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 城 灵 根
林 焱
当我走进建瓯根艺城的一个个展厅时,恍然间如同面对历代绘画名家大师们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中的形象从卷轴中跃然而出,成为三维立体的造型。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有传统审美聚焦的人物、动物、自然形象,甚至还有传统书画笔墨的韵味。但见老聃披着苍茫的晚霭,举手直指天地间深藏的玄机;弥勒腆着浑圆的肚子,憨笑中融化了神性与人性的规范;蜚龙穿云破浪,把万种生命的精意汇集一身,渲染着华夏民族的傲然之气;鸣蝉一味长吟,将夏天歌吹成无调性的舒畅……
根艺作品化物为象、造象于物,吸引了观赏者的凝视,又发散了观赏者的感觉与思绪,让我们审美经验与物质享用的欲求,都来了一次大潮涨。所以,并非我非份地把这些作品生拉硬扯拔高到历代绘画名家的水平,而是说明在这些根雕作品与历代绘画名作中,同样感受到了一种饱满的审美体验。我还相信,更多观赏者面对这些根雕作品,比打开画册阅读历代绘画作品,所收获的感动要多得多……因为这是一种民间化的、日常生活化的艺术品。在这里,单是根雕对于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功用,就可以大书特书了。
然而,最让我深受触动的,不仅是根艺作品,更是这些根艺艺术家。
当我见到建瓯根雕艺术协会的几位主要成员——叶前荣、陈志明、刘灿等人时,一下子没能把他们跟我经常交往的“艺术家”的形象联系起来。他们很年轻、很质朴,或者还有点“青涩”。他们“从艺”的时间,包括跨入这个门槛开始学习的时间,大约10年上下。他们谈起自己的根雕创作与经营,话语平实、言说简约。在跟他们的交谈中,我很难把他们与其他乡镇企业家的“模式”区别开来。直到看了他们的作品,看了他们在全国工艺作品展览会上获奖的各种作品,才猛然为之一震。或许,这也像从见到一块未经加工的枯树根转眼发现它成了一件出神入化的艺术作品一样,这个“飞跃”、“升华”的过程,居然是那么短促,又那么让人惊异。
在205国道边、在建瓯市徐墩镇,我探访了建瓯根雕艺术协会副会长叶前荣的根缘工艺公司。在公司大楼内,在董事长办公室和作品展览厅里,看到了叶前荣根缘公司最精华、最经典的作品《祈福》《旭日东升》《剑魂》《悟道卷》等等,我看到了根雕这种工艺的文化精神。
《祈福》,原本应该是一根虬卷粗大的根,中间奇妙地又伸进一根细小的根。这细小的根,好似一炷香、或者干脆就是这炷香的一缕缭绕上飘的烟,在为主人祈求平安与福祉。大自然万物的形态,给人们无尽的心灵启示,也诱发人们无尽的联想。在像与不像之间,寻求自己观察所产生的感悟,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模式,也是可以产生很大快感的传统审美经验。这件作品所截取的部分,没有太多加工,基本保持原来的状态。在无形中寻找有形,在抽象中寻找具象,在无意中寻找有意……本来就是东方哲学的精义,现在融化到这么多民间根雕作品中了。
《旭日东升》,海浪托拥出一轮太阳。流浪部分基本是雕刻成的,妙在这块树根原本缠裹着一块泛红色的圆状石头。旭日就被浪花托拥而出了。借物咏志、借物抒情,是诗歌等文艺作品的要领。一般地说,在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作品中,多是借形象咏志抒情。而在建瓯看到的不少与《旭日东升》创作手法相同的作品,也借物咏志、借物抒情——把树根与连带的其他材质物体巧妙地组合而制作。树根所缠裹的石头或其他物质,很突出地成为这个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志趣的聚集点。
《剑魂》,也借了缠裹的石头进行创作,而这个作品又代表了根雕中具象雕刻的特点。建瓯根雕,当然也包括其他各地的根雕,有一类人物、动物的形象雕刻比较完整的作品。凭借树根原有形态的某个局部雕刻出人物头像,整块树根则把形象“化”开了,化到树根的纹理、形状、质感中去。这种创作思维,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才出现,才被惊叹为最具有前卫意义的发现,而在我们的传统视觉文化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也就难怪很多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家纷纷把目光投到东方来,寻找艺术的前辙。
或许是往日与这类民间工艺作品接触不多,当看到《悟道卷》时,相当惊奇。原先只有在寿山石刻等作品才有的精慧化神的文字雕刻,也出现在根雕作品上了。虽说是有工具改进的功劳,但这些的构思,这样的效果,让根雕艺术又开凿出了一条新径……
当我注视根缘公司的这些作品,试图理解它们的意义时,我知道,这绝不仅是对叶前荣手下作品的品赏与赞誉,而是对在建瓯看到的所有创作者、所有机构所制作出的作品的褒扬。
在恒森源工艺公司、在老根世家公司、在木字艺雕厂、在明意根雕厂……在那么多展出与陈列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同样精彩、同样让人激动的作品。
我说,最让我深受触动的,不仅是根艺作品,更是这些根艺艺术家。我还要说,最让我深受触动的,不仅是这些已经创作出第一流的作品的工艺师,这些已经开创出相当规模产业空间的经营者,叶前荣、陈志明、刘灿、张木芳等等,更包括参与根雕创作与制作、参与这项产业的浩浩荡荡的万人大军。
在与叶前荣、陈志明、刘灿等交谈中,他们非常清晰地谈到根艺创作与制作的两种属性,正像根雕艺术协会机构分属两个机构领导,艺术部分,归市文联领导;业务部分,归市林业局领导。他们很有条理地告诉我,纯艺术品创作,数量小、不可复制,所面对的文化空间也有限;而工业化的、产业化的制作,是可复制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当然,艺术设计与创作,是根雕产业的底蕴——而这部分创作,也同样要转化成可复制的产品。
在根缘公司的生产车间,我惊异地看到了如山一般的原材料,这些枯根朽木,多数是从东南亚或非洲进口的。在这里,我还惊异地看到了根雕车间的生产流程——这也是此行最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深刻,因为我太熟悉工业生产,熟悉“车间”“流水线”“加工流程”,又因为我太熟悉艺术创作、绘画创作,熟悉“灵感”“造型”“下笔如有神”等等——这一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工业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最简单的钻、锯、刨、锉的劳作与最精致的、最应该有独创性的艺术创作融合在一起。
这个生产场面,使我想到大大鼎鼎的美国纽约切尔西工厂。建瓯的根雕加工厂,与之真有相似之处。切尔西工厂是波普艺术的发祥地。波普艺术,作为世界艺术与文化产业史上特别重要的一门艺术,是基于当代工业生产基础上的思维与创作手段。波普艺术作品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批量生产出代表了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作品。这种艺术潮流,影响了建筑、服装、影视等等几乎所有与文化消费有关的领域。举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波普的“教父”、切尔西工厂的“老板”安迪·沃霍尔创作的(实际上是他指挥的大批量制作)几百甚至上千毛主席画像中的一幅,以1.3亿港元的天价被香港的一位富商所拍下并被收藏。这样的作品,是如今任何一家广告公司都能轻而易举、一模一样大批量制作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喷绘”。
如今,看到建瓯的根雕艺术,看到建瓯的根雕城,我们还会联想到全国各地都在蓬勃发展的各种工艺品生产,就看到了与“波普艺术”有同样意义、有同样前景的一门艺术流派、产业模式的形成。这种艺术流派+产业模式,与“波普艺术”恰好形成一个对比,它是根植在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基础上的,是根植于中国画、中国园林、中国建筑、中国室内装饰等等艺术形式之上的,是根植于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生产形态上的,是运用和发挥了农业生产的思维、手段与技法的一门文化产业。
因此,光在会议室、在展览厅里了解根雕艺术,那就无法理解这项艺术产业的特质。甚至无法超出平时在美术陈列场所看到的一些工艺品所得到的印象。很精致、很中国、很古典、很创意、很独特、很妙绝。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时期的根雕艺术本质,同样也不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各种民间艺术、工艺美术的本质。如果那样理解,我们就低估了眼前所面对的根雕艺术品的意义,我要说的是中华大地上这场工艺品产业的大潮之于世界艺术史、之于世界文化产业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建瓯的根雕艺术创作与生产取得飞跃式的发展。建瓯的根艺产业具有了充分的优势。第一方面优势是根艺企业多。全市共有大小根艺企业100多家,产品销售也开拓出很大的市场空间,在兄弟省市建立了营销枢纽,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30多个大中城市。第二方面优势是建瓯根艺产值逐年上升。第三方面优势是根艺从业人员逐年增多,全市根艺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高级工艺师49人,建瓯的根艺产业发展吸引了来自江西、浙江和本省莆田、福州等地的从业人员,建瓯职业技术学校也为根艺产业源源不断输送专门技术人才。第四方面优势是原料“三三制”——三分之一来自当地,三分之一来自外省市,三分之一来自国外,这为根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第五方面优势是正在建设起一座全省最大根艺城。2007年12月,建瓯在徐墩镇沿205国道辟出一块近100亩的土地,并出台优惠措施,启动建设武夷根雕艺术城。站在205国道边,我们已经能看到根雕城的整体规划和部分已经建成的场所。武夷根雕艺术城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分三期投资建设,计划在两年内完工。这座根雕城分为名匠苑、叶坊驿、长汀居三个区域,中轴线是1300多米长的具有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的艺术古街。武夷根雕艺术城将成为闽北乃至全省最大的根雕中心,是集中了根雕、盆景、木雕家具等产品的制作、展示与销售,集合了艺术、商贸、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城。
现今,建瓯市已然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的根雕创作基地、全国著名的根艺产业基地,先后获得“福建省根雕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根雕艺术,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积蓄并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当我们行走在建瓯的根雕艺术展览厅,饱览出神入化的根雕艺术作品时;当我们面对建瓯众多根雕艺术家、面对更多根雕产业的从业人员时;当我们面对着正在形成规模的武夷根雕艺术城时……我们联想到全国各地兴旺发展的工艺产业的浩大局面,并正在创造出相当可观的经济产值。对此,我们要投入更多的文化研究与宣传工作,充分评估这个工艺产业的文化意义,充分肯定这足以构成具有现代性的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流派,这是可以大书一笔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本文原载于《走进建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