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花开两相艳
——记李氏木雕与华昌珠宝
岳蕾香
如果没有雕刻艺术,纵然给你极品沉香,也只是木头一块;倘若没有雕刻艺术,纵然给你通灵宝玉,也只是顽石一方。这世间,木头与宝石,都只是大自然的产物,原本没有珍贵与平凡之分,但一经由人类文明的点化和能工巧匠的雕琢,就俨然幻化为世间的精灵,拥有不菲的艺术价值。流连在涵江李氏善艺展厅和华昌珠宝有限公司,怦然心动的是传统的雕刻艺术与木头、珠宝有着最相濡以沫的亲密关系,圆雕、浮雕、线刻、镂空、阴刻、阳雕……各种传统雕刻技艺无不诠释着即使在机械工艺不客气介入的年代,这门手艺依然是木雕与珠宝的生命之魂。
涵江,素有“东方威尼斯”的浪漫之称,又有“小上海”的物阜民丰美誉,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之上,催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的善艺李氏工艺有限公司和“中国金镶玉第一品牌”的华昌珠宝有限公司,在百年的扬弃与守望,传承与创新中,用指尖绽放的光芒精雕细琢人生和事业的奇迹,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盛世,如花开并蒂,惊艳于世。
上篇:李氏木雕盛世流芳
这是一位民间木雕艺人的奋斗之路。
这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辉煌故事。
这是一部经典的励志传奇。
在“中国木雕之城”的莆田,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不乏其人,但集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与党的“十八大”代表于一身的著名工艺美术大师,迄今为止,李凤荣,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梅花香自苦寒来
八月的莆田,荔森成荫,繁花似锦。我慕名采访了莆田善艺李氏工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凤荣。从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到“十八大”代表,当我祝贺他非凡的人生成就时,温文尔雅的他谦逊地笑着说:“这是党和政府给的荣誉,我不过适得其时,比别人幸运吧!”他信手拈来一根香点燃,炷烟袅袅,品茗闻香,他的创业故事就在这恬淡、温馨的氛围中徐徐展开。
“当年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莆田市初步人选名额仅分配2名,入选条件十分严格。要求在文化创意产业系统内有担任过基层组织党支部书记,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且年龄不得超过55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全市这么大,我虽然被列入推荐候选人名单,但并没有多少概念,也不敢抱多大的希望。市委组织部到乡下老家调查情况时,令乡亲们产生了多少误会,闹出不少笑话。他们以为我在生意上出事了,碰到了麻烦,才如此三番五次地被调查。后来得知我当上了‘十八大’的代表,他们又纳闷地问,莆田市到底有几个李凤荣啊?”聊起当年的推举过程,李凤荣爽朗一笑。“生活的发展不是自己能想象得到,不必去刻意地追求和经营,你的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的付出,每一步的积累,岁月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予回报。”回首奋斗的历程,李凤荣感慨万分。
追溯过往,心智的成长远比经济成长来得正常快速。1963年出生的李凤荣是家中的老大,下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尽管李家是木雕世家,父亲手艺精湛名动一方,母亲勤劳地种田淘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家人的温饱依然成问题。13岁那年,因交不起拖欠的一元二角钱学费,入学两个多星期了,李凤荣只分到一本书,这怎么能念好书呢?13岁的少年自作主张退学了,把退回的一元学费交给母亲买米。家贫子读书,是莆仙的优良传统,父母伤心之余,也只得接受现实。唯有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小凤荣说:“娃,书读不下去了,但人要长志气,得给自己一个目标,学什么,要想好。”就这样,李凤荣13岁开始给爷爷打下手,学雕刻。15岁,李凤荣进了父亲李农民所在的莆田工艺一厂。
木雕王国沉香缘
改革开放之初,莆田工艺一厂云集一批各有绝活的木雕界精英。刚进厂的李凤荣结识拜访方文桃、黄丹桂等雕刻名家,在他们及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在技术最拔尖的“象牙组”,李凤荣如鱼得水,运刀奏凿、勤学苦练、潜心钻研、文武双修,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每一次的劳动技能比赛中,他都能脱颖而出,稳居第一名,成了厂里最年轻的技术骨干。“书没比别人少读,饭没比别人少吃,为什么每次第一名都是李凤荣而不是你?”如今光芒四射的年轻企业家忆起当年同桌吃饭的朱榜首师傅用筷子轻敲儿子的头戏言时的情景,开饭前人头攒动争看光荣榜的场面,不由地轻笑了。不言当日苦,只记最初的欢乐,艺术家的磊落情怀令人为之动容,可以说莆田工艺一厂十年修炼,奠定了他人生事业与做人的坚实基础。
90年代初期,莆田工艺一厂解散,李凤荣与父亲一道,奔波各地从事寺庙雕塑工作。学无止境,这期间他不仅实地考察学习莆田古老木雕作品,还拜请当地名家进行研究讨论,学习交流,以期达到木雕创作技法的自由境界,让自己的艺术风格更臻于完美。1995年,李凤荣创办了善艺李氏工艺厂,木雕作品大部分销往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各地的客商从众多工艺品系列里,发现并喜欢他的题材丰富、精致新颖的沉香、檀香等木雕工艺品。这些打开了他的眼界,从此,他频繁参加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和交流,提升自己作品的层次,在更大的空间里获取作品的学术灵感和各种商机。从1999年至今,其作品共荣获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130多项(特等奖或特等金奖),连冠四届“百花奖”金奖,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和国内外收藏名家的高价购藏。《平安如意》、《春颂吉祥》、《群仙祝寿》、《富贵连绵》等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木雕艺术馆、上海世博中心馆等收藏,还荣获王岐山、俞正声联合签名“荣誉纪念证书”。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多年的木雕生涯,李凤荣对沉香雕刻情有独钟。沉香木料珍贵,被喻为“植物中的舍利子”。我国早在两汉时期就有了使用沉香的活动,唐、宋时就有“一片万钱”之说,历朝历代均受到人们的追捧,以至于拥有沉香工艺品和使用某种形态的沉香物品成了标志人们身份、学识和品味的象征。沉香对雕工的技艺要求很高,其硬度大于普通木材,凝聚油脂和木质混合材料,质地不匀,雕琢不易。所以沉香木雕极为珍贵。多年来,李凤荣浸淫沉香木雕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他从研究沉香形态、肌理、结构等细微处入手,随形就像进行构思创作,融圆雕、浮雕和透雕诸技法于一体,凸显木之天然纹理,赋予灵性魂魄,创作出一批批备受瞩目的沉香、檀香艺术作品,曾多次应邀赴台参展、到澳大利亚各大城市成功举办个人专题巡回展。2014年,李凤荣创办了福建省沉香协会,主持、参与和承办沉香展览会,在国内颇有影响,并有《惜之若金,雕赋神韵——浅谈沉香雕刻艺术》等多篇学术论文和《善人之艺——李凤荣木雕艺术》沉香木雕艺术专业书籍出版,填补了莆田市沉香艺术研究领域个体艺术家的空白。
馨香缕缕慈善情
在两个多小时的长谈里,我看到的始终是一张友善的脸,平视的目光,柔和谦逊,沉静如水。感受到一份源自内心的相持与纯净,就像眼前的袅袅的炷烟,灵动飘逸,朴实无华。从贫穷的民间木雕艺人到身名远播的工艺大师,从小至大,李凤荣恪守“穷不忘操,富不忘道”的古训。早在2003年,在澳大利亚举办展览时,得知首家华人创办的“南天大学”正四处筹集资金,他毅然把展销变成义卖,将所得的款项全部捐赠。李凤荣热心公益事业,慷慨捐赠艺术珍品和资金用于助学助医助农等公益活动,受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省教育厅关工委表彰;至于铺桥修路,扶贫救困,他总是带头捐资,热心参与,种种善举,不一而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凤荣不仅把精湛的手艺传给一双儿女,还带徒播德授艺,主持大师工作室,先后为莆田木雕培养各类技术人才400多人,其中不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与此同时,他还配合工艺院校,每年义务培训100人;开办莆田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大专班和中专班,不但每年投入几十万元资金提供实训材料等各方面的保障,还亲自传业授艺。立门户,传文脉,对传统莆田木雕艺术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做出卓越的项献。鉴于此,2013年,善艺李氏工艺有限公司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同时,他本人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聘请为“第五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辞别李凤荣,正午的阳光火辣辣地铺展开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味。感动之余,愿在时代匆忙的步履里,所有忙碌的身影都能求得了心灵的福祉,如李氏木雕,盛世开放,馨香永存。
下篇:华昌珠宝强国之梦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的珠宝企业之一——华昌珠宝,先后获得一百多项国家专利,连续五年入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且排名不断攀升,神奇般地在珠宝王国里领衔起舞,风光无限。
百年沉浮,商海博浪,华昌珠宝的成就令业内同行难望其项背。走进华昌珠宝,走近张国王,聆听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金镶玉·玉镶金”深厚情结及其寄寓百多年来“唯有中华强,方能万家昌”的强国之梦。
三江情怀家园梦
追本溯源,让岁月回转到1902年。
三水汇聚,奔涌入海,尽管此刻,美丽的三江口海面波平浪静,但迎面扑来的海风夹杂腥味与咸涩却是那样的闷热、令人烦燥不安。莆田少年张阿罕坐在渔船上,心潮澎湃。因为家境贫寒,才15岁的他就如眼前的三江水一样,身不由主地匆匆奔向不可知的远方……孤帆远航,两岸秀美的荔枝林、熟悉的村庄和田野不断地向后跑去,离情别绪、渺不可知的未来,沉沉地压在少年阿罕的心里,怅然若失。
殊不知,此一去,从此开启了一门传统工艺的复兴之路,缔造了张氏家族祈愿中华昌盛薪火相传的共同梦想。
机遇使然,流离到香港的张阿罕有幸跟从阿华师傅学习珠宝镶嵌技艺。这种在金器上镶嵌各种美玉的特殊工艺为我国特有,俗称为“金镶玉”,亦称“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历史悠久,制作精美。史书记载,汉代王莽篡权,太后怒将传国玉玺摔破一角。王莽在叹息之余,只得令能工巧匠加以修补。聪明的工匠以黄金修补后,玉玺愈加光彩夺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可惜,“金镶玉玺”几轻辗转,不知所踪,倒是这门工艺却一直传承下来,清道光之后,国力衰竭,内忧外患,这门工艺几近绝迹。
秉性聪明,吃苦耐劳的张阿罕入门不久就深得师傅的欢心,遂把平生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在师傅的耳提面命之下,张阿罕潜心苦学,很快地掌握了珠宝镶嵌的核心技艺。六年之后,张阿罕满怀梦想,从香港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开设金镶玉技艺珠宝首饰加工作坊。其独特、精湛的工艺名动一方,生意日渐兴隆,儿子张阿岳和侄儿张如鑫跟着打下手,在阿罕精心地调教下,儿侄辈的“金镶玉”技艺也十分娴熟。
1938年,阿岳和堂兄如鑫到上海拓展珠宝生意,创办了“天发珠号”银楼,主营金镶玉工艺产品,开创了“华昌张记镶嵌首饰”名号。据上海市档案馆提供的“上海市珠宝商业同业公会筹备会”《珠宝商业突出技术人才》中明确记载了:张阿岳(莆田人),鉴别翡翠白玉水平很高,另有金镶玉和玉镶金特技。而且,当时全上海所列出珠宝行业突出人才16人中,仅有张阿岳身怀“金镶玉”特技。同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兄弟俩又将珠宝生意扩展到香港。从此,昔日备受皇室贵胄推崇的“金镶玉”饰品,在张阿岳的努力下,像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样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时代的熔炉里,个体的命运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且身不由主,1952年,因政策原因,张阿岳的“天发珠号”银楼关闭了。国不富则民不强,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国民,焉有余力穿金带银?名动一时的“华昌张记镶嵌首饰”日渐沉寂,关于“金镶玉”多少事,欲说还休。晚年的张阿岳精心绘制了《华昌玉镶金仿古图谱》、《华昌金包玉图谱》、《华昌宝石男戒图谱》、《华昌玉镶金图谱》,为后世留下珍贵的材料,寄寓“中华昌盛”的美好厚望。
金镶玉嵌图强梦
时光以其从容的步伐安然前行,诚如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是一个春天,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年代,片片风帆在征途上浩浩扬航……
1988年,阿岳的孙子张国王结束了在全国各地帮人镶镶嵌嵌金银珠宝的小本生意,秉承三代相传的“金镶玉”和“玉镶金”的绝技,在“莆田市台胞购物中心”开设了珠宝首饰加工、零售店。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玉石珠宝情有独钟,婚姻嫁娶、亲友生日、老年祝寿、小儿满月等,至亲好友之间,送金赠玉之礼早已约定俗成。金和玉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里是高贵富丽与美好品德的象征,黄金尊贵亮丽,玉石温润含蓄,两者完美的结合,寓意“金玉满堂”、“金相玉质”、“同心莲结”……表达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随着国门的开放和百姓逐渐丰满的腰包,金玉珠宝的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不但带给人们一种自我满足,而且其保值、增值和传家的功能也越发凸显。张国王的几代相传的“错金银与金玉镶嵌工艺”特殊技艺,让两者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极大迎合了刚富裕起来国人委婉含蓄的性格特点,比单纯的金饰、玉饰更能迎合人们对时尚经典的需求,因此,他的珠宝镶嵌饰品备受人追捧,生意十分兴隆。
精湛的技艺、广阔的珠宝市场前景,面对祖父留下凝聚张家两代先人心血的珠宝图谱,张国王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愿望:创建品牌,完成张家先人的梦想,弘扬“金镶玉”工艺,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古老而精深的珠宝文化。
恰遇明时,破茧成蝶终有日;躬逢盛世,雄鹰展翅振凌霄。1998年,华昌珠宝有限公司(原为莆田市华昌首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张国王董事长兼总经理带领下,扬帆起航……年华逝水,三江水的潮汐几度涨落,15年过去了,张家先辈几代人共同的梦想在三江口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地崛起在全国珠宝界,并成为业内的翘楚。
华昌珠宝总部位于莆田,占地面积80多亩,是一家集研发生产、批发零售、连锁加盟、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珠宝首饰集团化企业。目前该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中心、生产管理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市场营销中心、品牌运营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等7个中心和镶嵌厂、特种厂、玉厂……等6家工厂;在全国各大省会等地设有4家子公司、6家分公司和数百家加盟店,2014年品牌价值为37.68亿元。
公司从事金镶玉系列、千足金镶嵌天然宝石系列、K金艺雕复镶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M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研发成果丰硕,已累计130多件产品及工艺荣获国家专利,其中一项还获得专利优秀奖。作为全国镶嵌首饰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单位,为规范珠宝市场,树立行业标准,引导镶嵌首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公司先后制定多项生产、管理标准,其中《千足金镶嵌首饰镶嵌牢度》成为国家标准,另有二项国家、行业标准正审批中,《贵金属镶嵌首饰分类信息与代码》、《贵金属艺雕复镶首饰》和《贵金属镶嵌饰品术语》成为福建地方标准;2013年与台湾珠宝工业同业会合作,牵头制定《闽台珠宝首饰互认标准》,首次开启了两岸珠宝首饰行业标准化之旅,促进了两岸珠宝创意产业文化的积极交流。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惊艳亮相,令世人瞩目中国金玉镶嵌工艺;那么,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是华昌“错金银金玉镶嵌制作工艺”走向世界的见证。此后,2012年,华昌再次跻身亚洲体操锦标赛和伦敦奥运会,隆重推出中国金镶玉福礼,进一步提升了华昌珠宝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多年来,华昌公司注重产品的研发和人才的培育,成立了“金镶玉”研发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已培养技术骨干300多人,其中省级高技能人才2名、高级技师22名、中级技师15名和2名工艺美术师。
公司的工艺师们的设计产品及工艺水品在各项大赛中均得到充分的肯定,其中,2010年,“迎世博纪念品”荣获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三等奖和特别贡献奖;张国王的《海西传奇》还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奖”特别金奖;“华昌”、“金石和鸣”和“张国王”等品牌,及“太极”、“金玉无双”、“金玉同福”、“乾坤之礼”、“如此东方”等系列产品,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收藏价值,备受专业人士的赞誉及全国各地经销商的青睐和消费者的追捧。
2012年,华昌珠宝上海文化创意中心塈金镶玉博物馆的揭牌、一年一度参与中国国际珠宝展会,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一路风雨一路歌,革故鼎新创伟业。2011年,华昌“金镶玉·玉镶金”技艺入选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上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公司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金镶玉第一品牌”、“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全国珠宝行业“AAAAA级信用企业”,并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珠宝首饰业著名品牌”、“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省用户满意产品”、“质量抽检全部合格”、“质量免检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龙头企业”等荣誉,为国内外珠宝界树立良好信誉。
继往开来谱华章
百年华昌,共谱华章。如今,华昌珠宝上海文化创意中心塈金镶玉博物馆,已然成为珠宝界的一座丰碑,是上海城隍庙最具人气的景观之一,天南地北的游客,争相恐后到此游览,只为见识“汇聚华人精髓”的中国金镶玉文化。
这,是华昌珠宝的骄傲,也是民族品牌的骄傲!
从一介民间艺人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从一个家庭作坊到拥有37.68亿元的品牌价值的企业,这是一条“金镶玉·玉镶金”民族工艺的复兴之路;这是一个家族绵延百多年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先人创业维艰,后裔拓疆有成。华昌,这颗闪耀在珠宝王国里的璀璨明珠,必将光大“华昌错金银与金玉镶嵌制作工艺”,在中华昌盛的篇章里,不断地畅写新的时代风流。
(本文原载于《走进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