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16:5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思翔



挥戈南北拼沙场

——记骁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员叶克守

 

林思翔

 

 

上世纪70年代初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叶克守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我有幸在地区革委会秘书组(地委办公室)工作,与他朝夕相处。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他不善言辞,讲话声音也很小,但对下属非常关心。我们都非常敬重他。他很低调,与我们交谈中,只讲工作,从不讲自己。因此,我们对他过往的战斗经历一概不知。直至近几年随着党史教育的深入和查阅了有关资料以及参观了一些革命展馆,才对他的过往经历有了认识。“克月浦惊敌云水襟怀利剑电宝山寒,守邵伯扬神威松柏节金鸣雷运河”。原来叶克守同志是一位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一位能够打大仗、打恶战、打硬战的指挥员。那时我们常看京剧样板戏《沙家浜》,戏中18棵青松(36位伤病员原型)中一棵原来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我们尊敬的领导叶克守副司令。

 

(一)

叶克守于1912年春诞生于福鼎市点头镇翁溪村一个贫农家里,全家靠种地生活。早年父母去世,20岁时他身一人先后到别人纸坊做手工,给别人当挑夫和在家种田。1935年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土豪武装,对闽东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闽东党和政府的一些领导人也因叛徒出卖而相继牺牲,闽东革命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就在这种白色恐怖革命处于最困难时期,叶克守看到了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给老百姓带来的希望。就主动为区委陈书记送信、望风。于1935年5月经陈书记介绍参加红军,先在浙南挺进师刘英部队任战士,后于当年8月转闽东红军独立师(这时师长是叶飞)福寿独立营(营长陈挺)任战士。

微信图片_20250219163642.jpg

1935年冬至1937年春,叶克守在叶飞带领下的红军独立师一纵队任战士、班长,大部分时间在闽浙边区活动在福寿中心县委领导下,于福建寿宁浙江庆元、泰顺三县交界山势险峻、坡陡林密的地方打游击。游击队几乎每天战斗,每天行军转移要走近百里路,每天面临不知吃什么,在哪儿吃,在什么地方住的问题。而随时又可能遭遇上各式各样的敌人,随时战斗,随时都可能负伤。叶克守后来回忆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最艰苦的,那样的日子是无法想像的。”在这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叶克守立场坚定,作勇敢,1936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的班,也被授予“模范班”称号

 

(二)

1937年冬,闽东红军独立师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在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率领下于1938年春由屏南出发开往抗日前线。叶克守为1营特务连班长随大军北上。1938年春夏间,老六团在叶飞率领下组成“东进纵队”,到江苏常熟、苏州、丹阳一带开展抗日斗争,改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叶克守跟随叶飞团长,到镇江茅山,后参加了抗日的黄土塘和浒墅关战役,分别消灭了几十个日本鬼子和近300名汪伪和平军,并俘虏了三名日本鬼子,炸掉了浒墅关火车站,致使火车停运三天,赢得了南抗日的巨大胜利。

叶克守参加火烧虹桥机场,是他军事生涯中可圈可点的一个亮点19397月,江南抗日义勇军(即新四军老六团),在副团长吴焜带领下来到上海郊区青县。7月23日 ,吴焜和支队长廖政国分别率部奔袭敌姚友莲部。廖政国走在队伍前面,忽然来到一个很怪的地方:非常空旷平坦的场地,有孤零零的洋房,有铁丝网的廖问向导,“这是什么地方?”向导说:“这是日本鬼子的虹桥飞机场。廖政国心想,八路军有个火烧阳明堡日军飞机场,中外闻名,我们也出其不意来个火烧虹桥机场!但事出意外,与指挥部联系不上,无法请示。于是,就把连长、指导员张锡能、蓝阿嫩、叶克守等找来商量,这些人年轻气盛,听说要袭击机场,非常振奋,都争着打突击。廖政国确定:两个连分头突击,在场中高大洋房前会合后,攻占大楼。部队迅速行动,一枪未发,顺利突进机场。伪警察和办事人员睡得像死猪一样,战士们上去,揪着他们耳朵,把他们一个个从被窝里拖了出来,然后集中在一间房里。

这时,侦察员跑来报告说,机场上停着4架飞机。廖政国跑步赶到停机坪,只见飞机旁围着不少人,正在比比划划研究如何对付办法。突然,三八式步枪、机枪声响起来了,机场四角高大碉堡的驻守日寇向战士们射击了。接着我军还击的机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我们的部队和日寇打上了。廖政国当机立断:一面收拢部队,一面下令烧飞机。只见战士们跑步来到飞机面前,将汽油桶打开往机身上浇汽油,把汽油点燃。顷刻间,夜空中升起冲天大火,4架敌机全部燃烧起来。

当夜,虹桥周围,枪炮声彻夜不停,军车来往不绝,上海日军如临大敌。叶克守负责带领阻击部队,守在机场外围。上海方向日军不断向机场增援,叶克守与机枪连及六连的指战员们坚守阵地,顶住了日寇的轮番进攻,直到火烧机场的部队撤出后,他们才离开阵地,往常熟方向转移。

 

(三)

叶克守话不多,但打起仗来却英勇顽强,总是冲在最前面。1939年9月,在长江边的嘉兴固战斗中,为了阻击鬼子“扫荡”,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腰部,他从江堤上摔到江中,只露出头部,身体其他部位全浸在水中。直到深夜,战友们反“扫荡”回到江边时,才在水中找到还有一口气的他,将他背到新四军后方医院,此时,他完全不省人事。后来就在当地养伤。

此时,根据形势发展,党中央指示:叶飞领导的“江抗”西撤。病重住院的六团作战处长夏光和35个新四军伤病员正在常熟阳澄湖的芦苇荡里只有一名护士的“后方医院”养伤治病,根本无法随部队一起撤离,他们选择了坚持。11月6日,在常熟东塘市的一个小破庙里,“江抗”东路司令部成立。这36名伤病缠身的新四军战士犹如36棵青松,屹立在险象环生的江南东路,他们与常熟的百姓及地下党组织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勇斗日、伪、顽,以钢铁般意志坚持和发展了江南东路抗日根据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载入中国抗战史册。叶克守就是这36员中一员。

部队西撤后,斗争环境十分险恶。苏州、常熟的日伪军得知阳澄湖一带有新四军伤病员,就把这里作为清剿的重点,伤病员被迫转移到芦苇荡中。他们不能生火做饭,又怕肠胃不适应生野食物再添新病,经常会几天不吃东西,坚持在芦苇荡里。鬼子稍有一点放松,地下党就组织乡亲们赶紧送干粮,送药品,当地群众甚至用生命来保护新四军。

1939年12月17日,驻守昆山的日军窜过阳澄湖,突然包围了隐蔽在曹浜村的后方医院,这时伤员撤离已来不及了,乡亲们纷纷把伤病员隐藏在自己家中,当地沈河翠老大妈一个人家中的柴草堆中就藏了4个伤病员,她机智地与前来搜查的日军周旋。在一位大嫂家中,日军指着被迫赶进屋的一名新四军战士问:“他是什么人?”大嫂说:“他是我男人。”可话音刚落,她丈夫从地里回来,日军立即怀疑,拦住问:“他又是什么人?”大嫂咬咬牙:“我不认识他。”于是,日军带走了他丈夫并关进了据点,从此再无消息。在村头的晒谷场上,日军把全村人赶到一起,架起机关枪,逼着乡亲们交出新四军伤病员,农民陈福林被日军严刑拷打,宁死不说。

36名伤病员是阳澄湖无数个“阿庆嫂”“沙奶奶”用智慧和生命保护下来的。叶克守后来在看了沪剧电影《芦荡火种》后深情地对家人说:“这部戏讲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老百姓和我们真是鱼水关系,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又哪来我们这一大家子哟!我们要永远牢记阳澄湖乡亲们的大恩大德啊!”

 

(四)

叶克守在伤愈后的这段岁月里,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参加了反顽和反“清乡”斗争。1940年任新四军第一纵队1团2营6连连长,在任特务连长期间,曾奉命到吴家桥接陈毅军长渡江北上,遭到国民党部队三面包围,战斗持续一整天,最终掩护陈军长安全回到江北,受到陈军长表扬。随后他率部参加了郭村保卫战和著名的黄桥战役,1945年任苏中2分区特务团团长。

1946年1月,叶克守奉命护送陈毅司令员先后到济南、徐州参加国共谈判,他机智灵活地同敌人作斗争,确保了陈毅司令员的安全,圆满完成了任务。对于这次行动,他后来曾以少见的自豪口吻对家人说:这次从苏北到山东的护送任务,其艰难和惊险程度可以写一本精彩的小说。可惜因为忙,他又走得太突然,没有听他细述,太遗憾了。

 

(五)

36名伤病员为骨干,走出芦苇荡的这支部队,在当地军民的支持配合下,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此后的南征北战中,开辟和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参加了著名的莱芜、孟良崮、豫东、渡江、上海等战役。

解放战争爆发后,叶克守任华中军区第2分区4团团长,在粟裕将军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他率部取得第六战的邵伯保卫战的胜利,4团受到华中军区的通令嘉奖。邵伯保卫战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团威,也充分展示了叶克守足智多谋的指挥才能,成了他军事生涯中又一个亮点。

邵伯位于扬州市东北20公里处,是我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的南大门,是苏北运河沿线重镇、水陆交通枢纽。它东濒艾菱湖、西临邵伯湖,四面河流交叉,仅南运河大堤为陆上通道,是敌北犯必争之地。

邵伯得失关系两淮安全,也直接影响两泰和如皋地区主力作战行动。为保卫邵伯,粟裕司令员亲自视察邵伯,并对兵力部署作详细指示。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4团负责防守邵伯,团长叶克守、政委张玉辉和指战员们都表示:“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誓死保卫邵伯。”当地人民表示予以大力支持配合。

1946年8月23日凌晨,国民党整编25师师长黄伯韬率2个旅兵力,从仙女庙、宜凌沿运河公路北上,向邵伯、乔墅进犯,敌机轮番疯狂轰炸扫射,敌炮兵猛烈轰击,我2连阵地工事大部分被毁,虽奋勇阻击,终因工事全毁,伤亡很大,在湖水般敌人的冲击下,阵地被突破,2连撤退河北,敌军企图架设浮桥和船强渡进攻。叶克守团长当即命令3营长火速调兵增援,粉碎了敌人5次架设浮桥强渡进攻,守往了河北阵地。

8月24日,敌人加强全线进攻。清晨敌机猛轰滥炸西寺院运河大堤工事,下午又发起对洋桥一线的总攻。由于河水倒灌,战壕里积水齐腰,指战员在烈日烤、热浪蒸、汗水泥水交融的艰苦环境中,依然斗志高昂。当敌冲到河边时,昂首挺胸,插上刺刀,拧开手榴弹盖子与敌拼杀。当七连伤亡过半,弹药将 罄 ,敌人强渡仍在继续时,叶克守命令九连增援七连反击,与敌格斗,拼刺刀。整船敌人被消灭在滩头。洋桥一线终于守住了。同时,敌人亦加强了对西寺、运河大堤的进攻,也都被我军击退,守住了阵地。

25日,敌集中优势火力,发动更大攻势,炮火、飞机集中轰炸运河大堤、南圈门和西寺一线。大王庙前的团指挥所堡顶被炸,叶克守团长双腿被泥土掩埋,仍顽强沉着地指挥战斗。中午起,敌人以4个连兵力发起空前猛烈轮番冲锋,形势非常危急。5连勇士们纵身跳上大堤拼杀,敌人3次冲锋都被打垮了。下午4点更大的最后一次冲锋,也被我十纵队常玉清副司令率82团打败了。在邵伯湖战斗中,敌人大部分也被打死在湖滩边和湖中。

叶克守团长身先士卒,沉着指挥作战,哪里战斗最激烈,哪里就出现叶团长。5连战斗最激烈时,伤亡过半,营长在阵地向叶团长报告说:“人不多了!”叶团长说:“你我不是人吗?!”“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指战员见团长和他们在一起,增强了信心,决一死战。

晚上,第十纵队89团赶到邵伯接大堤防务,82团接防洋桥一线,4团全部集中到西寺,整理部队,赶修工事。黄伯韬孤注一掷,于26日调主力40旅120团投入对邵伯大堤进攻。我指战员奋力抗击,与敌人展开白刃血战,敌人横尸遍野,邵伯保卫战英雄们,以生命和鲜血打退了敌人进攻,保卫了解放区首府邵伯镇。败将黄伯韬于当晚在夜幕掩护下悄悄撤回扬州。他曾鼓吹4个小时内拿下邵伯,可是花了84个小时以伤亡2000余人代价,还只能在望远镜里见到一部分邵伯外貌。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在1946年9月25日总结苏中七战七捷的干部会上表扬我守卫邵伯的部队说:“我守军武器很坏又系新成立的兵团,兵力不足,以无比的顽强(尤其是4团)保卫了邵伯。创造了守备战的范例。”战后4团一直成为我军一支能攻能守的英雄部队。

之后,叶克守任华东军区苏北兵团第十一纵队97团团长,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29军87师259团首任团长,1949年3月调任87师参谋长。他的战友吴兴生说:“从1945年11月至1949年3月,在三年多时间里,叶克守团长为4团的发展,为苏中2分区人民的解放,历经千辛万苦,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拔掉敌数十个据点,歼敌一万余人,为2分区政局稳定和生产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

上海战役后,叶克守伤病复发,正在上海就医时,十兵团司令员叶飞点名让他赶赴福建参加解放福建的战斗,于是他参加了解放福州、莆田和解放大嶝岛的战斗。部队解放泉州后,他被留在晋江分区任副司令、司令。一到晋江,即率领两个团兵力剿灭了流窜在永春、德化号称“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的刘子宽、林青龙等土匪武装。1951年9月又指挥部队和民兵围歼了登陆内窜的海匪“泉州纵队”和“永安纵队”。1952年调任福安分区任司令员,一直到1969年调任福建省军区任副司令员,兼任宁德地区革委会主任、地委书记。离休时享受正军级待遇。叶克守同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叶克守身负七次枪伤。在一次与日本鬼子作战中,他的腰部被日本三八枪子弹打中,肾部被击穿,造成他终身大小便失禁,腰以下腿脚几乎全部麻木无知觉,解放后国家评为甲一等残废。还有一颗弹头嵌在腰部,由于压在神经上无法取出,一直折磨着他,直到他逝世后,才从骨灰里见到子弹残留物。

叶克守虽然是个“大官”,又是残废军人,但他对自己,对家人要求都十分严格。他身居高位,却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还带领子女在营地开荒种菜,自己亲自去厕所掏粪。三年困难时期,他们家种的菜,除了自己吃,一年还上交2000多斤。他妻子老家的房子抗战时被日本鬼子炸垮一层,妻子多次提出要他帮忙批购一些木料修一下,他就是不开口。平时从不让他子女乘他的便车。他大儿子上大学时,他送的礼物就是马恩列斯选集,要儿子好好读书,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儿子毕业后分配到外省一家企业工作,如果他开口,调回福建那是很容易的事,他就是不办,还经常对儿子说:“党培养了你,你应该好好在那里工作,好好为人民服务。”后来儿子通过正常渠道回到福建,一直在福州郊县一家企业工作,直到退休。叶克守几个子女在他和新四军老战士妻子的言传身教下,都诚实、朴素、本份,从不利用父亲关系谋好处,他们或企业或医院或行政单位,都在各自岗位上凭自己的能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原载于太姥山2024秋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