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 17: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沈黎明

 

曾志的家国情怀

沈黎明

曾志.jpg

曾志

曾专与陶铸.jpg

曾志与陶铸

 

曾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宜章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5岁进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当时惟一的女学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她参加了党领导的湖南暴动,跟着队伍上井冈山,担任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

革命战争时期,曾志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舍得一切。”由于“左倾路线”的迫害,她曾6次蒙受委屈,6次受到严厉的党纪“处分”。两位革命伴侣夏明震、蔡协民先后为革命捐躯。为了革命,她将生育的三个儿子,两个送给老乡抚养,一个忍痛卖了100块大洋作了党的活动经费。1932年,曾志与在福州从事地下工作的陶铸同志结婚。不到一年,陶铸同志被捕入狱,5年音讯全无。尽管如此,曾志依然坚强地在闽东一带和叶飞同志一起领导游击战争。

曾志与陶铸育有一女陶斯亮。那是他们俩1941年在延安一段相对稳定生活期间的爱情结晶。1945年,陶斯亮刚刚4岁,根据党的需要,陶铸和曾志被中央派往东北沦陷区开展敌后游击斗争。临行前,曾志患了阑尾炎,需要做手术。她考虑到敌后斗争会很残酷,日后还有许多大仗要打,就提出同时做绝育手术。医生坚决不同意,她就耐心地劝说:“我已经属于党,我个人不会有什么后悔的。”医生还是不同意,她就要求组织给予支持。当组织征求陶铸意见时,陶铸用白纸黑字作了回答:“尊重曾志同志意见,同意。”于是,在陶铸的支持下曾志做了绝育手术。术后不久,夫妇俩就踏上奔赴东北战场征程。临行时,曾志恋恋不舍地把女儿陶斯亮留在延安保育院,交给了一位长征女红军杨顺卿照看,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她和陶铸向毛主席辞行时明确表示:“为了革命,决不考虑个人得失,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当时毛主席充满激情地赞叹道:“这才是陶铸和曾志!”抵达东北后,曾志任辽吉省委委员、沈阳市委常委兼职工部部长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陶铸从广东调到北京,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文革办公室主任。1967年1月,陶铸由中央“第四号”人物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保皇派”,被“挂牌批斗”。1969年 9月,陶铸已身患癌症,还是被流放到安徽合肥。曾志望着重病在床的丈夫,泪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顺着脸颊滚落下来。陶铸从身边拿出一张纸片递给曾志:“这是我最后送给你的一点纪念。”曾志打开纸片,只见上面是用钢笔写的一首诗——《赠曾志》。诗中写道:“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曾志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卷起,一针一线的缝到了衣服里……

陶铸走后不久,曾志也被遣散到广州,女儿陶斯亮为母亲送行。母女俩匆匆踏上南下之路。在半路中转时,她们突然得到陶铸在合肥去世的噩耗,母女俩要求见陶铸最后一面,却不被允许。

粉碎“四人帮”后,曾志出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工作期间,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参与组织了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与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使一大批老干部和科技人才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她坚持党的干部任用原则,为国家选拔、培养了很多人才。

1998年6月21日,曾志走完了她87年的生命历程。生前,她立下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中设灵堂;京外家人不要来,北京的任何战友不要通知……决不搞什么仪式,三个月后再发消息,且不要写简历生平。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我曾工作过的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的树林里,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

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欢乐、忧伤和祖国的命运始终融合在一起,必定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曾志就是这样一位始终不忘初心,以国事党业为重的女革命家。她的风范长存,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