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遗 热心传承
——连城四堡雕版印刷工艺传承人马力
张永和
马力在承文堂
时值阳春三月,一行专家学者来到山绿水清、锺灵毓秀的闽西连城县四堡镇采风。镇人大主席曹山引领我们步入“承文堂雕版印刷发展有限公司”,只见几位雕刻师正精心雕版,遍布大厅千百种古代印刷雕版,让我们大饱眼福,连声赞道:“真是奇世珍宝,妙极了!”
源远流长,如数家珍
四堡家乡的雕版声誉四海,早有“独占江南,发贩半天下”之称,它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是华夏古籍雕版印刷史上的一颗明珠!正在埋头雕刻的公司总经理马力,放下手中的刻刀,招呼我们坐在根雕上,敬上一杯山茶,如数家珍地诉说自家祖传雕版印刷工艺。
光绪四年出版的《临汀汇考》古籍,记载着四堡的雕版历史:“四堡乡,皆以书籍为业,家有藏板,岁一刷印,贩行远近,虽未必及建安之盛行,而经生应用典籍以及课其应试之文,一一皆备。城市有店,乡以肩担,不但便于艺林,抑且家为恒产,富埒多藏。食旧德、服先畴,莫大乎是,胜牵车服贾多矣。”
为了更好传承家乡的文化,马力创办“承文堂”公司,成为全乡雕版史研究中心。他说,我们乡兴盛时期,刻书出版种类繁多,有9大类1000余种。印刷方式独特,很有研究价值。如袖珍本《论语》,长仅7.5厘米,宽5厘米,一页印有260余字,字小却清晰可认。还有更奇特的是一本两书,一本书同时印上《三国演义》和《水浒》,在同一本上可读多部书,这在古籍上是绝无仅有的。
马力一边说,一边领着我们参观公司里的工序车间。他说,雕版印刷操作有6道工序,即伐木制版、编辑写样、雕刻雕版、调墨备纸、印刷分页、装订裁边等。古代则分为20多道工序,以分工流水作业的方式操作,有文化者从事编辑写样,刻工从事雕刻,普通男工从事调墨裁纸搬运等,妇女负责印刷、切边、装订、包扎等。其中,雕刻雕版是最繁杂精细的工艺。坯版必须选用高质量的梨木、枣木、楮木等硬质木材做成,不能有节疤。版坯要写上反字样,一版两面雕刻,不能刻错一字,倘若刻错一字,整块版就报废了。据老祖宗说,上祖出版《康熙字典》、《红楼梦》、《四书五经》等煌煌巨作,单雕刻雕版就得费时五六年之久,一部书的雕版要几十平方米的房间来置放。可见要完成一部书的雕刻工作量极大。
马力告诉我们,最近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的重要指示,深感他们公司与先进单位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需迎头赶上。
热心传承,德厚艺高
马力是四堡镇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雕版工艺的优秀传承人,生于1984年10月,从小对雕版有执着的爱好。他不负祖上厚望,成为四堡镇热心传承千年非遗的佼佼者之一,近年荣获龙岩市道德模范称号。
马力初中毕业后,迎着改革开放的春天,返乡借钱办起了木雕店,提高了制作四堡雕版工艺水平;但老一辈雕版师先后离世,全乡雕版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马力向乡亲们宣传说:“我们家乡雕版技艺流传千年,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既然父辈为我起名马力,我就要接过传承雕版工艺的接力棒!”
刚开始钻研传承发展雕版印刷产业,要不断投入资金。为此他一边做木雕赚钱,一边钻研雕版技艺制作,用木雕的收入来传承和发展四堡雕版印刷,让千年非遗永世流芳。
四堡镇古籍雕版一角
2008年四堡雕版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马力被省政府授予“四堡雕版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传承技艺的担子更重了,他觉得,光靠自己一人是不够的。要将雕版印刷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要带徒授艺,培养传承人,还要满足市场需求,产生经济效益。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马力的雕版技艺水平日益精湛。为了让雕版印刷文化创意产品能融入当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中去。他还探索钻研套色印刷,使其更美观,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需求,大大活跃了文化市场。
马力多年来,恢复和发展了明清时期四堡雕版工艺的制作流程,制作雕版400余块,全项书版四套。年画,书法,至理名言,红色题材,宣传十九大精神等雕版200余块。作品字迹清晰,印刷技术熟练,制作的线装书精致美观,深受读者喜爱。
万紫千红,誉满五洲
为了让家乡传统文化代代传承,马力在四堡成立了雕版印刷传习中心,给学生、游客等提供了参观、制作、体验雕版印刷的平台。精心培养了十多名刻字、印刷、装订等雕版印刷学徒。他在四堡中学、四堡中心小学、马屋小学开办了雕版印刷技艺培训班,编写雕版印刷校本课程,让传统雕版文化后继有人。
十多年来,马力应邀参加了国内外的博览会和各种文化展演活动,把四堡雕版印刷技艺带到北京、上海、福州、厦门、泉州、龙岩、澳门、台湾等地和东南亚国家展演,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马来西亚客联原主席肖光麟博士近年在世纪寻根的四堡调研后,高兴地说:“马力为传承客家传统文化和雕版工艺,立新功,创新意,干得好!”
连城四堡承文堂主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