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5 08:3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王玉清

赴朝参战保家卫国
——回忆抗美援朝战争


作者夫妇在朝鲜铁山阵地


 我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了,提笔写文章回忆往事颇感力不从心,但我和老伴都参加过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了纪念赴朝参战60周年,还是奋笔写下此文,借此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志愿军战友。

朝鲜1910年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人民饱受灾难和痛苦。二次大战中日本投降了,苏联红军与朝鲜人民军于1945年8月23日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全部地区,由金日成领导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李承晚则靠美国支持在三八线以南建立了南韩政权,从此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由于美苏在朝鲜半岛都不示弱,导致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同年9月15日,美国率7万余“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并疯狂北进,直逼鸭绿江中朝边境,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形势急剧变化且日益紧张。

朝鲜战争对刚满周岁的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确实是个严峻的考验。本来党中央的战略方向是放在准备解放台湾,因局势威胁到国家的安全而把战略方向转向东北,将第四野战军十三、十五兵团组成志愿军司令部,部队调往中朝边境驻防。应金日成请求,党中央、中央军委于1950年10月25日正式宣布入朝作战。人民志愿军抱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跨过鸭绿江。志愿军入朝后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八个多月的时间里组织了五次大战役,向入侵北朝鲜的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把敌人赶到了38度线以南。1952年10月我新华社宣布:中朝人民军已歼敌38万7千余人,缴获各种炮3585门,击落击伤敌机两百多架。

我前后两次入朝参战。1952年冬,我所在的54军尚未得到入朝命令时,接中央军委指示,要“未参战部队的炮兵指挥员先去实习”。我们一行十几人从广东乘火车走了三天三夜,10月18日到达安东志愿军办事处,第二天转乘汽车赴前线。我们一过安东大桥就闻到浓烈的火药味,看到公路两边弹坑累累,因为没有掌握制空权,敌机封锁了交通线,为了保障运输和人员的安全,汽车都在夜间行动,公安18师在长达几百公里的交通线设立了防空哨,发现敌机立即鸣枪报警,司机马上关闭车灯停止前进,敌机常投放照明弹找目标,夜间行车也并非顺利。

我于1952年10月19日到达38军的炮兵指挥所报到,指挥所设在一个山坡的坑道里。那时敌我处于对峙状态近一年,部队都转入坑道活动,双方以炮战为主打打停停,我听取了关于战区基本态势的简要介绍后,认为这对我实习十分有利,于是结合实战开展了“选择和构筑阵地”课题研究,对步炮协同、通信联络、后勤保障和弹药补给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实习期间,我到一线步兵分队了解情况,他们为了预防敌人炮击,长时间驻守在坑道甚至猫耳洞里,与敌人相隔仅3-5米的距离,没有条件做饭,只能吃罐头、啃压缩饼干,有时水还供应不上,生活非常艰苦,战士们却对我说:“现在比刚入朝时一把炒面、一把雪的生活好多了。”“为了我们祖国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吃些苦甚至牺牲也值得……”他们那么年轻、那么乐观坚定,使我非常感动。

三个多月的战地实习任务结束了,我于1953年元月25日回国。当时通信联系不便,我到达沈阳时才知道54军已奉命入朝了,于是改变了回广东的行程,立即返回安东,两天后在朝鲜铁山县找到了部队。这是我第二次入朝。54军有能打硬仗的传统,入朝前除130师,另外两个师都改编为其他军兵种建制。入朝后我130师在西海岸设防,各级指挥员忙于察看地形,部队修工事搞演练,以防敌人从侧后登陆。休整两个月后部队奉命调到一线担负防御任务,从此进入坑道,当时敌我双方经常炮击,每天枪炮声不断,入朝战地实习的经验都派上了用场,我是130师炮司参谋长,和参谋们担负的任务很重,时刻准备支援步兵作战。

1953年6月中旬,正当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李承晚集团在美国纵容下,无理扣留朝鲜人民军战俘,破坏停战的实现。我方为配合谈判组织了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也是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我军集中五个军(21军、54军、60军、67军、68军)的兵力,1000多门大炮,组成西、中、东三个作战集团,在53公里的战线上展开正面进攻,54军和67军的203、204师担负中路突击,我130师为主攻师,任务艰巨程度可想而知。为加强主攻力量,我师炮群由四个炮兵团组成,除本师属炮兵团外,另配属一个榴弹炮团、一个火箭炮团(苏军喀秋莎)和一个高射炮团。我担任炮群群长,各炮团团长任副群长。战役命令一宣布,我立即带领临时组建炮群的营以上军事干部深入敌前沿阵地,确定打击目标,选择为步兵打开的突破口。在返回的途中,被敌炮兵侦察机发现了我们,一群炮弹落在前方仅几十米处,大家立即卧倒躲过连续飞来的炮弹,我命令大家马上向后退,刚退后100多米,又射来的一群炮弹正落在我们原来卧倒的地方,还好我们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1953年7月13日21时,金城战役总攻开始了,照明弹、信号弹划破夜空纵横交织,千余门大炮打破寂静向敌阵地猛烈轰击,喀秋莎的弹道像一条火龙把阵地照得通亮,炮弹、地雷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美军第八集团军简史》中描述:“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火炮在头上呼啸,在呼啸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防线,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打垮了。”在炮火支援下,各突击部队不到一小时就突破了敌人四个师、25公里的防线,于1953年7月14日18时攻占了第一梯队的全部防御阵地。7月16日敌方调集了联合国军预备队、伪5、7、9师及美第6、8、10师残部,展开了千余次反扑,山头被削去一两米,树木全都烧焦,飞机、坦克和大炮留下一片焦土,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战役持续了15天,歼俘敌5万多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志愿军也伤亡3万多人),这对板门店和平谈判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7月27日10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协议》。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是二次大战后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的局部战争,也是我军历史上从未经历的真正现代化意义的战争,中朝军队和人民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可庆的是这场较量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失败而吿结束。克拉克曾哀叹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获胜的和约上签字的美国将军”,事实证明他们就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