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16:4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宝川

【国学经典导读】

 

《南齐书》

 

《南齐书》是一部现存关于南朝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书,记述了上起南朝萧齐建元元年(479),下讫中兴二年(502),共二十三年的史事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顺序的第七部,是研究南朝齐历史所不可缺少的史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二十四史”中,由前朝帝王子孙纂修前朝“国史”的仅此一家。该书资料翔实,文笔简洁,叙事完备。其八“志”,尤为可取,颇称精粹。

 

《南齐书》六十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五十九卷),(南朝梁)萧子显撰。

萧子显(489年-537年),字景阳。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八子。萧子显幼时聪慧,深受萧嶷的宠爱。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封宁都县侯。梁朝建立后,萧子显凭着他的才华、风度、谈吐的出众,受到梁武帝萧衍的礼遇和信任。历任太子中舍人国子祭酒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后迁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萧子显博学能文,好饮酒、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只是举起手中扇子,一挥而己。谥曰“骄”。萧子显除了撰写《南齐书》之外,还有《后汉书》、《晋史草》、《普通北伐记》、《贵俭传》等著作,惜至今均已散佚。

南朝齐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只存在二十三年。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现在的四川,北到淮河、汉水,同时与南齐对立的是割据北方的北魏封建政权。在南朝作为前朝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来撰写前朝“国史”的,在“二十四史”中仅此一家。

南齐建立之初,即设有史官,纂修史书。建武二年(495),齐明帝诏檀超、江淹掌史职,命与王俭等商订了“国史条例”(《南齐书·檀超传》)。江淹以为:“史之所难,无出于志,故先著“十志”,以见其才。(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此外沈约著有《齐纪》,吴均著有《齐春秋》,王逸著有《齐典》,熊襄著有《齐典》。梁武帝天监年间,吴均曾请求撰写《齐史》,“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李延寿《南史·吴均传》)。于是萧子显自告奋勇,。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梁书·萧子显传》)吴均曾请求撰写《齐史》,未获准许。后萧子显自荐,“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唐姚思廉《梁书·萧子显传》)

由于齐亡于梁,朝代更替,未经大的战乱,原藏文献史料,多未散佚。而萧子显是作为南齐的皇孙,在撰写《南齐书》时,距齐亡很近,不但齐朝人物多数存在,即刘宋朝人物也还存在,他目睹齐朝一代历史情况,知道齐的故实必多,因此《南齐书》所据的史料就颇为翔实。

《南齐书》全书原为六十卷。到了《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这部书时,就只有五十九卷了。唐刘知几《史通·序例》曾说过《南齐书》原有序录,故后人以此推论《南齐书》佚失的一卷当是《自序》一卷。全书今存五十九卷,包含:本纪八卷,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记述了上起南朝萧齐建元元年(479),下讫中兴二年(502),共二十三年的史事,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顺序的第七部。《南齐书》原名《齐书》,因鉴于与李百药齐书》同名,到北曾巩等将其改称为《南齐书》。李百药的《齐书》则改称为《北齐书》。

《南齐书》在纂修的体例上,主要参考了当时史学家檀超、江淹、熊襄沈约、吴均等人所撰齐史的体例。在列传中承袭班固《汉书》的“类叙法”,近效沈约《宋书》的带叙法,故能立传不多而人物备载,避免了人各一传不胜其烦的弊病。《南齐书》类传的名日大致与《宋书》相同,但略有改易。如:“良吏”改为“良政”,“隐逸”改为“高逸”,“恩幸”改为“幸臣”,“索虏”改为“魏虏”等等,且子自创了“文学”一传。

《南齐书》的“本纪”包括:“《高帝纪》二卷、《武帝纪》一卷、《郁林王》一卷、《海陵王》一卷、《明帝纪》一卷、《东昏侯》一卷、《和帝纪》一卷”。“列传” 包括:“《皇后传》一卷、《王子传》五卷、《宗室传》—卷、《大臣传》二十五卷、《文学传》一卷、《良政传》一卷、《高逸传》一卷、《孝义传》一卷、《幸臣传》一卷、《魏虏等列传》三卷”。该书是当代人记当代事之史书,且因有关南齐史的著作多已失传,所以保留了许多丰富的原始史料,成了研究南齐史事所不可或缺的珍贵史籍。例如:列传第三十三《祖冲之传》,颇为详细地叙述了伟大科学家祖冲之创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的过程和机械特点,又在传中全文引用祖冲之的《上大明历表》,详细向世人介绍了《大明历》的指导思想和《大明历》的具体特点,为后人研究古代科技史,尤其要南齐一代科学文化方面的成就,保留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南齐书》文笔简洁,叙事完备。有些“纪传”的撰写,也凸显了萧子显在史学才华。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品评历史人物,往往都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前后史事的对比来揭示人物的内在德行。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评价《南齐书》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议,而其人品自见,亦良史也。”

《南齐书》“志”分为:“《礼》、《乐》、《天文》、《州郡》、《百官》、《舆服》、《祥瑞》、《五行》”等八志,其中有的上承刘宋,有的起于萧齐立国,断限比较明显,颇称精粹。据《南齐书》卷五十二《檀超传》记载:建元二年(480),檀超与江淹掌史职,上表立条例,凡:“律历、礼乐、天文、五行、郊祀、刑法、艺文、朝会、舆服、州郡”十志。后檀超修史未就而卒,由江淹继续撰述。萧子显所撰《南齐书》将“礼乐”分开,少了“律历”、“郊祀”、“刑法”、“艺文”、“朝会”,另立“百官”与“祥瑞”二志。可见《南齐书》的“八志”,主要还是依照沈约《宋书》之旧规。《南齐书》的“八志”中保存了一些十分珍贵的史料,例如:《州郡志》,对于研究南朝侨郡移动问题,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而《百官志》最为简明,后人读南北朝史者,多因当时官职之繁杂而难适,大可从《南齐书·百官志》中得其概略。

当然,《南齐书》也有着不少明显的缺憾与不足。

首先,由于萧子显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之孙,在梁代撰写南齐史书,不免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以致书中对南齐政权多所曲笔,未能一一据事直书。例如:他在《高帝纪》中,对萧道成篡夺帝位百般回护,只说宋顺帝逊位。萧子显还给他的父亲豫章王萧嶷单立一传,竭力颂扬,一改《史记》、《汉书》以来修史的优良传统,把史书变成给私家服务的工具。他写齐、梁之际的历史,则用很多篇幅揭露齐主恶迹,以衬托萧衍代齐的合理。

其次,南北朝的齐梁之际,佛教非常兴盛。萧子显为了迎合梁武帝崇佛的统治需要,在《南齐书》中极力鼓吹佛法的力量,用了不少的篇幅来对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作不遗余力的宣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曾对此评曰:“梁武崇尚释氏,故子显於《高帝纪》卷一引太乙九宫占,《祥瑞志》附会纬书,《高逸传》论推阐禅理。盖牵於时尚,未能厘正。”虽然如此,也不能否认《南齐书》在客观上对佛教传入中国以及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融合的情况,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为后人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南齐书》以宋蜀大字本为最早,明有南监本与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有乾隆年间官刻的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等比较通行。颇便读者阅读的有中华书局1974年的校点本(《二十四史》校点本之一),龚书铎主编《白话精编二十四史·南齐书》(巴蜀书社 2012年1月版),亦可供选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