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 11:5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邱云安



将军故里行

 

邱云安

 

 

春风澹荡,日光暄暖。从武平县城驱车一个半小时即到了汀江在武平境内唯一奔流而过的湘店镇,这里是开国上将、“共和国空军之父”刘亚楼将军的故乡,是一块写满了红色故事的沃土。正是莺飞草长的四月,万物葳蕤,春意盎然,油桐花开如雪,勾勒出一幅人间最美四月天的醉人风景画。

刘亚楼将军故居在湘店湘洋村有两处,分出生地和成长地。苍山翠柏、青山秀水掩映下的刘亚楼将军故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穿过刘亚楼将军广场, 广场一块巨石上雕刻有“飞将军”3个大字。走过水泥铺就的小径,轻轻推开那扇虚掩的门,在翠树掩映的故居前肃立,瞻仰, 一代伟人的生平会让你热血沸腾。刘亚楼将军故居(出生地)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面朝古木苍翠的笔架山,背靠半月形山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外边是一个弓箭状的半月形池塘,与背靠的半月形山峦组成一轮圆月,浑然天成,相得益彰,鱼儿嬉戏碧水,垂柳摇曳微波,好一幅恬静的风景画。荷花盛开的季节,池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为故居增辉添色

故居整体以青瓦白墙、砖木结构搭建为主,没有过多的建筑修饰,素净典雅的气质就像刘亚楼将军一样不凡。刘亚楼将军故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四合院平房,坐北朝南,由上下厅、左右厢房和东西护厝组成。二进三开间,有上、下厅,左右厢房, 带东、西护厝。面阔24.19米、进深16.51米,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上厅中间,悬挂着一张将军1955年授衔时的画像,将军胸前佩戴了3枚勋章:1枚八一勋章、1枚独立自由勋章、1枚解放勋章。从这张画像中大家可以看到当年将军的英姿。

3间小平房连成一体,中间是客厅兼餐厅,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房,总面积不足40平方米,足见将军生父一家当时的生活贫苦。

虽是桌椅陈旧,门窗木梯斑驳,但故居却十分整洁有序,每一位前来瞻仰的人们,都在造访故居中追忆将军往昔的光辉事迹。刘亚楼将军故居(成长地)距他的出生地仅隔百米。刘亚楼出生时取名刘兴昌,他出生不久因母亲去世就抱养给刘德香, 从此改名为刘振东。这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宅子,一家人就居住于刘氏众厅左厢房,后来刘德香在众厅旁修建了一幢土木结构的房子。将军出生的地方叫“上月形”,成长的地方叫“下月形”,上下月形合成一轮圆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了。一楼墙上悬挂着将军及夫人翟云英女士的照片。二楼是将军与养父的卧室,外面的小厅墙上还有毛主席语录。

从刘亚楼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出发,几分钟就到了空军主题公园,只见碧草如茵,鸟语声脆,在这里散步健身的村民笑靥如花。空军主题公园占地面积50余亩,分山体公园和公园广场。公园广场有刘亚楼将军夫人翟云英亲自题写的“空军主题公园”纪念石碑、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空军主题墙、空军福州基地捐赠的战斗机模型等。

刘亚楼将军一生南征北战、叱咤风云、决胜千里,堪称一代英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睿智名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人民空军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刘亚楼上将是一位武将。其实,他能文善武、情趣高雅,素有“能歌善舞文司令”之称,是一位具有综合才华的文武全才。他对空政文工团的工作非常重视。他曾说:“我有两支部队,一支是几十万的作战部队,一支是五百人的文工团。”曾任空军总司令的刘亚楼,在20世纪50年代的讲话中,描绘出文工团这一非战斗单位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刘亚楼对文艺的喜好和看重,早在红军时期就已显山露水。他的部队有不少文艺人才,他对这些文艺人才特别爱护。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多次亲自指挥文工团工作。

1958年,在全军第一届文艺汇演中,刘亚楼发现空军文工团力量分散、水平低、获奖节目最少,于是决定将各军区空军文工团撤销,把全空军文工团的精华主力,集中到北京,扩大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文工总团,下设歌剧团、歌舞团、话剧团和spacer.gifspacer.gif军乐队,共计500余人。之后从创作到排练,刘亚楼多次督阵

第211页-45.PNG

将军广场(李国潮   摄)

1960年,在朝鲜访问的刘亚楼观看了朝鲜《三千里江山》的演出,受到了强烈震撼: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有一台这样的节目呢?回国后,刘亚楼将自己的设想告诉了空政文工团副团长张双虎,希望可以看到一台中国版的《三千里江山》,他还告诉主创人员,不想听到新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所有的革命歌曲,一定要是原汁原味的采集而来。一年后的建军节,这台让刘亚楼念念不忘的晚会,以《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名义在北京首演,8 天时间观众达到2.2万人次。《西江月·井冈山》《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送红军》一时传唱。刘亚楼高兴地说:“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此后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就是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轰动全国的歌剧《江姐》,是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亲自指导完成的。1962年,创作员阎肃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故事,编成歌剧脚本,呈交刘亚楼将军。将军一口气看完阎肃的稿本,连声叫好,指示说:“要精雕细刻,一炮打响。”在刘亚楼将军支持下,阎肃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并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经数十稿修改,形成了7场大型歌剧《 江 姐 》 剧 本 。1963年5月,刘亚楼在空军文艺创作会议上做了关于国际形势、空军形势的报告,提出了空军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出: “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我们不能只搞武装,也要搞文化。”会后不久,他亲自定下了《江姐》《女飞行员》等重头戏,并责成空政副主任王静敏具体组织,表示:虽然国家还很困难,但要保证文工团员的营养。在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靠一台晚会奠定政治声望的故事,并不鲜见。也正是靠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文工团成为当时部队抓政治工作的有力工具。

刘亚楼认为,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同等重要,而文艺工作在政治工作中尤为重要,好的文艺作品可以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正是刘亚楼对文艺工作的重视,文工团成为当时意识形态声势浩大的宣传工具,在新中国文艺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019年5月,我调任武平县文联主席。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的脑海里产生:成立刘亚楼文学院。一是填补我县没有文学院的空白;二是打好刘亚楼上将对文艺事业突出贡献的名片,时刻提醒文艺工作者牢记将军光辉的一生,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说干就干,我立即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时任县委书记陈厦生、县长廖卓文很重视,批转给县委编办办理。在取得县委县政府领导大力支持后,我马不停蹄,多方协调,一方面,我积极争取县委编办的支持;一方面,我又多方打听刘亚楼上将儿子刘煜奋什么时候来武平。县政协主席王云川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热心,积极牵线搭桥。在他的帮助下,9月中旬,刘煜奋夫妇到武平,袁静部长和我一起向刘煜奋夫妇汇报了成立刘亚楼文学院一事,并征求刘煜奋夫妇意见。刘煜奋夫妇很高兴,当场同意以其父亲刘亚楼名字冠名文学院。

县委编办批复很快下来了,同意成立刘亚楼文学院,为县文联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9年12月12日,刘亚楼文学院在共和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的家乡——武平县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武平县做好刘亚楼上将文章,巧打刘亚楼上将名片,也是武平县文艺界纪念刘亚楼上将对新中国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之举。

漫步将军故里,只见溪水澄碧,新房高耸,村民全都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幅乡村振兴、幸福新农村的美丽画卷铺展在眼前,心情无比的振奋。

离开故居时,看见一批参加红色研学的学生在故居前合影留念。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将军丰功伟绩,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他们眼中有光,一个个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青春的眉宇间,流溢出满满的自豪和幸福。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