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 10:2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锦萍



古城墙下的石雕博览园

 

黄锦萍

 

 

满城皆石雕的崇武古城,活生生一座石雕博览城,感觉石雕比人多,人是游动的,而石雕却一直站在那儿。千万尊石雕散布在公路两旁,矗立在各幢高楼前的空地上,好像这些成形或未成形的石雕,本来就是他们的家人。庞大的石雕家族欣欣向荣,不仅各路神仙、将帅如期而至,古狮古龙也是威武雄壮、腾云驾雾。这么强的石雕阵容,如果没有一个主题公园,将石雕人的智慧安放,那么,散落在崇武大地上的这些精兵强将,要到何处集结呢?

于是有了石雕工艺博览园,一个可以让石雕精兵强将集结的地方;一个可以释放大国工匠精湛技艺的地方。顺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往里走,长城般坚固的堡垒之上,随处可见岁月沧桑留下的印痕,这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丁字形石砌古城,沿海滩而建的石雕工艺博览园,就是顺着古城墙的历史脉络展开的。这里是典型的石雕主题公园,一座座石雕与古城、大海、礁石浑然天成,被时光打磨过,被海风吹拂过,被历史镌刻过。25个景区,分别以圆雕、浮雕、影雕、线雕和沉雕等雕刻工艺,用刻刀讲故事,将崇武的石雕魅力发挥到极致。故事有中国4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光这些名著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数不过来。引我驻足观赏的,是108位水浒人物,他们齐刷刷地站在“聚义厅”里谈论国事,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兵种、配备着不同的兵器,列出几个作战方阵来,水泊梁山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威风凛凛,阳刚气派十足。与水浒人物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本以石雕造型摊开的《红楼梦》,书中列队走出柔情似水的人物,他们都是大观园的主人,金陵十二钗个个娉娉婷婷,“宝黛恋”如泣如诉,刘姥姥闯进大观园出尽洋相……耳边回荡着那首家喻户晓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这首现代人听来都可以用来反省的歌,如今定格在石雕群的想象之中。还有一片“寓言群雕”,对孩子学习成语很有帮助,像“叶公好龙”“掩耳盗铃”这样既是寓言又是成语的石雕,孩子们很容易就记住了寓言的含义。博览园个子长得最高的石像,当属抗倭名将戚继光,足有10.8米。这尊立在中轴线上制高点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石像,面对滔滔大海,神情凝重而威严。明代嘉靖末年,戚继光率兵进驻福建沿海抗击倭寇,曾经驻扎崇武。据史书记载,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春季,戚继光率军队在崇武歼灭来犯的倭寇,派兵力驻扎,他亲自整顿军队,加强防备,自此倭寇敛迹,泉州数府安宁,戚继光的功绩被载入史册。这尊闪烁着人格力量光辉的雕像,成为石雕工艺博览园的顶点和亮点,表达了崇武人崇尚英雄及爱国爱乡的情怀。

园内石像有500多件,真有些看不过来。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叫“白猫”和“黑猫”的巨型石雕,作品创意显然是因为一句话,那就是“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黑猫以黑色石头雕琢,高昂着头,虎虎生威;而白猫自然以白色石头雕琢,只见它警惕地趴在地上,跃跃欲试,随时准备扑向逃窜的老鼠。那么硕大的身躯,那么机灵的眼睛,什么样的老鼠能逃脱得了?这是为智者的一句话而雕塑的作品,凝重的内涵,夸张的想象力,让我们想起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才是硬道理”至理名言,也向世人展示了崇武人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很多游客到石雕博览园来,都要寻找这对“白猫黑猫”,找寻那一个年代的记忆。

主题公园为现代旅游业发展孕育产生,也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特定主题,由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随后逐渐遍及全国。90年代中期,我国的主题公园在知识性、参与性及科技性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了主题公园建设更趋完善。“中国主题公园之父”马志民先生认为,主题公园是作为某些地域旅游相对贫乏,适应旅客多种需要与选择的一种补充。主题公园始终有旅游业这只“看得见的手”,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主题公园的定位有三种,一是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题,这是我们的优势和强项,也是外国人最喜欢的;二是纯休闲度假型的;三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每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不可模仿的独特性,崇武石雕工艺博览园,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

石雕工艺博览园自1998年开园以来,已经接待了国内外数百万游客,成为崇武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随着博览园不断完善,被称为“南方北戴河”的崇武旅游风景区,越发被海内外游客关注,点击量猛增,景区精美的石雕群刷屏了朋友圈。如今来崇武旅游的中外游客,都是慕名来看崇武的海、崇武石雕的,浓郁的惠安民俗风情,也是吸引人眼球的亮点。主题公园有没有发展潜力,文化内涵至关重要,因此,将旅游业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通过发掘和宣扬地域文化,以经营旅游的方式多方位展示文化,才能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特景观。

在石雕博览园的滨海地带,就创造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景观,那就是鱼龙窟岩雕群。如果没有仔细观察,是不容易发现这些潜伏在岩石中的图案的。我看见的第一个岩雕作品是一条大鱼,在连片起伏的岩石间,一块形状具备了鱼形的特征,艺术家发挥想象,巧妙地刻出一条活灵活现的大鱼,仿佛谁也不能阻拦它游向大海。站在海门亭往海中眺望,我发现了一块黑乎乎的、浸泡在海水中的岩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伸着头的大海龟。龟以岩礁形状雕成,有龟王风范,是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石龟岩雕。当地人告诉我,涨潮时海龟只露出背,退潮时才能看见一只完整的龟。关于创作这只巨型海龟,已故画家洪世清教授曾回忆说,仿佛有神灵指点。一天晚上入梦,梦见仙人从“海门深处”朝他走来,对他说“唯有慧眼,方能点化”,说完就消失了。第二天天蒙蒙亮,他就急匆匆来到“海门深处”,坐在礁石上发呆,忽然觉得潮水退得比往常明显,海面上露出一块庞大的岩礁,心中甚喜,这不就是自己寻找了两年的礁石吗?于是,洪教授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大石龟岩雕作品。当地人说以前这里曾发生过人被海水卷走的事件,自从有了这只大海龟,就再也没有发生溺水死人的事了,真是神龟保佑啊。洪世清教授在岩石上刻下“观龟石”三个字,这件大龟也成了他最得意的岩雕作品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浙江美术学院著名画家洪世清教授倾情岩雕《大地艺术》创作,以海礁岩崖的原始形态,依形取势,循石造型,继承和运用秦汉的古朴,粗犷与残缺美的岩雕遗风,创作了170余件充满灵性,富有想象力的岩雕作品。一块块千百年来沉寂的岩礁,借助洪教授的神力,雕凿出鲜活的海洋生物,虾、鱼、蟹、龟就像躲迷藏似的,隐藏在岩石中,不经意间就被人发现了。他的作品特点是,三分之一取材于原始礁岩的形态;三分之一经过艺术和人工雕琢;再留三分之一让时间和大自然去风化。洪教授的“大地艺术”奇思妙想,取天地之精华,吸大海之灵气,成就了岩雕在崇武落地生根。在海边的礁岩上,还有刘海粟、刘开渠等十多位当代著名书画家的题咏,汇成大气磅礴的摩崖石刻交响。

(本文选自《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