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武夷山增色添彩无怨无悔
——记武夷山园林建筑设计师陈建霖
杨瑞荣
陈建霖说:“我是武夷山看家狗,谁砍树我就咬谁”。
陈建霖,原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基建科长。由于几十年来,对建设、保护武夷山有着突出贡献,曾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五一”劳动奖章和荣获国家“99环保地球奖”,并被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聘为特邀顾问,武夷山市政协委员。
1966年,陈建霖从福建省邮电专科学校毕业,来到武夷山,先后分配在县邮电局、广播站当外线工。1979年筹建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当时管理局处于筹建阶段,工作、生活条件差,作为基建科长他毫无怨言,骑上自行车,奔赴工地,辛劳工作。管理局机构多次变更,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唯独他,一干就是20多年。1980年,他担负设计规划,与前来指导规划的南京工学院专家教授,走遍了景区70平方里的山山水水,实地勘察、选址,然后根据地形地貌,结合历史、文化进行整体构思。设计方案一旦审定,他即亲临工地施工。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深受南京工学院院长杨廷宝、齐观教授的赏识。
陈建霖与同伴们经过多次勘察,发现古人在茶洞景区,修建了一条到晒布岩半山的路。他想,古人能在陡峻的悬崖壁上留出路来,我们也可以沿着古道一直修筑到天游峰顶。在修筑这条游览路线中,他带着工人冒险探路,一边勘察、一边设计,不到半年,登仙凡界的一条盘山路终于修筑完成。为了游客安全登山,险要的地段,还专门建造了扶手拉杆。陈建霖洒下的汗水赢得中外游人的赞颂;修建道路一结束,他又根据南京工学院杨廷宝、齐观教授的设计总体规划,一个景点,一个景点造。在修建中始终遵循“五宜、五不宜”,即“宜土不宜洋、宜藏不宜露、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淡不宜浓”,尽力保持古建筑风貌。先后修复了天游观、桃源洞道观、武夷冲佑观、三清殿、永乐禅寺原大雄宝殿、仿宋古街、碧丹酒家、大型武夷石碑坊、幔亭山房、百花岩宾馆、竹筏码头及一批园林建筑。陈建霖还与他们共同在南京工学院工程技术人员带领下,探求一种崭新风格。首先注重环境的设计,例如沿溪水的乘筏码头、空廊和回廊。玉女山庄和九曲宾馆则是依据山丘地和山麓地特点,做出地方风格化的设计,风景建筑中的山亭,如大王亭,寓意民间故事,接笋峰上的仙逸亭,则依山石的尺度,贴切地注重小环境的空间设计。他所设计建造的厕所,巧妙而奇特,既有自然的风格,又有现代装饰设备,厕所里的粪便通过管道引到远处竹木茂盛的地方去,做到一举两得,既肥了草木,又解决了区内卫生。赴武夷考察的外国专家称依山建厕,独具匠心。
陈建霖还设计了武夷幔亭山房、玉女山庄等宾馆,如位于大王峰下的幔亭山房,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下榻于此,对这里房间摆设的饭桌、茶几、双人床、书架、沙发……全都用武夷山的树枝、树干镶接而成,连声称赞说:“武夷山建筑设计很有特色!”
天游峰新开辟的栈道
陈建霖在规划建设武夷山各个景点、宾馆及景区管委会办公楼时,把那些木头疙瘩、树干、树杈修饰成各种家具,用于接待游客,有人斥责为“发癫”、“土包子”。他只好把这些东西安放在自己家中。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到武夷山考察时发现后,带着谷牧副总理来他家参观。项南同志动情地说:“我盼望三十多年的这些自然美的艺术品,今天终于看到。”他还称赞陈建霖是武夷山一个有文化的人,是根雕、盆景艺术家。
为了挖掘武夷山古文化遗迹,陈建霖倾注大量心血。修复武夷宫的三清殿时,他不仅按原建筑结构进行,同时,把遗散在各地的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一块块名人撰写题刻的石碑,从百姓家中花钱买来,从废墟中挖掘出来。有破损的,重新修补。然后一块块地矗立在殿堂内。最引人注目的是距今八百多年的《刘公神道碑》,该碑文及书法均出自于朱熹的手笔,著名学者张栻用篆书题写了碑额。在长达3725字的碑文中,朱熹以酣畅的笔墨褒扬了碑主——崇安籍抗金名将刘子羽军功和政绩,歌颂了刘氏祖孙三代英勇抗金的功勋。这个神道碑屹立在武夷山市五夫蟹坑的抗金名将刘子羽墓前,“文革”时被推倒在一个深坑里。1982年,陈建霖怀着修复历史、抢救文物、填补空白的一颗赤子之心,带上建筑工人,把这块高3.7米,宽1.5米的巨碑,从深坑里挖掘到地面,装上汽车,移置武夷三清殿内(现已移到重建的紫阳书院朱熹纪念馆)。这块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神道碑”,虽经岁月侵蚀,碑文浸漶,但依然可观全貌,对于研究历史、书法具有很高的价值。陈建霖在抢救修复刘公神道碑同时,还把埋在倒塌宗堂庙宇的古代大型人像石雕一件件挖掘出来,装饰在武夷宫、大王峰景点大道旁;他还利用负责施工的时间,为各个景点、设计建造一批小品,在为每个景点建造路牌时,他精心构思,借鉴全国各地风景区的经验,每个景区的路牌采用青石板,用石刻把景点各个山峰描绘清楚。为了请名书法家题写,他多次赴省城,拜访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潘主兰。潘主兰写的对联:“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镌刻在武夷宫晴川阁牌坊的石柱上,为武夷文化增辉添彩。
陈建霖精心呵护武夷山,把武夷山的一草一木视为生命。20多年前,他在建设施工工地上,目睹一个农夫,手持利斧将鹰嘴岩上一棵百年老松砍了四分之一,他流泪了,恳请这位砍树人“刀下留情”,然后回家取了60元人民币,给这位砍树人作为到外面买柴的补偿,那位砍树人揣着钱走了,百年松留下了。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此外,从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陈建霖每年都义务勘察九曲溪水的各种水情数字,并将各种数据呈报有关部门,提醒他们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他牺牲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不为名、不为利,看山护林,无怨无悔。为了警告那些砍伐者,他把这些人的名字和单位刻在一方“毁林碑”上,得罪了不少人,只好把碑移入自己家中。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陈建霖任职期间,一亿多元的基建资金经他的手流过。在他人眼中,这无疑是个肥缺。但陈建霖是个铮铮汉子,损公肥私的事与他无缘。有一个包工头为了拿到工程合约,悄悄给陈建霖送了二万元的红包,陈建霖立刻将红包送到敬老院,并且在两年之内不再与之签约。还有一个包工头,为了酬谢陈建霖,将一辆摩托车不声不响地推到陈家,并用柴草盖了起来。一年后,这个包工头到陈家拜访,发现摩托车依然停在原处,从未动过,只好红着脸推走。
上世纪90年代,陈建霖被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请去,帮助保护区内园林绿化设计,建造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品。他设计的作品有,三港溪桥头耸立着一座“虎牛斗”大型雕塑。这是武夷山作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标志性雕塑,国家林业部领导考察来到此地,赞扬这个作品达到国家级水平。
陈建霖并非建筑设计出身,但他所设计的作品,都与1999年北京世界建筑师大会提出的最新的设计思想不谋而合。他的一件件作品,呈现出“和谐即美”、“特色即美”、“原始即美”。
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获得成功后,陈建霖仍然默默呵护武夷一草一木,一山一水。2000年,陈建霖荣获国家环保部颁发的“地球卫士”奖,资金三万元,但他没去领奖。这种高风亮节,正如已故著名书法家潘主兰先生书赠的一幅甲骨文所赞扬:“人有去乡邑来武夷,非避秦者。此中无丰店美食可求,何为入幽谷。从事土木规划,费艰辛才智。而为士。人贵有正气品自高,势利之徒尤可鄙。夫建霖令人敬叹其在此乎?”
武夷精舍
武夷山玉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