”。

那年,林水英年仅14岁。

从小就被乡亲们视为“能人坯”的林水英,18岁那年嫁人并自立菜业组种菜。在生产队划拨的一亩多地上,播种芥菜和菜头籽育菜苗,40天一轮,以一角钱百株的低价售卖。虽然薄收,但人勤地不懒,首战告捷,当年挣钱五百。投入、扩大;再投入、再扩大,如此循环往返、年复一年,林水英成了村里第一家脱贫户,一买电视二购音响,走“红”了村里村外。

1982年,林水英心雄胆壮地带头撮合起4位村民,与生产队签下承包50亩菜地的合同。由于经验不足,她种下的芥菜和花菜因为同时开花,纷飞的蜜蜂授粉不当,导致种出来的花菜绿白交杂。如此“不明不白”的花菜,因卖相太差而无人问津。林水英咬咬牙,一分钱一斤贱卖了数万斤花菜。辛苦了365天,却每人亏本5000元。撑不住的3位村民当即撤退,只有一人与水英坚守。林水英在自己担当的30亩菜地中,包菜、花菜各种15亩,当年收入两千多。第3年趁势而上,林水英已成了村中首个万元户。时至1988年,已有十几万家底的林水英,在村里矗立起四层楼房,与村中一位新加坡华侨的“洋楼”“日月同辉”。

小有成功的林水英,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从30亩到50亩、再扩充至80亩,又大手笔承揽赤港华侨农场的300亩。西红杮、卷心菜等多个品种的蔬菜,百花齐放、百菜争艳的茁壮在阳光雨露下。

创业之树累累硕果,在与省城蔬菜公司签约的同时远销东北三省。

然而,却在1993年……

那年撒下的300亩菜籽,遍地嫩芽,盎然生机。正当收获之时,天有不测风云,台风骤起,持续性的滂沱大雨,导致数百亩绿茵茵的菜苗,“一片汪洋都不见”。随着哗啦啦呼啸的台风,林水英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美景图被撕裂了,又揉进水里消失了。几天后风停雨住,但数以几亿计的菜苗没了。林水英抹去一脸泪水和雨水的同时,重新翻土播种。十几个朝夕更替,广袤的土地上又见葱茏。

又一番丰收景象在望,却被要命的新一轮台风肆虐,林水英心头的“伤口”刚要愈合,却被再度撕裂,汩汩的滴出殷红的“血”……奔走在风雨中的林水英任风摧雨泼,无力地倚靠在一棵被狂风暴雨摇晃得左歪右倒的木麻黄树上,眼睁睁地看着在东南西北风的横吹竖刮之下,千万棵菜苗根叶分离,吹上高空再抛落水中,心疼得泪流满面。心伤至极限,哇哇地哭出声来。然而,满天地的风雨中,嚎哭声只有倚靠的那棵木麻黄听得真切。风雨过后,4万株菜苗只救活了几百株。林水英昂起不屈的头,第三次播撒希望的种子,然而又再度被台风扫荡。接连的严酷考验之下,林水英已不再相信眼泪,指天砸地的要与天公试比强。种了毁、毁了再种!尽管台风频仍,那片菜地依然给林水英“呈送”了18万。

同年,林水英成立起蔬菜经营部,华林蔬菜公司的雏形已显现。

有了经营部,周边的菜农就有了个“家”的依托。有一年,涵江数百亩西芹卖不出去,眼看要烂在地里。与农民兄弟肝胆相照的林水英,担风险于一身,悉数收购,尽速发往北方。但终究经不住千万里从南到北的折腾,13车皮西芹全部“光荣”在铁道线上,林水英净赔20万。又一年,丰收的甘蓝菜在市场上贱卖8分钱一斤,而林水英却按原合同规定每斤5角全单照收。近300万元的亏损,却“亏”得她心安理得。

“种菜就是种良心”,这句掏心掏肺的话,是林水英高高飘扬的信誉之旗。“良心”之下:重金购置一流农药残留检测仪;全面配备保鲜设备;在各种合同合约面前一诺千金……正因为讲良心,几十年来,但凡出自林水英之手的蔬菜,都是各大市场上的“放心菜”。“无退货”“零投诉”,让林水英成为蔬菜行业里的“大姐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林水英的蔬菜基地已扩充至千亩之上,遍布江口、白塘、赤港等乡镇,种植的品种也从原先单一的蔬菜类到瓜类、豆类系列。到冬季,货运专列满载着林水英的蔬菜进入沈阳、长春,进入满洲里、牡丹江。有一年严冬,大北方闹起了“菜荒”,林水英果断把400吨蔬菜“出口转内销”。当这批“救命菜”运抵北方市场时,各路菜商被感动得泪水潸然。林水英虽然损失百万,却赢得了北方菜商们“铁大姐”这含金量很高的绰号。

新千年后,拥有万亩蔬菜基地的林水英,已把自己种出的蔬菜远销多个国家。

为登高台阶、更上层楼,在“挂职干部”这座“桥梁”的引领下,林水英深入大西北深处的宁夏,先后八个来回、长达数月的考察调研,果断在西吉县挂起了一幅发展远景图:“圈”下万亩蔬菜基地,广种西兰花、番茄、花菜、西芹、莴笋等多个品种的蔬菜。丰收的凯歌从东南福建嘹亮到西北宁夏,千万吨蔬菜源源不断地进入西北各地,且还驰援上海、浙江、湖北、江苏一带。

西吉的事业蓬蓬勃勃之后,林水英又把发展的视野扫到国外,几经接洽,“中俄科技示范基地”的旗帜,已在中蒙俄三国交界的“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高高飘扬。接着又马不停蹄与蒙古国意向洽谈在草原深处广种蔬菜,在视菜如金的大草原,农牧民们既盛装又盛情相迎,还惊动了该国高层,总理、副总理和农业部长等领导人先后接见、设宴款待。林水英在蒙古国的蔬菜种植业一旦合作成功,前景不可限量。

如今六十有二的林水英,似乎已到了退休年龄,但“退休”二字,在林水英的创业字典里无从查起,只觉得自己创业的步伐应该迈得更大、菜要种得更广。她不但自己要甘当“春蚕”和“蜡烛”,而且还将把自己创下的绿色事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而今儿子阿强已接管了宁夏西吉的蔬菜公司,且驻点俄罗斯远东和蒙古国各有关城市的蔬菜市场,常常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艰辛坚守!而14岁的孙子早在三年前就指天跺地说:“要继承奶奶的绿色大业!”

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城雕,是一棵巨大的白菜;林水英在涵江内外的大地上,天又一天、年复一年,双手种出一棵又一棵的绿色之菜,似乎也在一笔一画地描绘和雕刻着属于自己的“涵江蔬菜城雕”。

 

第二“道”菜:严国圣的酱菜

“国圣酱菜”因为严国圣而诞生;严国圣又因为“国圣酱菜”而扬名。早年四处叫卖小百货的农家小子,今日酱菜业界的企业名家严国圣“一酱成名”。

历经多年“头悬梁、锥刺股”一般的打拼,严国圣的酱菜系列产品,不仅叫响国内大江南北,且还驰名英、美、日、澳洲、中东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国圣酱菜”“国圣薯邦”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佐餐至爱。”

如今家大业大的严国圣,不仅在莆田本土拥有七千多亩蔬菜基地、16个腌制加工场;且在宁夏西吉仅马铃薯一个品种的种植,就广为三万多亩;同时建起十几万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厂区,建筑模式和设施设备一律现代化。

站在一个个制高点上,严国圣把每一个成功的今天,都当成曾经艰辛创业的昨天和持续拼搏的起点,因为路无止境,创业就无止境。

一步一步、千里万里,在严国圣深深浅浅的脚印中,连接起一条风雨沧桑路……

 

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严国圣,打自记事起就觉得家里特别拥挤,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一家5口,同在一间11平方米的屋里,日日夜夜都憋得慌。这11平方米还是祖上传下来的,祖屋拢共50平方米,几个叔伯一分摊,国圣的爹分了这11平方米,倘不是祖恩传赐,国圣一家又何以安身?不得安身又何以“立命”?

国圣作为三兄妹中的男孩,不帮着父母养家糊口,就说不过去。儿童时期村里村外捡猪粪,少年时代成了编织塑料“皮”带、制作鞋刷的“行家里手”。初二那一年,已有勇气在寒暑假里走出莆田,闯荡闽南,沿街叫卖了。撑到初三,也许常常挑着皮带“走四方”,心野了,教室里就坐不住了。初三的课桌椅似乎还没坐热,严国圣就给自己放了“长假”,溜出校门一去不返。拿了家里的一小笔钱,扛上一麻袋皮带,远走山东德州、泰安、沧州一带叫卖。为了能“赶场子”,每天凌晨5时许起床闯车站“缠”旅客;6点车开走后,转向农贸市场向买菜人求卖;7点又潜入街市,一块塑料布往地上一摊,就成了皮带铺;到了晚上,电影院人多,就在检票口左晃右晃;每逢圩天赶集,就更来劲了,在人缝里钻进钻出,能卖出一根是一根。一根皮带一角五分,叫价两角五分,遇到不还价的主,挣攒一角,当发小财了。再不济,也得撑住一角八分,挣个三分,积少成多,吃住和路费都不愁。

人都说,路走多了,免不了踢到石头伤脚趾。一次,税务人员截住他,一收就是5角钱。倘若一根皮带只赚3分钱,那就是近20根才抵得过来,为了那5角钱,严国圣蹲在地上呜呜地哭了。

那一年他年仅16岁。

18岁,算是成年了,他也几乎走遍了全国。几个春夏秋冬,严国圣每次从涵江一路走去,每包重达40斤的三大包皮带,总是先抱上一包放在前方;再抱一包放在更前方;再返回抱第三包放在最前方……一节路段再一节路段,扛上车是这样,扛下车依然这样。不管怎样的“蜗牛爬行”“蚂蚁搬家”,能卖皮带的地方就是目的地,就是有馒头包子白米饭的地方。有一回下车了,却是满眼黑乎乎的煤堆,他才知道误入煤矿了。所幸门卫大爷给了一间小屋,那间屋太瘆人,满是蜘蛛网,他还以为误入了《西游记》里的“盘丝洞”,严国圣熬不到天亮就慌不择路地跑了。山路十八弯地走呀走呀,衣服被一路的荆棘刺破了,鞋子被嶙峋的山路磨裂了……筚路蓝缕地走到公路上,拦下一辆拉木材的军车,挤夹在木材堆里,辗转又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继续叫卖皮带。

皮带卖多了,路走长了,严国圣思路也就宽广了,从卖皮带到卖塑料拖鞋、手电筒、洗发水、扑克……五花八门,成了地道的小百货商人。贩来卖去,在人们开始爱美喜洁净的日子里,洗发水成了时尚的畅销货,于是他打起了自制洗发水的主意。终于在1998年,他挂起了“涵江魅力日用品厂”的牌子,洗发水、洗衣粉一起做,倒腾了一阵子,却未能打入市场。他又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破釜沉舟”地再做珍珠露、洗面奶……但做来做去,总也做不出名堂,所投入的十几万“血汗钱”也打了水漂、没了踪影。

 

1993年,已经28岁的严国圣,到邻省浙江考察能挣钱的企业,发现一家制作乌江榨菜外包装的企业,年产值竟然过亿。联想到自己家乡遍地的大头菜、芥菜、包菜、萝卜……由此产生了转行做酱菜的念头。回闽后,“沿”着电话号码本本里所提示的路线,他一路寻觅到省城的食品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食品专业求教。一来二往三合作,那年适逢毛泽东100周年诞辰,于是他想到了“红太阳”这个词,壮着胆挂起了“福建红太阳精品公司”的镏金招牌。但注册商标时,与西安的“红太阳锅巴”相撞了。一时间“山穷水尽”,但分秒之中又“柳暗花明”。主管注册的人一看申请表里“严国圣”这名字,脱口而出:“国圣”这名挺好呀,于是,他欢天喜地的以自己名字“国圣”注册了企业商标。

开始做出来的酱菜大多是废品,开船遇到顶头风,又一个十几万不知去向。在进与退博弈的“生死”关头,制作酱菜的杀菌技术难题攻克了,质量和口感双双“夺魁”。市场上一片叫好声,严国圣眼前更是一片光明。此时,父亲掏尽家底让儿子买地皮、起厂房、进设备,“国圣酱菜”从此走进千家万户。

1999年,严国圣又与台南的一位台商联手,成功制作了豆腐乳等产品。这时候,学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严国圣,为了把自己的“国圣酱菜”系列做成美味佳肴,但凡制作食品的省内外企业,他都一一涉足考察,这一走就是一百多家。有一次,他闻知江苏镇江恒顺酱菜调味品“味道好极了”,于是,第二天就从福州飞往南京,再转道镇江;细细考察该企业后,当晚飞回福州,即返涵江。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事业发展上,严国圣铆足了精气神。

 

事业成功了,发展了,就要走出省门、国门。正当拟定在山东、河南一带设立分厂和子公司之时,在宁夏挂职的老乡,把他引领到发展潜力无限的大西北。当严国圣第一回走进宁夏西吉时,只是忐忑地随意走走看看。当天晚上一觉醒来已见曙光,于是起身外出,要了一辆出租车转转县城,一个多小时把西吉县城里里外外转了个遍。开出租车的回族司机才要了他34元车费,严国圣掏出50元一张的钞票,说不用找了,但司机师傅婉言谢绝;当找回10元时,严国圣又说,剩下的几块真别给了;这位回族兄弟却拉住严国圣,直到找清16元,才笑着开车离去。就这么点小事,却让严国圣从出租车司机身上,看到了西吉地贫精神不贫的骨气,看到了宁夏百姓的真善美。当天的考察中,他又发现西吉遍地是质好价廉的马铃薯,可大量加工制作成沙琪玛和薯仔系列。眼前一亮再亮,心中一喜再喜,在西吉县投资立厂的决心,就由萌芽迅速蹿长成参天大树。此后,占地300亩的“宁夏国圣食品公司”,成为西吉县有史以来的首家工业企业,而且还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土豆食品加工企业。用马铃薯生产的各种饼干和沙琪玛,一出厂就摆上了西北五省市各城市的超市货架,且一上架就很快告罄。仅此马铃薯加工一项,年产值的目标就是10个亿。

《宁夏日报》以“太阳照在葫芦河畔—国圣食品收获‘金豆’”为题,报道了严国圣在西吉蓬勃发展的事业。

 

当今走遍世界的莆田人,也把“国圣食品”带往世界,但凡有华人的国度、特别是有莆田人的地方,大多喜爱家乡的各色酱菜,佐餐的首选就是“国圣酱菜”。于是,国圣酱菜走向海外各家华人超市,走上华人华侨的餐桌。有一回,严国圣考察欧洲市场,一踏上英伦大地,就“挨家逐户”地走访华人超市。当他看到柜台里再亲切不过的“国圣酱菜”系列产品,如同看到了自己花圃里美丽的鲜花已绽放在异国;感受“国圣酱菜”之风已经漂洋过海,吹拂在他乡,而十分恬然惬意。严国圣闻知欧洲有知名度很高的酸菜、德国有人们喜爱的甜酸甘蓝、亚洲更有别具风味的泡菜、酱菜,他都将一一造访、细细考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严国圣明白这个道理。

欧洲一番考察之后,初中尚未毕业的严国圣,竟受邀走上学府的讲坛,“让酱菜走出国门”的演讲,博得学子们一片掌声。

严国圣高高举起“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旗帜,为更大规模、更加迅猛地打进国际市场,严国圣正在组织团队研发低盐、冷藏式的国圣食品系列。甚至不再重复传统的“腌制”,特别是蔬菜、海带一类原材料,尽可能“原生态”地走上人们餐桌。以“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真功夫,让明天更加“环保”的国圣食品,为地球人喜闻乐见而大快朵颐。

精心打造出酱菜的金字招牌;全力崛起一个崭新的酱菜王国,这就是严国圣的宏图大志!

让严国圣倍感欣慰的是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学成回国的儿子严涵伟,吃苦耐劳的品性居然与自己一脉相承。宁夏创业初期,严涵伟就乐在大西北抗风沙、住茅屋;一身泥、一身汗,日夜兼程地打造着金色的明天。儿子以没有言语的行动“写”下8个大字:国圣事业后继有人!

 

菜香万里

大地厚土,承载万物。乾坤天地里那博大的能量,演绎着万物生长的过程,更孕育着滋养民生的菜蔬。祭天祀地的先祖们,曾无限虔诚地拜谒“天地君亲师”,其中的“地”,就是对柔顺宽厚、谦恭无争的大地深沉的敬重和谢恩!

林水英的蔬菜,出自大地;严国圣的酱菜,同样源自大地。大地母亲无尽的给予,他们“叩天谢地”的感恩戴德。为了永恒的明天,他们稳稳地立于大地之上,听从大地母亲的召唤,让脚下的“绿色”之路,千里万里地延伸。在希望的田野、广袤的大地上,“他们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雨雪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以自己长征的脚印,铺就脚下的成功路;以不懈的辛勤“耕耘”,编织着大地恒久的丰收梦。

丰收的大地上,千里万里浩荡着浓郁的菜香!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