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7 09: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倪爱芳

钱塘往事



桃溪镇民居


抗战时期一个深秋的早晨,斜阳无力地照着大地,天空中传来的嗡嗡声打破了水乡往日的平静。两架日本飞机朝着秀丽的钱塘江两岸村庄扔下了炸弹,江畔的桃溪镇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正在上课的幼稚园里顷刻浓烟四起,房屋倒塌,家长们不顾一切地冲进去哭唤着寻找孩子。混乱中,人们将几个被压在黑板、课桌底下,已被火焰熏烤得奄奄一息的孩子救了出来,其中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就是童年的我。

惊魂未定,日本鬼子就来了。在刺耳的警报声里,父母拖儿带女跟随潮水一样涌来的难民往深山里逃命。来不及逃走的女子只好将锅灰抹在脸上披头散发装疯癫想逃过此劫,但还是被日本鬼子追得跳进深深的清水池塘以保自身的圣洁。已逃出来的难民一路上躲山洞,宿荒野,挖野草充饥。我那出生不久的二弟在兵荒马乱中患上痢疾,无家无食、无医无药,以致病情恶化而夭折。逃难路上于是又添了一座新坟。

好不容易熬到抗日战争胜利,桃溪镇老百姓刚从废墟中重整家园,想过几日安定的生活。不料又遭伪军伤兵的扰乱。他们一次次途经这个水陆码头的小镇,大肆抢掠,见店铺里有什么就拿什么,见哪家富足就抢哪家。一天,幼小的我清楚地看到那些匪兵闯进我家“广昌绸布庄”,将贴有菊花、仕女花纸儿的“四君子”、“阴丹士林”等商标的布整匹整匹地抢走,陈列在橱窗里的丝绸锦缎也不放过,毛巾袜子更成了顺手牵走的羊,匪兵过后小镇一片狼藉,哭声震天。

桃溪镇延福寺


同样,在钱塘江面上也不太平。那是临解放前夕一个冬阳散照的中午,我随父亲乘坐钱江小货轮去杭州。当船儿行至富阳码头附近时,江岸上一群土匪边吼叫边追赶着要船靠岸,见船不停,便“砰!砰!砰!”地开枪射击,子弹呼啸着向货轮直飞过来。拖着数艘帆船的小货轮被迫在江中抛了锚。一时,江面上枪声大作,船上旅客大乱纷纷趴下躲避流弹。父亲脱下大衣将我盖上藏进货物堆里。过一会儿枪声渐渐停止了。在片刻沉静的间隙里有人向船窗外观望,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有几艘小舢板载着几个便衣竟向货轮划来……船上所有旅客眼看无处逃躲,只好听天由命。待到那几个便衣登上船,我从货物堆里往外张望,只见来人走近惊惶失措的旅客,向大家比划着说了些什么便匆匆返回舢板乘风破浪而去。接着,汽笛长鸣,小货轮重又起锚往杭州方向驶去。显然,那几个不速之客的来访给身处绝境的旅客吃了定心丸。人们在经历了一场虚惊之后仿佛忽然明白了什么,于是大伙儿争先恐后地拥向船头,凝视着那几艘在钱塘江水的微波里渐渐远去的小舟交头接耳议论开了。有的说:“噢!原来他们就是游击队。”有的说:“多亏他们救了货轮。”听到我们得救了,我迫不及待地从货堆里爬了出来,找到了父亲。连忙拉着父亲衣襟问:“爸爸!刚才上船的那些叔叔是什么人?”父亲神秘地附在我耳边小声说道:“他们就是四明山的游击队,幸好他们及时赶过来,否则我们都成了‘死蟹’一只!”

这是个十分特殊的大年三十除夕夜,也是全桃溪镇居民难忘的不眠之夜。漆黑的夜空下密集的枪声替代了迎春的爆竹声。到了后半夜,街巷里的大黄狗的吠声彼起此伏。随后,一阵杂乱的脚步声里从远处传来。有人在喊:“警察局起火啦!”我从睡梦中被父母叫醒,由于外面情况不明家里不敢点灯。我们弟妹们只好摸黑披上毯子躲进“八仙桌”底下,直到雄鸡报晓,枪声才停止了。过一会儿,传来了“咯,嘡嘡,嘡嘡嘡!天亮啰!”的熟悉喊声。这是驼背更夫为居民们敲响最后五更锣。在这万籁俱寂的早晨,他的喊声听来特别清晰,也似乎特别愉快。片刻过后,有人挨家挨户在敲门:“老板,解放啦!我们是解放军,不要怕!开门吧!”当时,我也不明白什么叫‘解放’,只觉得今日与往日不同,于是悄悄地将窗户拉开一条缝向外窥望,见街道上出现了许多穿军装背长枪的大兵,他们围坐在一起休整。还有人往墙上贴一张盖有鲜红大印章的布告和红绿标语。

小镇上空渐渐升起了炊烟,大胆的店家还打开了店门。父亲也出去了,傍晚,他带来许多解放军战士住进我家店堂后客厅和印花楼。于是,家里热闹了起来。父亲又派人挑去二担年糕、鱼肉、蔬菜给解放军过年。翌日,谁也没有想到归还装年货的空箩筐里竟留着一张字据和一沓钞票。历尽兵难之苦的母亲见到了感到十分惊异。

自从家里住进解放军战士,厨房的水缸总是被挑得满满的,天井里乱飞的白蚁也被大兵清除了,我和弟妹对他们心里有了好感,也渐渐地与他们亲近起来了。

那一年大雪纷飞,特别寒冷,小镇郊外水车埠旁有几间茅草屋,是一个卖菜老农的栖身之处。因房梁腐烂被大雪压塌。解放军战士知道后,立即派人顶着刺骨寒风,冒着满天大雪前往救助。正在街头卖菜的老农被人叫回,他惊愕之余当场向解放军战士跪下,并不断叩着响头,嘴里咿咿呀呀不知表达了多少感激话。原来刚从厚雪压着的屋梁下,由战士们抢救出来的一老一小,正是这个哑巴菜农的七旬老母和幼子。他们安然无恙!

自从来了这些解放军战士,江南小镇显得特别热闹又安宁。后来,我的小舅和他的几个同学,也参加了这支队伍。

窗外晨曦初露,部队要开拔了。老百姓从四乡八村赶来夹道相送,手里提着鸡蛋、板栗、山核桃争着往战士们怀里塞。我们一家人也融进了欢送的行列。

汽笛三声,钱江小货轮载着解放军战士们徐徐离岸,驶往荇水荷风的烟波江心。乡亲们依依不舍聚集在初春的晓风里,手执红旗送远客,拜托长风代送君。码头上的锣鼓、鞭炮、口号声响彻了水乡的黎明。

以上是孩提时代亲身经历的几件真实事情,我用心拾掇了那份已经遗落了很久的往事,编织起记忆的网络。如今,岁月虽已流逝无踪,可这些记忆依然如此清晰,挥之不去,忘却不了。

                                                                  (作者是我省越剧老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