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13:4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成翰



闽东周宁地下党组织及军队优秀领导人——吴少安

 

吴成翰

 

 

吴少安(1905~1934)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东苏区周宁(原周墩)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之一,是最早在周墩地区传播马列主义的革命先驱

 

一、求学上进  投身革命

 

图片1.png吴少安,又名廷熙,乳名锦衡,1905年1月出生于原福建省宁德县周墩区(现周宁县)洋尾村一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先后就读于洋尾村私塾和周墩初晴小学。童年时亲眼目睹了当时乡村地主、豪绅横行霸道,欺凌穷苦大众的罪恶行径,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替穷人报仇、翻身求解放的种子。疾志攻读,于1929年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在榕求学期间,正是闽西红色革命风暴及朱、毛红军入闽、福建土地革命进入新高潮、全省地下党组织蓬勃发展之时。他利用学余时间阅读马列主义书刊、《新纪元》、《共产主义ABC》和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内容的《一角丛书》1)等刊物,受到共产主义薰陶和启迪,视野大为开阔,思想不断进步。在与学生来往中认识了不少同为福宁府下属各县在省城求学(福宁府留省同乡会)的众多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尤其与同在福州求学的马立峰、叶秀蕃等进步学生交往密切,与他们一起参与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组织的全市工人学生罢工游行集会,上街张贴标语,带头呼口号,从此加入革命队伍,经受革命风潮锻炼,坚定了信念,1930年由马立峰、叶秀藩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接受了短期的军事训练,立下了“生除报国无余恨,死得为民捐一躯”的壮志豪言。

 

二、建立地下党组织和地下交通线

 

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于1931年夏从福州回乡,主要任务是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扩大工农武装开展反帝、反日斗争,秘密携带党交给的曲九短枪一支、若干子弹和10多本革命书刊。通过在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工作的军官(中共地下党)介绍到国民党宁德县第五区(周墩)常备队担任司务长,不久转任宁德县周墩警察所任巡官,利用国民党这些特殊身份在城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吴少安的父亲是个明理而厚道的庄稼人,善于打理,积极利用农闲期间经商,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部份资本,在周墩西门街开了一间杂货店和一间布店,这便成了吴少安在常备队、警察所上班外开展革命活动的落脚点,同时在店的楼上办了俱乐部,作为地下党和游击队员往来联络处。利用休息日和下班时间通过走家串户,联络工人、手工业者、小商贩、穷苦农民与他们谈心交友,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逐步吸收他们参加革命组织。

利用师生之谊,与在周墩初晴小学执教并任校长的萧安轩往来密切,经常留他在店里吃饭,向他介绍从福州带回的革命书刊,一起讨论马列主义理论,交流一些省城的革命活动形势,并讲解朱、毛红军入闽后,闽西广大贫苦农民当家做主的事例,共同分析周墩社会各阶层、各阶级的状况,提高他的思想觉悟,很快将他引入革命队伍,于1932年发展萧安轩为中共地下党员。不久以同样的方式发展肖立镇为中共地下党员。

1932年10月底通过交通员,了解到马立峰领导的“兰田暴动”成功的消息,通过线人找到了与马立峰的联系方式。吴少安亲自前往福安,将周墩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向马立峰做了汇报,明确了周墩党组织归福安中心县委领导。随即将福安中心县委和马立峰指示向周墩党员和革命同志传达,兰田暴动的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周墩地下党的斗志。

此后吴少安与萧安轩利用各自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联系昔日初晴小学的校友,新朋故知和附近乡村的知识分子,将其先进人士吸收入党,先后吸收郑希燮、周应庚、周愚弟、吴锦佳、吴锦亮、肖佛团等十多名党员;于1932年底在城关周应庚家开会,成立中共周墩党小组,吴少安任组长,接受福安中心县委领导。这批党员在周墩的革命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先锋骨干作用。

1933年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派遣詹如柏到周墩指导革命工作,在城关“陈振记”杂货店后门召开革命小组骨干会议,吴少安参加会议,并向詹如柏汇报了周墩党组织及地下武装发展情况。詹如柏肯定了周墩党的发展,认为周墩地处偏远,远离反动武装的中心,应很好的利用地理优势展开工作。指派吴少安任务:发展党组织,做好“兵运”工作,发动群众,筹款购买枪支弹药,发展革命武装

此后吴少安认识到要与上级党组织保持联系,必须建立地下交通线。不久在西门街黄家厝里召开秘密会议,成立革命小组,建立交通线,领导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成为我党地下交通员。当时供应周墩、政和、浦城等县的食盐、海产品、线面等物资都需要从福安县的穆阳通过人工肩挑到当地,俗称“挑穆阳担”,于是通过这条线路陆续建立起与邻县的地下交通线网:

一条是由交通员吴锦佳与穆阳苏堤联络站的黄一林,赛歧联络站的陈一清联系的东向“安-周”交通线。

一条是由交通员吴锦亮经泗桥洋尾弄联络站的宋华桂、阮永昌到政和、松溪、浦城一带,先后与闽北红军游击队方志敏部、黄立贵部取得联系,建立了通往西向的“周-政”交通线。浦城联络站站长还将女儿嫁给了游击队员吴锦亮。

一条是由交通员张金全(别名张玉山)从周墩经梧柏洋到咸村、霍童一带,直至后来与闽东红军独立师联系的南向交通线。

还有一条是由交通员凌开武从周墩经过芹山村与桃坑半村的徐应拾、寿宁的范义生、叶秀藩联系的北向交通线。

这些交通线为周墩苏区乃至闽东苏区的发展巩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党的信息、革命情报在福安、宁德、周墩、政和、浦城之间互相传递。

 

三、“兵运”工作  成效卓越

 

“兵运”工作是当时党交给的重要任务,吴少安利用在周墩常备队当司务长和警察所任巡官的便利条件,广泛结交周墩常备队官兵,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经济困难,特别是穷苦出身、性格勇毅刚强,不怕死,平时爱为穷人打抱不平的凌福顺、郑佛前引起了吴少安的重视,特地加以培养,同时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在交往过程中,不断向他们灌输革命道理和贫苦农民闹革命当家做主的远大理想,这让凌福顺、郑佛前渐渐地对共产主义产生向往,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穷苦劳动人民走出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于是凌福顺、郑佛前在吴少安的带领下,于1932年走上革命的道路。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凌福顺日渐成熟,1933年中秋节下午,吴少安、萧安轩介绍凌福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吴少安家举行了入党宣誓。同日傍晚三人在周墩洋尾村村尾的晒谷场举行歃血为盟,杀鸡滴血入碗,三人一饮而尽,对天盟誓结为兄弟,永不叛党。随后到洋尾村林宫庙后三人分别取出手枪朝百尺之高的柳杉尾部射击将其击断,以表决心。不久又介绍郑佛前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在常备队还培养了吴承勤、郑兴秋、郑则友等一批士兵秘密加入革命组织,尤其是一排长周祖慎、见习官周祖怡,也在吴少安、萧安轩、王大尧、周应庚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引导下,同样以歃血誓盟的方式,暗中投身革命。经过多年的兵运工作,已将常备队中大部份官兵争取过来,加入革命队伍,成为革命武装骨干的一部分,为周墩起义设下内应。同时还利用职务之便接近伪队长肖绍禹、魏海波(前期常备队队长是肖绍禹),不断与其谈心,逐渐加大政治攻势,使他们思想动摇,意志消极,放松了对常备队管理,以便我党开展工作,也为日后的成功劝降打下基础。

 

四、多方筹资购枪  发展武装队伍

 

早期周墩党组织没有任何的经费来源,吴少安将任巡官的薪酬全部用于资助革命活动,并先后从土匪陈家七处购买到短枪2支、子弹若干及印刷器材等,使周墩党组织有了初步的武装。

随后又将其父亲多年的集储,连同布店、杂货店的利润,筹集到资金400多块大洋,于1932年底向浦源一家郑姓财主处买来七九步枪一支,1933年间向咸村枣岭一家叶姓财主处买来曲九枪一支,向国民党黎庶望团部属的陈连长处买来驳克枪一支、手榴弹4枚,各式子弹千多发,具备了建立革命武装的起家之本

同时在自家杂货店楼上俱乐部,通过吴锦亮印发大量的“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等内容的标语,张贴城乡各村。1933年初深入吴厝村,在五显庙成立农会和工农联盟队,当即题写了“同心协力”的匾额悬挂庙门,勉励农友团结一心干革命,还动员该村农会为革命组织筹资300元大洋。并与周愚弟组织周墩农会开展抗捐、抗债、抗税、抗粮、抗租的“五抗”斗争,深入端源、萌源、浦源、官洋、吴山底一带活动。

1933年4月,吴锦佳通过线人打听到政和县黄源村地主贩卖一批鸦片要经过周墩的板头村,吴少安立即派凌福顺带领部分游击队员将其抓获,在其身搜到匕首一把,50块大洋和3斤鸦片,鸦片交给萧安轩变卖,为党组织筹集到300块大洋。

1933年初,吴少安派郑希燮前往穆阳,在穆阳党支部的帮助下,经缪应文、林绸生带路,将周墩党组织近期开展的工作向中共福安中心县委马立峰、詹如柏汇报。

6月吴锦亮、张金全打听到叶飞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在霍童暴动中取得大捷并且活动在霍童、咸村一带的山区,通过线人与叶飞同志取的联系,吴少安派吴锦亮、吴锦佳多次给他们送去食盐、线面和药品等急缺物资,同时把叶飞同志的指示传达给周墩党组织。此后还多次通过猪笼将闽东红军损坏的枪支送到红军游击队李宏伦开办的李墩西山角枪械厂修理。

1934年初活跃于浦城、政和、周墩地下交通线的线人打听到黄立贵率领的闽北红军在建瓯、政和一带打了大胜仗,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吴少安通过秘密通道派遣吴锦亮与黄立贵师长接上了联系,并将黄立贵师长的口信传达给叶飞师长,从此闽东红军游击队和闽北红军游击队之间建立了联系,也为日后周墩红军活动于闽北打开了通道。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经费越来越紧张,1934年2月吴少安变卖了其父亲开设的布店,筹资用于地下党和革命武装的日常开支。同时将6支长、短枪、4枚手榴弹及千多发子弹,交给肖立镇、杨凤业、郑佛前、周应庚等游击队的武装骨干使用。随后周墩游击队在周墩北门后门山成立,由凌福顺任队长、吴少安任政治指导员、郑佛前任副队长,有正式队员30多人枪。

 

五、加强党的领导  准备武装暴动

 

为加强党对武装队伍的领导,1934年4月,中共周墩县委在周墩城内成立。萧安轩、吴少安为县委总负责人,吴少安兼财政部长,肖立镇为交通部长,周应庚为肃反部长,郑希燮为宣传部长,吴锦佳为交通副部长,吴锦亮负责文书印鑑。从此在中共周墩县委的领导下,将周墩地区的革命运动推向新的征程。不久根据福安中心县委的指示,在吴少安指导下周墩党组织西区区委(七步坑门底),南区区委(梧柏洋)和东区区委(江源)先后成立。

5月吴少安前往福安柏柱洋参加闽东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同时向马立峰汇报了周墩县委成立经过,并提出准备辞去国民党巡官的要求,得到了组织批准。回周墩后立即在龙潭庵召开县委会议,传达了大会精神。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吴少安全面领导地下党和革命武装工作,于1934年6月辞去国民党巡官职务,同时了解到国民党周墩常备队要改编。于是吴少安筹资400元大洋,以原巡官的名义举荐周祖慎、周祖怡兄弟各带200元大洋到国民党宁德县政府活动,趁常备队改编和换队长之机,让已被撒销排长职务的周祖慎恢复一排排长,让周祖怡从常备队见习官接任巡官之职,使革命骨干能够在常备队和警察所中继续隐蔽下来。

7月初闽东临时特委派王大尧回周墩配合吴少安工作,并配给三支曲九枪和子弹,第二天派游击队员郑佛前、张金全、王大金、肖志芬前往闽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柏柱洋领回,充实了武器装备。同时,还布置肖立镇自制12把木质假曲九枪,借以大造从福安运回一棺材枪支的革命舆论。

7月,詹如柏再次到周墩召开革命小组骨干会议,吴少安参加会议并按照詹如柏的部暑,加快了“兵运”工作,做好了武装夺权和建立周墩苏维埃政府的准备工作,并在狮城萧安轩、王大金、林春级家及吴少安杂货店建立据点,紧锣密鼓地领导党、政、军建设工作的开展。

8月中旬按照闽东临时特委的指令,将周墩游击队整编为《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周墩党组织在洋尾村肖佛团家楼上秘密召开第十一支队成立的筹备会议,吴少安、凌福顺分别主持会议,对支队领导人选及成立日期作了具体安排。并书写大量“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红色袖章2),各项工作准备就绪。8月底在板头村的坂头林,正式成立《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队长凌福顺、政委王大尧、副队长杨凤业、郑佛前,吴少安全面负责党务和财政工作,队伍发展到80多人枪,成为周墩武装的主力军。

8月23日,闽东临时特委紧急通知,支队派出凌福顺、吴锦亮前往福安县穆阳带路,将寻淮洲、粟裕率领的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穆阳安全引导至周墩境内的三门桥村,给部队补充了部分粮食、食盐和药品,25日护送部队安全离境北上。中央红军过境周墩期间大力传播了革命真理,倡导革命精神,与周墩人民建立了鱼水深情,留给周墩人们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10月初,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进驻咸村一带,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消息不断传遍周墩城乡,革命形势大好。吴少安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印刷宣传标语传单,张贴附近村庄,大造独立师即将解放周墩的革命声势,以此鼓舞群众,震慑敌人。同时加紧对备队兵变工作的策动,在瓦解敌营的基楚上,对备队队长魏海波展开了更强大的政治攻势,使魏海波的反动思想有了极大的变动。

 

六、武装暴动  建立苏维埃政府

 

1934年10月28-29日中共周墩县委在萧安轩家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上吴少安全面分析了敌我友三方形势,认为要夺取政权,首先必须解决驻防周墩城区的国民党后备队一百多号人枪和警察所10来号人枪的兵力问题,这是暴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必须首先铲除。吴少安凭借在敌营工作多年的经历与人脉,大部分士兵都做过思想工作,亲自培养的凌福顺、郑佛前、周祖慎、吴承勤、郑兴秋、郑则友、周祖怡等都是后备队的班、排长和警察所的巡官;因此大胆提出“里应外合、智取敌营”“擒贼先擒王”的方案,并提出详细的作战计划,得到参会同志的一致赞同,还将伪队长魏海波思想有变动、迴避抵抗的情况向组织作了汇报。会议最后决定10月30日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府。会议就武装暴动进行动员部署,决定:1、萧安轩、吴少安、凌福顺为暴动的总指挥,吴少安同时负责后备队的瓦解和中队长魏海波的劝降工作,并连夜召开各村革命组织负责人会议,指挥各村、各路游击队的暴动行军路线和任务。2、凌福顺由周祖慎配合负责收缴后备队的枪支,王大尧、周应庚由周祖怡带领进驻警察所,收枪接管。3、支队副队长郑佛前、县委交通部长肖立镇、交通员张金全带上第十一支队部的印信和周墩的城防图,连夜赶往咸村,请叶飞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前来配合解放周墩城。4、吴锦亮负责书写、印制《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红袖章和《周墩苏维埃政府》红袖章2),并分发给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5、李宏伦负责带领《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五支队》队员在南庄岭尾设伏待援。

10月30日早餐时,按事先的部署,派出革命士兵把住各关口,由第一排排长周祖慎配合,暗中控制备队。由凌福顺带领游击队员找到躲在附近一土豪家抽鸦片烟的备队中队长魏海波,亮出由吴少安事先准备好的假“家信”,用手枪指着魏严厉地斥问:“你父亲在咸村已被红军扣留,来信在此,叫你交枪保命,你是留人还是留枪?”,面对乌黑的枪口,魏见大势已去,只好答应下令交枪。同时由吴少安、王大尧、萧安轩带领第十一支队全体队员分别冲进国民党备队、警察所、伪区公所及各重要部门,展开了激烈战斗,先后收缴了备队和警察所枪支110支,子弹数千发(据统计为闽东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缴获最多一次枪支弹药)。与此同时,红军独立师连夜出发,于30日凌晨到达周墩,配合第十一支队,里应外合一举占领了周墩城。11月1日,公开成立周墩县苏维埃政府3)吴少安当选为财政委员,吴锦亮为政府秘书长。三天后,叶飞率闽东独立师,满载着缴获的枪弹胜利返回咸村一带。吴少安、凌福顺则率第十一支队撤退到附近乡间开展游击活动。这年年底,国民党纠集“十万大军”的重兵,开始“围剿”闽东苏区,闽东苏区进入最黑暗和最残酷的时期。凌福顺率领游击支队活跃在深山密林之中,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吴少安被派往洋尾、端源、萌源、浦源、潘山底一带坚持武装斗争。

 

七、英勇就义  气冲霄汉

 

1934年12月15日,十一支队战士萧立镇在萌源村活动时被捕。当晚,吴少安召集部分战士在萌源兴福寺开会,组织营救,潜回周墩探听消息,被保安队密探发觉,遭拘捕,被先后关押在关帝庙和城隍庙。因为抓到了周墩共产党头号人物,为尽快取得共产党的组织和关系及党政军领导人和党员的花名册,反动派如获至宝,先是封官许愿,继之以金钱等诱惑,均被少安拒绝。刽子手们三番五次的丑恶表演均告失败,便凶相毕露,动用“抽皮鞭”、“吊打”、“坐老虎凳”、“针刺”等十多种酷刑轮番摧残,他一次次被打得死去活来,瘦弱的身驱被红的烙铁烙得皮焦肉烂,鲜血淋淋,以至昏厥数次,仍守口如瓶。敌人奈何不得,将其父抓到刑房,当其面严刑拷打,欲杀之相威胁,为保护父亲免遭毒打,当即竭尽全力,爬上前去,伏在父亲背上,厉声喝道:“一人做事一人当,与我父无关,要宰要剁朝我来!”刽子手面对全身血肉模糊的吴少安,已无从下手,吓得惊惶退下。经受连续5天的严刑拷打,吴少安丝毫未动摇革命意志,始终严守革命秘密,对党忠贞不渝。敌人无法从吴少安口中得到半点革命秘密,决定将其杀害。临刑时,是用竹片编成的简易担架将奄奄一息的吴少安抬往刑场。12月20日这天,时值农历11月15日,已是冬令时节,高天寒流。然而中午时刻,突然寒天霹雳、乌云密布、浓雾滚滚,真是天怒人怨,连刽子手的枪也连连哑弹,第三枪才将其击中,血染沙场。吴少安牺牲时年仅29岁。这位一生为着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士,终于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保护了同志保护了党,实现了他“为革命、为天下劳苦人民奋斗牺牲”的崇高诺言。

后记:周墩暴动的党政军领导人和周墩中共党员的花名册等秘密材料,被捕前吴少安已经秘密存放于洋尾村革命群众刘官余家中。《周墩苏维埃政府》木质圆印存放于吴家灰楼墙缝中(1962年发现上交县民政局)。

 

注:

(1)《一角丛书》、印标语的印鎚于1956年由吴锦佳上缴中共周宁县委秘书室。

(2)部分枪支弹药及由吴锦亮亲笔写印的《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红袖章于1956年由吴锦亮上缴,现存于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3)木质《周墩苏维埃政府印》圆印章于1962年由吴锦亮上交周宁县民政局,持有收据。

 

参考文献及资料

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中国战典,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    版社,1994年,353页。

2.解放军出版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福建地区(1-905)_10467005。

3.百度百科吴少安。

4.中华英烈网。

5.周宁县党史办档案馆资料。

6.烈士哥哥回忆录。

7.烈士子女、侄儿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