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09:3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刘曙初

【国学经典导读】

 

《李太白集》导读

刘曙初

 

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李白就是站在这个高峰上引吭高歌的时代之子。他一生特立独行,自信张扬,真诚坦率,以充满尊严和骄傲的方式追寻理想。他的诗歌激情澎湃,想象丰富,如天马行空,自由奔放,毫无顾忌地唱出自己的欢喜和悲伤、热爱和憎恨。

 

《李太白集》三十卷,唐李白撰。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生于碎叶(今哈萨克斯坦托克城附近),五岁时随父亲李客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县)。少年时代,李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稍后,李白开始在蜀中漫游和隐居,结交了豪侠、道士和隐者等各类人物。二十岁的时候,李白前去拜见益州长史苏颋。苏颋曾担任过宰相,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士,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苏颋见到李白,对李白大为赞赏:“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与安州裴长史书》)可见这个时候李白已经展露出了优秀的文学才华。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左右,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经三峡东下,先来到江陵,拜访备受武后、睿宗、玄宗三朝皇帝敬仰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看到李白器宇轩昂,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也为这次会面兴奋地写下了《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改名为《大鹏赋》),这篇赋迅速流传开来,以致“家藏一本”(魏颢《李翰林集序》),成为李白的成名作。离开江陵后,李白南下岳阳、长沙直至零陵,然后又东走庐山,游金陵、扬州、姑苏、越中等地,一路饱览名山大川,到处求仙访道。这时李白生活豪纵,出手阔绰,又常有官员、名士、歌妓迎送,因此兴致高昂,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结束这次漫游后,李白西返楚地,在云梦、襄阳等地漫游,不久在湖北安陆定居下来,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的生活。在安陆期间,李白入赘前朝宰相许圉师家,与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同时以安陆为据点,继续漫游,先后去过汝州、襄阳、洛阳、太原、东鲁等地。在此期间,李白还多次向各种官员写信,恳请他们提携和推荐自己,均未如愿。

 为了谋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大约在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左右,李白西入长安,寄居在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别馆中,多次向达官贵人干谒,并向唐玄宗献赋,但都没能成功。在京城中,李白亲眼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和权贵的嚣张。离开京城后,带着愤懑和失意,李白继续漫游和隐居的生活。开元后期,李白举家迁往山东任城,一度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也许是因为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上动天听,也许是因为有人推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下诏请李白入京,李白得到消息,喜不自禁,高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来到长安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唐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此后,李白就以文学侍从的身份供奉翰林。前辈诗人贺知章见到他,称赞他为“谪仙人”,并解下随身佩带的金龟换酒招待他。李白后来与贺知章、张旭等并称“饮中八仙”。

好景不长,由于生性狂放,不拘小节,李白遭到一些权贵的谗言中伤。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春,李白上书请求还山,唐玄宗赐金放还。就这样李白又一次离开长安,继续漫游生活。他来到洛阳,遇到了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他们接着又在梁宋相逢,另一位盛唐的著名诗人高适也加入其中,三个人一起喝酒、游玩。梁宋分手后,李白经人介绍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天师授道箓,正式举行了入道仪式。此后,李白来到东鲁,与杜甫再次相逢,两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东鲁分手后,李杜再也无缘相遇,但杜甫一直对李白景仰不已,写了十几首怀念李白的诗歌。李白把家寄住在东鲁,自己前往吴越等地漫游,还曾在梁园与宗楚客的孙女成婚,开始他的第二段婚姻。虽然身在江湖,但李白始终心存魏阙,关心国家的治乱安危。这时安禄山要造反的消息越传越烈,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李白前往幽燕探查虚实,发现安禄山果然图谋不轨,唐王朝已经养虎成患,为此忧心不已。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安徽、江西一带漫游。永王李璘奉玄宗之命东巡,却想乘乱割据东南,李白受骗参加了永王的幕府。永王失败后,李白受到牵连被关进了监狱,出狱后不久就被流放夜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接到朝廷的赦令,重获自由,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流浪。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听说李光弼出征东南,李白还想从军报国,因病中途返回,投奔当涂令族叔李阳冰,次年病逝于当涂,终年六十二岁。

与传奇的人生相应,李白的思想性格也很奇特,是儒家、道家道教和纵横家的综合。李白经常在诗中嘲笑那些酸腐的儒生,给人留下他否定儒家的印象,但现实中的儒生与作为思想观念的儒家以及最能体现这种思想观念的儒家圣贤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李白深深地认同儒家的思想,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他提出要“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希望“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这是典型的儒家处世哲学和人生理想。“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在兼济与独善之间,李白明确地倾向兼济。

李白还受到了纵横家的影响。纵横家本来是战国时代产生的一批游士,他们崇尚智谋,追求功名,期待以不同凡响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正值塑造人生观的少年时代,李白追随推崇纵横家的赵蕤,自然受其影响,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希望“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自称“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李白没有走唐代士人通常选择的科举、从军等道路,而是希望通过漫游、隐居提高自己的声望,然后受到高层的赏识,一跃成为帝王师。纵横家是在战国混乱的时代中应运而生的,秦代以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李白主要生活盛唐的太平时代,还要像纵横家那样行动,他的失败在所难免。

在李白身上,道家和道教的影响最为明显。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老子》),事物应顺从自己的本性,不受各种外在的束缚和干扰。李白个性张扬,狂放率真,藐视权贵,不愿受礼法的约束,“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这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必不可分。道家认为祸福相依,因此“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李白把功成身退当做自己的人生理想:“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认为“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古风》十六)。道教追求长生久视,为此发展出炼丹服食导引等修炼的方法。李白“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此后经常求仙访道、炼丹服食,到晚年还说“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壶”(《流夜郎书坏示息秀才》),他与吴筠、元丹丘、司马承桢等著名道教人物来往密切,并被授予符箓,成为正式的道教徒。道家道教都崇尚自然,即不受外部因素干扰、自然而然的状态,而与人类社会相比,山水更多地保存着自己的本来特点,仙道之流又多隐居在清幽的山水之中,因此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喜欢亲近大自然,这对他的性格和创作都有重要的影响。

李白是站在盛唐时代之巅的歌手,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展现了盛唐健康昂扬的时代精神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李白一生积极入世,追求功业,对社会政治极为关心,这充分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他的部分诗歌是真正的盛世之音,表现了盛唐的太平气象,描写了城市的繁华富庶和农村的宁静祥和,讴歌了唐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李白也以诗人的敏感觉察到了盛世中的阴影,以诗歌揭露和抨击各种丑恶现象,如唐玄宗的穷兵黩武、宦官的专权跋扈、边将的邀功希宠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写下了《扶风豪士歌》、《猛虎行》、《古风》十九等一系列作品,表达了对叛军破坏国家、荼毒生灵的痛恨。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落空的痛苦,是李白诗歌中反复奏响的情感旋律。李白的诗歌极力表现生活的种种乐趣,他喜欢喝酒,很多诗抒写了浓郁的酒趣,如《将进酒》表现酒酣时的狂态,甚至一个人月下独饮这种别人可能觉得有些落寞的事,李白的《月下独酌》却能把它写得情趣盎然,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李白热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希望建立不朽功勋,然后激流勇退。但是在现实中,他壮志难酬,满腔抑郁和悲愤化为诗篇,激昂狂放,如《梁甫吟》《行路难》等。李白的诗歌还写到了各种人物,如妇女、战士、农民、纤夫等,表现了他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尤其是为朋友、妻子和儿女所写的诗歌,情真意切,展示了友情、爱情和亲情等丰富美好的情感,流露出李白性格中富于深情的一面。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一首首大自然的赞歌,险峻神秘的蜀道、巍峨高耸的泰山、浩淼广阔的洞庭、奔腾喷涌的黄河、滚滚东逝的长江、秀美迷人的江南,一处处华夏的大好河山都呈现在李白的笔下。

由于生性狂放真率,爱好自由,在各种诗体中,李白尤为擅长约束比较少的乐府、古诗和绝句。李白的乐府诗大部分是沿用乐府旧题,但他不被旧题所束缚,而是以乐府旧题描写唐代的社会生活,抒发自己的心声,从而使这些汉魏六朝以来的乐府旧题焕发出新的时代色彩。李白还把乐府诗抒情化,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糅合历史上的神话和自己的想象,以长短参差的句式抒写猛烈奔放的情感,在跳荡多变的节奏中传达出慷慨深沉的心绪,如《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李白的五言古诗以《古风》五十九首为代表,抒发对腐朽政治的忧愤,对怀才不遇的悲慨,对隐逸游仙的向往,上承阮籍《咏怀》、郭璞《游仙诗》、陈子昂《感遇》的传统,而“以才情相胜,以宣泄见长”(胡震亨《李诗通》),情感更为强烈,想象更为丰富,描写更为生动,语言更为流畅。李白的七古感情激越,气势非凡,景象壮观,结构上大开大合,往往开头就如同电闪雷劈,惊心动魄,中间波浪起伏,跌宕多变,结尾高亢激烈,余音不衰,语言随着感情之流长短变化,伸缩自如,全诗如长江大河,滚滚滔滔,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赠卢侍御虚舟》等都是代表作。李白的五绝深得民歌风味,多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篇幅短小而韵味无穷,如《玉阶怨》《劳劳亭》等都是其中的佳作。李白的七绝风格多样,如《春夜洛城闻笛》、《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或含蓄蕴藉,或爽朗明快,或自然流利,都能做到语言明朗,声调和谐,而意味深远,耐人咀嚼。乐府、古诗和绝句之外,李白还写了一百多首律诗,他的七律数量少,佳作也不多;五律数量稍多,《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秋登谢朓宣城北楼》等格律工整,情景交融。尤其是《夜泊牛渚怀古》,符合声律规范,却无一联对仗,运古入律,既有律诗的声调优美,又有古诗的自然流畅。李白的诗歌随着表现对象、思想感情、语言形式的不同而呈现各种不同的风格,有的雄奇奔放,汪洋恣肆,有的清新明白,自然流美,有的含蓄蕴藉,语近情遥,反映了他惊人的诗才。

诗歌之外,李白还有一些文、赋,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中《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与韩荆州书》,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感情豪迈,气势奔放,句式骈散相间。《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等,写景抒情,自由洒脱,清新秀丽,饱含浓郁的诗情。

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李白都享有盛名。生前,他就因为器宇轩昂和惊才绝艳,使从天子到一般士子,从各种官吏到方外高人都为之倾倒。唐玄宗特地下诏邀请他,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杜甫赞叹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有一个叫魏颢的人甚至奔波万里四处追寻李白。死后,李白也声名显赫,中唐韩愈称赞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到清代赵翼也说 “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人们把李白和杜甫并称,公认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两位代表人物。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因为那些充满激情与想象、浪漫奔放的诗篇,还因为他热爱自由,狂放真率的人格,具有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法的意义,在所有感受到社会对个人压制的人们心中,都会引起强烈的向往和崇敬。

李白的作品集最早的注释本是南宋杨齐贤的《李太白诗注》,元代萧士贇在此基础上完成《李太白集分类补注》。明代胡震亨的《李诗通》注释很简单,但比较精当,且时有新见。清代王琦编注的《李太白全集》是古代李集注本中最为完备的版本,今有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今人整理的李白集比较好的有三种:一、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二、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1990年版,2000年修订版。三、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李白集选本众多,郁贤皓《李白选集》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