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11:3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石华鹏

 

连城地瓜为什么这样“红”

石华鹏


冠豸山下的“风景”

闽西之地连城,是个美丽的地方,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幽,国家风景名胜区冠豸山如精致的盆景一般,被上苍之手摆在了连城人面前。冠豸奇崛壮美,丹崖绿翠,绵延几十公里,幸福的连城人沐浴在冠豸风景之中,日出日落,岁岁枯荣。

与此同时,勤劳质朴的他们也在创造着自己的“风景”,这“风景”便是与名扬天下的连城地瓜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连城10万亩地瓜种植田—10万亩?是个什么概念?我也无法想象,我只能说,您到连城的土地上走一走,有田之地,便有地瓜。

一个云淡天高的深秋时节,我们走进了冠豸山下的地瓜种植基地。

汽车在平坦的乡间水泥道上行驶,窗外,远处是冠豸山优美的身姿,近处满眼绿意,看不到枯秋的景象。县农业局江副局长和植保站吴站长正好要去张坑村验收地瓜种植基地,我随车前往。“今年(2010年)全县地瓜种植面积达12万亩,有3万农户在种地瓜,全县26万农民中有一半农民直接从事地瓜产业。”江副局长向我介绍,“你看到车窗外田里的绿色,长的几乎都是地瓜。等会儿你可以感受感受我们万亩红心地瓜种植基地的景观。”

尽管我在心里做好了开开眼界的准备,但是当我踏下车、站到万亩红心地瓜种植基地面前的一瞬,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了一下:真是大!真是美!眼前整片整片的都是地瓜田,一眼望不到边际,地瓜叶的绿,铺天盖地,铺成一张巨大的绿毯,与远山连为一片,分不清彼此。如果不是整齐划一的一垄垄、一畦畦的栽培方式把万亩地瓜田变成经纬相织的格子布块,我会怀疑是谁将无垠的内蒙古大草甸搬到了这山地之间。

我把眼光收回,脚下到田地里来,用手抚开地瓜叶,粗细不等的藤蔓缠在一起,顺着藤蔓摸下去,牵扯到根部,被土覆盖的下面就是结实、丰硕的地瓜了。我小时猜过一个谜语,“紫杆杆,绿叶叶,瓜儿结在地底下。”当然,谜底就是地瓜了。

吴站长看着这些“紫杆杆,绿叶叶”,仿佛看着自己的老朋友—不过也真算得上他的老朋友,日日打交道嘛—一样开心,吴站长笑着对我说:“农民都是按照地瓜丰产标准化模式栽培的,这样产量高,今年亩产可以达到七八千斤。”我发现,每一垄大约85厘米宽,中间隔20厘米左右,这是吴站长他们研究出来的丰产标准化栽培模式。“这样算下来,今年的鲜薯总产可以完成我们的计划,25万30万吨。按照今年收购价每斤五毛钱算,全县农民今年种地瓜的毛收入在7500万8000万元。”江副局长在一旁接着吴站长的话说。“那今年算地瓜种植丰收年了。”我说。“当然,当然。”他们说。

地瓜的学名叫甘薯,各地叫法不同,又叫红薯、红苕、番薯、山芋、红芋等。地瓜为旋花科甘薯属中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蔓性藤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16世纪由菲律宾和越南等地传入我国。目前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区栽种较多。

我问吴站长:“全国各地都种地瓜,为什么就咱连城的红心地瓜名气最大?”吴站长说:“名气大,就是因为好,好吃,地瓜质量好。”吴站长介绍,连城在地瓜种植区域布局上,选择海拔500米以下,阳光充足,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域为发展区,这是最适宜地瓜生长的,加上我们这里土质松软,吸热快,散热快,地瓜就长得好。如此看来,不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好地瓜。这或许就是连城红心地瓜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之一吧。

影响地瓜收成丰减的因素是综合的,比如地瓜品种、种苗繁育、栽培、田间管理等都十分重要,每一个环节连城人都不松懈。仅就引进新品种来说,2009年到2010年每年引进地瓜新品种1520个,筛选出鲜薯产量高、农艺性状及加工性状优良的地瓜干加工专用新品种23个,改变地瓜种植品种单一的现状。同时,地瓜种植从传统主产区的6个乡镇扩展到全县17个乡镇。

随着一个个地瓜种植基地的形成,过去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变成了以地瓜种植为中心的烟—薯—菜、菜—薯—菜、稻—薯—菜的高优生产模式。在连城地瓜主产区,每亩地瓜种植产值约1500元,比水稻种植产值增加700多元,既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于是,我们在新闻报道里看到了这样一些吸引眼球又鼓舞人心的标题:“地瓜富了半个连城县”“地瓜鼓起了农民腰包”“地瓜长在土里,却是连城的面子”等等。2010年10月,全国甘薯高产栽培暨产后加工现场观摩和技术研讨会在“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的连城召开,这次盛会无疑是对冠豸山下这片地瓜“风景”的又一次赞扬。

我们一行继续往田间地头行进。田里已经有少部分农民开始挖地瓜了,装得鼓鼓的编织袋堆在路边,小山包似的,几个老乡坐在编织袋旁从容地抽烟,他们在等拉地瓜的车。江副局长上去与他们聊天,“今年地瓜怎么样?”一个老乡笑得咧开了嘴,说,“好啊,收得多,价格好。”一个坐在摩托车上的年轻人告诉我,收购价今年比去年每斤涨了一毛到一毛五。

“现在地瓜虽然已经成熟可以挖了,但大面积挖掘还要等到一次霜降之后,那时的地瓜更甜更香,也利于储藏。”吴站长说。

我想象,10多天之后,当10万亩地瓜田陆续开挖的时候,那将是一番怎样的热闹景象。

夕阳中我们返回城关,在路上遇到了一辆满载地瓜的农用车,冒着黑烟往县城方向驶去,他们要去的地方就是位于县城边上,占地300亩,总投资2亿元的以连城红心地瓜为主的食品加工园区。那里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是地瓜原料的归宿地,农民种植的绝大部分地瓜在那里加工,在那里贴上商标,运往全国各地,运往世界各地。

我在想,那辆干劲十足、往前奔跑的农用车,拉的地瓜是否就是我们刚才在田间见到过的那堆小山包似的地瓜呢?

 

百吃不厌是地瓜

我的朋友傅小心,得知我从连城返回福州,请我到我们常去的那家“南国茶馆”喝茶,他想听听我的连城见闻。我能理解,朋友傅某是70后,地地道道的连城人,乡下长大,小学、初中、高中在连城度过,大学毕业后留省城,成家立业,家乡连城并不常回,只逢年时携妻女回去住几天,俨然已成家乡的客人了。得知我从他的连城家乡回,当然不亦乐乎了。

茶馆里清静、雅致,喝茶谈话间,我发现我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无足轻重了,谈话的主角变成了朋友,谈到他的家乡连城,他关不住话题的闸门之水,滔滔不绝起来,精细的记忆和不经意的乡愁在那一刻涨满整个茶室。当然,连城地瓜干的故事是无法避免的。

“家乡连城的地瓜是个好东西,便宜,好吃又富含营养,还能变出诸多花样,脆中带甜的地瓜干、粉嫩香甜的烤地瓜、温热清甜的煮地瓜,让人百吃不厌,吃过之后回味无穷。每次看到亲友捎来的红心地瓜干,我就会想起生我养我的那方土地,想起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脑海里就浮现出漫山遍野的海一样宽的地瓜地来,我的鼻孔微微动起来,似乎嗅到了家乡地瓜的香味……”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听母亲讲,她生下我时没有奶水,我饿得嗷嗷叫。母亲就把煮熟的地瓜剥掉皮,放到碗里用匙子研磨碎,加点糖,倒进开水调成糊糊,一匙一匙喂我,我吃得津津有味。那时家中缺粮,满周岁后,我就和大人们一样,基本上靠吃地瓜填肚皮了。虽然地瓜有很多种吃法,但吃多了难免会胃灼热,天天吃有时也难免会跟母亲闹脾气,质问母亲怎么天天吃地瓜?”

“后来生活好了,地瓜不再是主食,但作为连城人,对地瓜的感情是一辈子都割舍不了的。到如今,家乡的地瓜已经成为休闲食品、保健食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家乡的地瓜名扬天下,作为在外的游子怎能不为家乡高兴呢……”

无论从连城走出来的人,还是在连城的人,都有浓郁的“地瓜情结”,他们对地瓜有感情,随着时间流逝,地瓜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个或温暖或苦涩的记忆。当年流行一句话说,“口粮不加,多种地瓜。”在那个缺粮的年月,这泼辣而不起眼的地瓜可是“挑了”餐桌的“大梁”的,不夸张地说很多人的命还是地瓜给的。如今,正如我的连城籍朋友所说,地瓜已经由主食粗粮向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转变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促成这种转变的是人们对地瓜认识越来越深入,认识越深,地瓜也就越深入人心。

有资料说,几乎每年,世界卫生组织都会如约推出一份健康食品排行榜。由于果蔬生长、所含营养等变化,上榜食品名单也会随之不断地调整。但始终有一种食物一直占据健康食品榜的榜首。

就在最近,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的科学家又推出一个叫抗癌蔬菜排行榜,同样还是这种食物毫无悬念地进入榜单,而且位列首位。

这种食品就是地瓜。这种受到明星般追捧的食品,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

真的如此神奇吗?

地瓜味道甜美,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其中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尤多。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故红薯与米面混吃正好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就总体营养而言,红薯可谓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

科学家对地瓜的营养价值研究之后,得出了地瓜对人体的五大功效:(1)和血补中。地瓜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能有效地为人体所吸收,防治营养不良症,且能补中益气,对中焦脾胃亏虚、小儿疳积等病症有益。(2)宽肠通便。红薯经过蒸煮后,部分淀粉发生变化,与生食相比可增加40%左右的食物纤维,能有效刺激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3)增强免疫功能。地瓜含有大量黏液蛋白,能够防止肝脏和肾脏结缔组织萎缩,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胶原病发生。所含的钙和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4)防癌抗癌。红薯中含有一种抗癌物质,能够防治结肠癌和乳腺癌。此外,地瓜还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活性氧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故地瓜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十分明显。(5)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地瓜中的水除活性氧可抑制肌肤老化,保持肌肤弹性,减缓机体的衰老进程,所含黏液蛋白能保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红薯中的绿原酸,可抑制黑色素的产生,防止雀斑和老人斑的
出现。

在不愁吃喝的今天,人们愁的是吃什么怎么吃才健康,没想到如此大众化的地瓜,却是如此健康的“明星食品”,所以地瓜,尤其是著名的连城红心地瓜走进人们的视野,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连城红心地瓜干的美名远扬,可以追溯到二三百年以前,清朝时作为贡品进贡皇宫,是宫廷宴席上的珍贵小点,美名“金如片”。一直以来,排在“闽西八大干”之首的连城红心地瓜干,以当地所产优质鲜红薯制成,不添加任何色素,保持天然品质。看到那色泽鲜红的一片片地瓜干,味蕾就已经打开了,忍不住伸出手去,拿一片一嚼,质地软韧,味道甜美,唇齿余香,实乃人生一大享受也。

有需求,就有生产,就有经营。于是,连城红心地瓜的红火产业也就“烧”起来了。

 

红心地瓜的红火产业

在连城,地瓜与冠豸山,已成为两道著名的“风景”,如果要给连城地瓜这道“风景”找个主色调的话,我以为是红色—红土地、红心地瓜、红火产业。红土地是亿万年以前上天的惠赐,红心地瓜是三四百年以前先人的选择,红火产业呢?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尤其是近些年连城把红心地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确立为发展主题以来,连城人开拓、创新的结果。

如今,连城地瓜产业的确“红红火火”,据产业办负责人介绍,2010年,全县地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加工地瓜干可达12万吨,产业产值6.15亿元。主要产品有蜜饯型、香酥型和重组型3大系列5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韩国和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县26万农民中有一半农民直接从事地瓜产业,全县农民直接从地瓜产业中取得纯收入1.65亿元(其中种植收入7500万元、加工收入5000万元、销售收入400万元),年人均收入635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15%。现已形成“三万农户种地瓜,百家企业搞加工,五千农民跑销售,六亿产值富半县”的产业格局。

感受了万亩红心地瓜种植基地的葱郁、壮阔和气势之后,我们来到了红心食品工业园区。工业区位于莲峰镇江坊,属地瓜原料、劳动力资源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距县城和冠豸山风景区3公里,距冠豸山机场1.5公里、冠豸山火车站20公里。

7座蓝屋顶、白墙面的巨大厂房一字排开,很有规模。与厂房平行的,是各公司的办公区,由一排各自独立的二层别墅式小楼组成。园区内景观树成行,草坪绿茵,厂区与办公区隔着一条宽阔的园区公路,路上车来车往,地瓜原料拉进来,加工好的各种地瓜产品拉出去,一派繁忙的景象。

同行的农业局江副局长说:“这是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50亩,有8家企业入园办厂,7座各2000平方米的厂房及其设备已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4200万元。加工区2009年加工地瓜干6000吨,产值达4200万元。”

江副局长告诉我,二期工程及交易中心正在建设中,一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加工区及交易中心占地总面积300亩,总投资2亿元。加工区设置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30座,日产2.5吨地瓜干生产线60条,年产地瓜干产品3万吨,年生产总值2亿元。交易中心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年销地瓜干产品5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整个园区可直接带动农户1万户,安置6000人劳动就业。

我们在园区Y31幢“连城保健食品厂”罗道光总经理的办公室坐了不一会儿,就有两位年轻人敲门进来,问哪位是经理?同样年轻的罗道光站起来,说我是。

原来,两位年轻人是做食品经销的,在超市里吃到了罗道光生产的“薯师傅”地瓜干,按包装盒上的地址,从广东汕头驾车七八个小时专程找来的。

两位年轻人说明来意,想进一批“水晶红薯仔”到汕头去销售,说因为事业刚起步,资金不丰厚,所以还请罗总在进价上关照关照。罗道光很干脆,表示一定支持,说自己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罗总说了一个价格后,两个年轻人点头同意。一桩生意就在不到一泡茶的时间里,以坦诚、干脆的方式达成了。

在罗总的办公室里,两个年轻人试吃了各种样品之后,说想到工厂里去看看,罗道光答应带他们去。我本来还准备了些问题想采访罗总的,为了不打搅他的生意,我们起身告辞。下楼途中,罗道光说他高中毕业后,做了几年其他生意,没做上路,1993年开始做地瓜干、卖地瓜干,现在上轨道了。在我们挥手道别时,罗道光说他没有种过地瓜,但他家的很多亲戚都是种地瓜的。

“金土地食品厂”的办公室在厂房对面一栋小洋楼里,总经理罗远雪外出开会,被江副局长称为“董事长”的罗总的妻子接待了我们。食品公司就是两口子一步一个台阶并肩干起来的,经过十几年奋斗,如今公司年产值六七千万元,员工500多人,成为一家专业研制、开发、生产、经营各系列红心地瓜干的大型企业。

会客厅的墙上醒目地挂着省长参观公司时的照片。在我们到达之前,已经有一个农民模样的后生仔坐在那里了,与罗总妻子说着什么。江副局长认识后生仔,相互笑着打招呼,江副局长让我猜他是做什么的?我说收地瓜的。“正是,流行的说法是地瓜经纪人。”江副局长说。年轻小后生就是附近村子里的,以前种植地瓜,后来从田里上来,专门从事地瓜原料的收购工作,他是农民与老板之间的中间人。他刚送来一批地瓜,和罗总妻子交流着这批地瓜的质量、价格等问题。

江副局长介绍说,像这样的农民地瓜经纪人在我们这儿多的是,另外,还有一批农民地瓜推销员奔走在全国20多个省市,把连城红心地瓜干的名声叫响,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从工业园区出来,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地瓜产业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以及巨大的未来发展空间。

为发展地瓜产业,可以说,连城人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流足了汗水,终于在产业之路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已经形成了这样几“化”,即种植基地规模化、地瓜加工工厂化、产品开发市场化、特色保护品牌化、产品生产标准化、行业服务社会化、园区经营集约化,基本实现了连城红心地瓜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随着时间的深入,“连城红心地瓜干”这张名片越发闪亮出耀眼的光芒来:

2000年6月,连城“冠豸”牌红心地瓜干被省农委认定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2001年9月,连城县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称号;

2004年3月,“连城红心地瓜干”通过国家质监局认定为原产地标志;

2006年12月,“连城红心地瓜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2007年10月,“连城红心地瓜干”集体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9年4月,“连城红心地瓜干”集体商标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9月,“连城红心地瓜干”产品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产品金奖;

2009年12月,“连城红心地瓜干”以26.31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2009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第22位(全国薯类唯一“百强”品牌)。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