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秀珍
林爱枝
罗源好起步
起步在罗源县是一个大镇,不论是传统农业时代,还是当今经济迅猛发展年代,它似乎都走在前头,先试先行先起步。
起步境内地势平坦,物产丰富,所以罗源人称之为“罗源好起步”。首先,很难得的是,近郊和生态融为一体,这是城郊农村的独具优势,因而四季都花团锦簇,红花绿树比美。
它是首批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其中庭洋坂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上长治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它的区位优势突出,长期以来是罗源西北面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贸集散地,两条千年古驿道穿境而过,增添了一种独特的人文与商贸文化底蕴。
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这又是为人称道的一种温润,在这样的天地间,什么不能栽种?什么收成不丰厚?种植业蓬勃发展,还迅猛发展起了如今的新产业—旅游。
许多古桥、古塔、古村落;茶山、花海、菌基地以及罗川八景,等等,都是值得游客寻觅、光顾、优游的好去处。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浓郁的畲族文化。起步镇有6个畲族村,畲风浓郁,畲情绵长,用“开轩面场圃”“绿树村边合”赞美畲村,既形象生动,也十分确切。这是畲族兄弟用勤劳的双手打理出的一派田园风光,如画美景,护卫着这片静谧纯美的天地。还有他们的擂茶、乌米饭,都极其独特,十分诱人。起步镇走发展生态农业之路,已形成了数个有规模的产业群。
袖珍·秀珍
袖珍是个形容词,表达某种物件的精细、灵巧,令人喜爱。
而秀珍则是一种菌菇的名号。我一再询问,这名号有何讲究,他们都说这品种是从台湾移植过来的,我们没有去考究。
之后,我们参观了专事生产秀珍菇的工坊:长兴菇业种植场。菇棚很大,密密匝匝、整整齐齐地堆摆着菌袋。许多袋口都探出了秀珍菇的小脑袋、小脸盘。我拿起一袋细看,原来它也那么小巧,杆很细,叶不大,拇指盖般,圆圆的,浅灰色,一排排地排列着,很有秩序,整个造型让人珍惜。难怪菇农很爱栽培它,迅速在起步、在罗源全县扩展开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全国的秀珍菇有一半以上是罗源人生产的,而罗源的秀珍菇又有一半产自起步镇。
长兴菇业种植场创办于2006年,起步很高,是科技型企业,专门从事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生产、加工、销售、培训等工作。
种植场采用“公司+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置一条食用菌保鲜泡沫箱生产线,为食用菌保鲜包装服务。年种植秀珍菇110万袋,拥有自动化菌包生产线6条,生产菌包800多万袋,供应给全县各乡镇农户,年产值可达2700多万元。
成品菇经冷冻、保鲜、包装后,销往广州、深圳、上海、杭州、温州等地。
种植场本着“诚信经营,科学发展,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经营理念,为他人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出共同富裕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福建省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起步镇上长治村,总投资3000万元。公司拥有培养房41间、出菇房36间,还有冷却室、接种室、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一系列设施,是一家集食用菌开发、培养、繁育、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
公司成立以来,制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所有生产车间都安装了智能化空调系统,自动模拟、控制生长环境,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的周年化,日产菌包2万袋,年产值近3000多万元。
2016年,公司在所有生产车间安装了互联网系统,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把生产车间的摄像、传感器、控制器、机器和工厂员工联系在一起,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远程管理控制体系,让员工可以实时对生产车间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做出调整,实现高效快捷的生产经营。
我们又参观了生产海鲜菇的“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鲜菇的杆、叶浑身雪白、晶莹剔透,一包菇宛如盛开的一束花,菇叶也只有拇指盖那么大,十分雅致。
这家公司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加工和销售,企业也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独特模式组建的,是一家集生产、收购、加工、冷储、调运、贸易、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企业。
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把原有的竹棚改建成钢架大棚,把固定冷库改成移动打冷,地面铺设遮阳网等,大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降低了劳动成本,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提升了质量。目前公司建成保鲜与加工冷库10个、钢架菇棚16座,拥有4条生产线的菇包生产车间,产品以秀珍菇、香菇为主,年栽培秀珍菇170万袋、香菇10万袋,还置有连续杀青速冻加工生产线,有效解决罗源秀珍菇高峰期积压的问题。
公司还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在菇包上保质保量,在产品上包收包销,带动了200多户菇农参与食用菌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起步镇由于起步在先,又起步得很好很稳,它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看来,罗源人、起步人也很冷静,充分分析了发展的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地优势、人文优势,实际上这些优势基本上是大自然赐予、老祖宗留给的。而罗源人、起步人应下大力气的则是:在传统农业大镇上增加工业化分量,工业化与现代化是并肩前进的巨大产业,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市),乃至于区、县,工业太短板了是搞不好现代化建设的;还有防洪防汛,起步人也看到了它的艰巨,因起步镇多水,两条溪――起步溪、护国溪贯穿全县16个行政村,一方面灌溉了大面积土地,另一方面,时常的水患,对全镇工农业生产影响颇大。这要勤加治理,与天斗了!
异军突起的秀珍菇,使起步镇这个传统农业大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有偿流转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产品数量、效益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了这个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0年“罗源秀珍菇”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1年8月,依托秀珍菇发展,起步镇上长治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2年12月,起步镇食用菌种植区被列为福州市唯一的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目前,起步镇食用菌产业从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应用、销售渠道开拓以及品牌培育等方面都引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
他们的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引导规模化生产。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县政府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年年都把食用菌产业写入“县委年度工作要点”和“县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列入农业工作重点督查项目来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地调研,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同时结合县现代农业领导小组季度例会,涉及产业建设发展的有关议题,都能及时提出研究解决。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农业部门和乡镇齐抓共管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政策扶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食用菌产业列入现代农业重点扶持,制定了详细扶持措施:一是加大财政配套扶持,明确项目补助标准,对设施大棚建设,县里每亩配套补助1万元;菌包生产线每条补助10万元;保鲜冷库(100立方以上)每个补助1万元;企业首次申报“三品”认证,一次性给予1万~2万元补助;给予龙头企业贴息贷款补助。近两年来县财政生产性补助资金达到1000多万元。二是整合部门资金投入重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水利、交通、建设、农办等部门投入重点基地防洪堤、道路桥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和综合美化的资金达到4000万元,极大改善了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协调农信社、邮储、光大、工商等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服务。四是落实食用菌生产设施(包括菇棚)保险制度,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菇农50%的保费补助。
实施科技引领。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推广,全县建立10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点(其中食用菌4个);农民田间学校10所;食用菌科技示范户200多户;安排农业专家和技术干部与示范点、科技户结对子,开展科技帮扶和技术攻关。如秀珍菇标准化栽培技术、移动打冷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食用菌冷藏保鲜技术等,提升科技兴菇水平;重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强技术骨干培养,建立了一批农技土专家队伍,积极发挥食用菌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经常性组织菇农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实现专家与菇农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推动食用菌新技术进村入户,根据生产实际,加强重点技术推广,全县食用菌高技术推广面达到95%以上。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落实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食用菌菌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来抓,经常性组织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强化菌政管理。县严格执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监督,积极配合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农业执法部门,深入开展菌种、原辅材料、农药、保鲜剂等投入品市场整治,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危害人体健康的违法行为。罗源县以食用菌菌种无证生产经营、食用菌生产投入品、食用菌加工卫生环境为整治重点,抽查棉籽壳、麸皮、石膏的营养成分,抽检了菌包配合比例,菌包的水分含量、菌包的pH酸碱度,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营造菌政管理的法治氛围,提升食用菌菌种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及时纠正一些不良行为。
他们的经验可以概括为:
一是政府促动。县委、县政府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引导,加大扶持,突出重点,完善配套,推动了产业“升级、扩市、增效”。
二是科技推动。加大科研投入,整合食用菌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开展技术攻关;并且有计划开展品种试验,积极引进培育新品种,为后续发展做好品种储备。
三是示范带动。重点抓好龙头企业、专业村、专业大户和流通企业的发展,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壮大实力,构筑集群,辐射带动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服务驱动。强化食用菌产业的产前引导、产中指导、产后疏导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协调解决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一直以来,笔者有所困惑,农村、农业应该怎样走出一条有别于城市又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
可喜的是,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实践中探索出不少因地制宜的思路,如“一村一品”“单品集约化经营”等等,就比较符合实际。罗源对待秀珍菇就是这样的,所以菌业就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点赞领导
据县农业局干部蓝世步介绍,秀珍菇(包括全套种植技术)从台湾引进罗源后,县里做了很多“调适”工作、比如土壤、气温、核心技术、温差刺激、移动打冷、人工控制等的改进调整,让它适应罗源;菇在夏季不是很旺盛,反倒很稀缺,很值钱,有竞争能力,他们便对菌生产线、冷冻,还有一些技术性的环节,都进行了改造、更新、扩大,让它们服罗源的“水土”;菌种复壮、对外销售都有改进,有如罗源土生土长;菌包生产专业化,有三条菌包专门生产线,为菇农提供现代菌包,规格在17~37厘米,可装菌料2.5~4斤,成活率保证在85%以上。农户与工厂签订合同,如有矛盾,主管部门协调解决。还有农户、协会(或部门)结合,全流程管理,避免矛盾多发。
如今,秀珍菇成了罗源的主导产业,在所有菌类中占50%,分布在起步、凤山、白塔、西兰等几个乡镇,进入了专业分工、规模化生产的流程。
罗源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经济,但与传统的农业经济观念不大一样,他们把食用菌办成产业,列入了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加以扶持。利用创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的大好契机,乘势而上,有力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设施上从竹木大棚向钢构标准化大棚转变,改变了生产条件;在产业发展中,建设产业领路区,坚持核心区先行,围绕建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目标。近年来共计完成新建的秀珍菇、香菇钢构标准化菇棚一千多座,共一千多亩,并向重点基地集中,连片建设;同时还发展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企业3家,年产一千多万袋。
菌菇产业发展从种植生产为主向产业链延伸的方向发展。他们不断新建、扩建菌包生产企业,增加菌包生产企业16家,菌包生产线61条。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制菌,分户生产,配套营销”的发展模式;还新增食用菌初、深加工的项目,做到了食用菌初、深加工的零的突破;还解决了废菌包的处理项目,不仅减少了污染,还促进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了保鲜冷库四百多家,对接了三家物流公司,组建了食用菌营销队伍,散落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这样,从生产到销售首尾就衔接起来了。
目前,起步镇示范基地年栽培食用菌四千五百多万袋,并带动了中房、西兰、飞竹、霍口等乡镇。仅2016年,罗源全县食用菌栽培总量就达到了1.62亿袋,其中秀珍菇就达到1亿袋。销售额达8.1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
盘点这些成绩,笔者是想点赞一下罗源各有关领导。因为这一步步推向前去,又不断发展和提升的措施,都离不开各方面领导的步步跟随,用心观察,随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比如,县政府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当副组长,把食用菌产业写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加以落实。平日里还时常召开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又如,为了秀珍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他们就建设了冷库转调温,四季都能接菌,周年生产,均衡上市,保质保量,价格稳定;
又如,推广包括松木屑、杉木屑、竹屑、果茶枝条、落叶树枝等代用料生产,县里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加上新原料研究成果,获得成功;
又如,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结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实施,大力加强食用菌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开展秀珍菇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提高秀珍菇标准应用效果。还制定了《秀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使其涵盖生产、加工全过程;
还有培育知名品牌、强化菌政管理。开展优质服务等诸多方面,遇到什么问题,就立即跟上解决,这就使秀珍菇(乃至全部菌类)一路走好,形成了今天食用菌的庞大产业。
罗源县领导们的积极作为,一步步试验,一步步推进。如今,基本形成了“稳规模、求质量、创品牌、促效益”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福建省罗源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