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 16:3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济谋


一艺功成岂偶然

陈济谋

微信图片_20200604151527.jpg 

先袓父——陈瓒,字少倪,以字行,人称少倪先生,清末民初职业画家。祖籍长乐,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福鼎城关桐山,七岁拜师习画,十三岁鬻画俸母,尤以人物画为世瞩目。1927年,因时疫而殁,终年四十六岁。

陈瓒补充.jpg

老子出关(《观音传》之一)

由于英年早逝,遗物星散,加之岁月流失,先祖父留存下来的作品甚少,以至于今人知之不多。早些年,福建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佚名出版他的“观音传”《观音事迹略图》;省文化部门将部分作品送往欧亚数十个国家展览,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对陈瓒艺术开始关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术教育家、原福建师大吴启瑶教授,曾三度到福鼎收集资料,研究陈瓒并写出专著初稿(惜毁于“文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史论家王树村先生,考察民间年画,盛赞“福鼎饼花”,将陈瓒绘制的《八锤大闹朱仙镇》、《小上坟》、《济公传》收入《中国民间年画百图》,赞其“绘制精美别具一格”、“是年画中的孤本妙品”、“为各地年画所罕见”。九十年代,美术史家梁桂元将其事略成就收入《闽画史稿》;著名美术理论家丁仃发表《赞陈瓒并感悟》一文,指出“陈瓒开创了宗教连环画的先河”,“陈瓒绘于纸上的宗教连环画,是我最早见,也是最引我注目的”。认为“一切优秀艺术和艺术家,一切优秀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家,将永远超越人生的短途而传世。”其后又致信嘱我,征集作品,争取出版。余生也晚,但自少年时代,耳边听过诸多先辈的往事, 对这位不曾谋面的祖父格外崇敬。

微信图片_20020101024459.jpg

       我家原先世居长乐十四都三图旒峰境昌化乡贤歌里,自肇铨公始迁福鼎城关,经营“通天堂”香业,历三世至新笃公。新笃公,体魄伟岸,精明干练,为人处世,通迖侠义,青年时入行伍,曾任宁德右营守备,深有德望, 地方上纷争矛盾常依他调停息事。旧时“通天堂”老屋大厅壁上残存有左宗棠对他的任命书和百姓送的万民伞。我袓父曾画过一张他斗篷披风、横刀立马的画像挂于卧室。新笃公育有三男(隆、洲、枝),袓父居长,谱名陈进隆,天资聪颖,从小显露绘画天赋,常以树枝为笔,在地上勾划,甚得新笃公钟爱。七岁那年,到福州拜画虎高手梁寿仁为师。十三岁那年,新笃公病逝,他挑起奉养母亲、祖母和两个弟弟的重担,仍一心向画。他不负丹青,放弃子承父业,毅然鬻画自己,将画室设在“通天堂”临街三间店面的楼上,取画名陈瓒,字少倪(初写讃,因仰慕倪云林,改用瓒),从此开始寂寡清贫的职业画家生涯。他为人画大厅和居室中堂挂画,为寺庙画神佛故事和贤人高士壁画,也应约画“饼花”、“床花”、“扇面”等以取得润笔。

福鼎虽偏于福建一隅,但地接江浙沪文化重镇, 得山海之利,为闽浙古官道要冲,邑内山清水秀,拥有太姥名胜,物阜民丰,文风久远,历代不乏名儒高士驻足,薛令之、林嵩、王十朋、朱熹、郑樵、赵之谦等都曾讲学流连于此,堪称人杰地灵,有着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态。民间自古雅好书画,无论世家大户、普通人家、寺庙乃至商号,都以厅堂、书房、客室悬挂书画为荣耀。这里还孕育出独有的“饼花”艺术(绘于纸上用于包装月饼),每年中秋,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饼店,都挂出精心绘制的各式“饼花”,琳琅满目,争奇斗艳,胜似丹青盛会。桂花馨里,人们品茗赏月赏饼花,诗意而浪漫。此外,还有千家万户不可缺的“床花”艺术(绘在宣纸上,用于装饰式七扇或十二扇眠床的围屏)。家父在世时,常说祖父生于斯,长于斯,有如此斯文沃土滋养,亦人生之幸。

家父还讲过一段往事,说他小时候,祖父不主张他学画。一次他画了一张罗汉,脸部夸张,造型有趣,他看了看,又高兴又无奈说:你还是念好书吧,日后还是学做生意。画非小技,靠聪明,终归浮浅,学画要苦一辈子。祖父平生信奉的是“艺无偷巧,画不欺世”。为了“画不欺世”,他一生都在苦学和追求,风晴雨晦,黄卷青灯,从未稍懈。青年时,他广交邑中文人学士,请教学问,切磋画艺。他从智水上人学诗和禅学,上人曾于清宫念经,行迹半天下,见闻广博,有诗僧之誉,曾赠予宫中旧物秦砖古砚和九龙核桃雕等珍玩。隐于三门里溪南寺的清贡生王翼谋(号于燕),诗书兼擅, 书学二王,能得其神。先祖父常来去往返,研习所藏名迹,书法似也受其影响。有段时间,先祖父常还与廪生林梦翰、叶汝舟(山水画家)、施霭仁(花鸟画家)等人结伴郊游于野,登太姥、游雁荡,诗酒林泉,纵情书画,开拓胸襟,滋养性灵,不仅累积学养,也累积绘画的深厚功底,眼界大开,艺事大进。

时人、学者谢兴国曾著文评先祖父的画:“山水独宗倪云林,且羡其为人,乃以‘少倪’为号以自况。擅用折带皴法作山水画,潇洒出尘,为世所重。人物画学任伯年。所作人物、花鸟,形象生动活泼,往往以钩勒、点镶、泼墨诸法,交相为用,别具一格。福鼎‘饼花’画推为第一。晚年,所作神佛画,釆传记式,用多幅画面,连续描绘一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多至数十幅者,绘影绘色,惟妙惟肖,实开近代连环画之先河”。

由于岁月的烟遮云埋,现在能看到的先祖父陈瓒墨迹已寥寥可数:

仕女四屏“红袖添香”“蓝桥仙窟”“绿章夜奏”“郑玄家婢”(绢本,作于光绪戊申年,1908年,27岁)

绢本团扇“赤壁泛舟”(1911年,30岁)

关公造像(纸本,民国壬戌年,41岁)

“一品富贵图”(年款未知)

扇面“鹦鹉探春”(年款未知)

山水“栖林烟雨图”(年款未知)

所幸的是,先祖父青年时期创作的宗教连环画,得益于民间和宫观的保存尚残留一些。他先后画过四套宗教连环画:两套“观音传”,以及“奶娘传”和“华光大帝传”,都是应“观音亭”(解放后改粮站)、“大帝宫”(解放后为中山影院)、三官堂(解放后改党校)等宫、观之请而画,每套差不多都是一百幅,每幅一平方尺左右。画于民国丙辰年(1916年)的那套“观音传”,应是最晚的一套,时年35岁。这四套宗教连环画一套比一套精彩。由于规模宏大,题材内容惩恶扬善,扶危助困,回应了民众对善良正义的美好愿望,为人们喜闻乐见。作品本身创作严谨,构图布局考究,笔墨线条洗练灵动,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设色典雅含蓄,富有魅力,得到社会大众广泛喜爱。尤其是“华光大帝传”和民国丙辰年的“观音传”,每年节日挂出展示时,观众如潮。一时间, 慕名求画者、学艺者接踵而至。福州同善社成立时,先祖父应邀画了《东坡逃禅》《苏武牧羊》《羲之爱鹅》等四幅水墨人物,线条秀逸率意,墨色淋漓,十分满意,还特地请林梦翰先生题草书长跋于上,送到福州,深受当地人士赞赏。当时随他学画的,有温州高梅、福鼎施霭云,丁蔡琳,还有陈吉人、陈侯赞、陈侯再兄弟三人,以及林思贤、林弼等人。

林弼先生,字匡翰,浙江平阳人,擅诗书,工篆刻,慈眉善目,谦谦君子。少年时即生活于文成堂印书馆陈吉人先生家,后为陈家女婿。早年吉人先生随先袓父学画时,他亦常随左右,年龄与家父相仿。先生在世时,曾多次同我谈起先袓父人生的一些章节。

林弼先生说:他一辈子专意丹青,并非全为生计,自有志向和追求。他对恽寿平,任伯年、吴昌硕,推崇备至,有了珂罗版印刷后,托商人朋友买来名家作品集,反复揣摩研究,从中体会笔墨,深化修养。病逝那年初春,还同学生筹划去上海,拜会高人、谋求发展。他学前人,自有识见,是取人之长,习古而化,不落窠臼;强调师造化,画求己意,出乎机杼。他种了半园子的花,移来名种牡丹、芍药、山茶,亲自打理, 朝夕观察,下笔率真,能得天趣,神韵独具。中年后,画风从严谨清逸转向写意奔放,以前“济生堂”药号有一张“釆药图”的描金漆画,画老者釆药归来,回望身后群山无比喜悦,寥寥数笔,十分传神,就是他那一时期画的,你二袓父的工艺(我二袓父进洲,一生从事漆艺,福鼎联板凸字、螺钿及堆漆人物花鸟技艺自我祖父和他联手而始;三祖父进枝,工算学善书),还有马厝巷大院挂有“桐城八景”一套山水,可惜现在都看不到了。

林弼先生还说,陈瓒师作画,求有创意,法自古人,又不同古人,亦不同时人,不随人趋。他画关公和别人都不同,脸部浑润丰腴,注意明暗描绘,美髯向外捋,丹凤眼微微下视,似佛眼看人,肃穆威仪,十分文气,为民间青睐。“美人式饼花”就是他看戏得到的创意,时装美人头像饰于外缘,美人肚子里画人物故事,甚是新颖别致;他的画,画面经营布置很讲究,匠心独用,每出新意。《华光大帝传》、《观音传》每套都是百来幅,构图布局无一雷同。用色独到,色彩秀逸明丽,沉着蕴藉,气息古雅,浑厚隽永。有的颜料还自制。他用的白色,就是用水粉和桑汁,反复蒸去杂质后才用,经久不褪,历久弥新。

对于先袓父,父亲曾这样说,他一生钟情绘画,别无他求,晨昏挥亳,几无虛日,常说“天下之大,画如我者大有人,下苦功如我者没几人。对自己的画,甚有自信,戏言身后会为世所珍,期望再画十年,为后人留几纸丹青……

奈何,天妒英才。1927年端午,因误食一种方言称錙螃的贝类海产品,吐泻不止,以至不治,在他艺术步入成熟灿烂的年华,带着未尽的追求和美好,过早走完他的人生,令人不尽扼腕痛惜!

今年,是先祖父陈瓒冥诞139周年、辞世93年,谨以此文遥祭远逝的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