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1 10:5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少衡



·“重温党史 不忘初心”专题·

昨日的战场

——记南靖决战

 

杨少衡

 

 

前往石鼓仑的路途并不遥远,走到却也不太容易。那一天我们乘车到了八一希望小学门口,前方已无车行之路,只能弃车改搭摩托,沿山间蕉园小道,翻沟越坎曲折上行。一直开到摩托车也走不动的地方,大家下车步行攀爬。时恰有一条天然气输气管道在这一带施工埋设,巨大的输气钢管和深沟阻断上山的小道,我们踩过泥泞,下沟上管,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务求登上石鼓仑。

这里属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内洞自然村。这座山岭上有一条古道十字交叉点,为当年交通要冲,山岭以此得名“十字岭”,因闽南语谐音,又称“十二岭”。石鼓仑是十字岭的一个险要山包,满山郁郁葱葱,长着茂密的柯树林和竹林。山头上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还能看到旧日战壕、工事、掩体的遗迹,有高高低低或立或卧的巨石散布其间,其中一块石头上刻着两行字:“十字岭石鼓仑,红军攻克漳州主战场”。

八十多年前,有一场恶战在这里打响,其影响深远,至今还常为人们提起。据相关资料记载,1932年4月19日拂晓,红军第一军团第四军12师36团对石鼓仑发动攻击,遭遇国民党守军49师146旅的强大阻击火力。守军凭借遍布山脊的战壕、暗堡,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据险固守,步枪、机枪猛烈开火,阵地前沿弹如雨下,一片火海。处于攻击队伍前列的36团尖刀连战士们顶着弹雨攀登陡峭山坡,自下而上对敌阵发起强攻,一直打到逼近山头的敌阵前沿。这里地形分外险峻,进攻部队意外遭遇鹿砦。敌军阵前的鹿砦由尖竹、铁三角等障碍组成,对只穿着草鞋的红军战士们而言,脚下这片鹿砦的杀伤力堪比天上瓢泼而下的弹雨。红军战士们排除万难顽强战斗,对着石鼓仑山头敌阵发起一轮又一轮冲锋,无奈每一次冲锋都受挫于陡峭的地形、坚固的敌军阵地和敌军的强大火力。战士们前仆后继,一批批倒在山头下。阵前指挥攻击的团政委田桂祥牺牲,尖刀连连长刘德山牺牲,尖刀连党代表(指导员)王辉球在作战时被敌军子弹击中,倒在阵前不省人事。待王辉球被抬下战场救醒时,石鼓仑战斗已经结束,尖刀连非死即伤,基本打光。

数十年后,1955年,王辉球成为开国中将,后曾担任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沈阳军区政委。1995年,王辉球将军因腹痛不止被送入医院,医生在他的胸隔膜上发现一个硬币大的弹洞,梗阻的肠子通过这个洞顶破胸隔膜进入胸腔。根据弹洞分析,当年那颗子弹是正面射入右胸,穿过胸隔膜,从后腰出来。这处旧伤发作让王辉球将军肺部功能严重衰退,而后他没再走出医院,直到2003年辞世。王辉球将军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许多战斗,只在南靖决战中受过重伤,在他体内潜藏的弹洞是当年石鼓仑作战的遗存。这场战斗让王辉球将军难以忘却,他回忆说:“在战斗初期,伤亡很重。从我们团(小团)来看,3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加上团直属队,共600多人,战斗结束时仅剩下200多人。其中,我们连损失最大,全连140多人,牺牲了近百名同志,生者只有30多人,且大部分是伤号。”

我对十字岭和石鼓仑这场恶战早有了解。早年我在家乡漳州工作期间,曾参加过纪念红军进漳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相关活动,按职责要求做过一些宣传工作。离开家乡到省城后,我对红军进漳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章也一直十分留意。这些经历让我对石鼓仑耳熟能详,但是以往却从未到过这个旧日战地,因此难免心存遗憾,总希望有机会一往。这一次,借参加“走进南靖”采风创作活动之机,心愿终于得遂。站在石鼓仑山头,看着满山青翠,耳畔似又听到当年的枪声,心中感慨无尽。

石鼓仑及其周边的这场战斗后来被称为“南靖决战”。此战之后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0日发动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蒋家王朝宣告覆没。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大决战,接连打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每次大战中解放军歼敌都是数十万之巨。相比之下,当年的南靖决战战事规模小多了,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它却不能被忽视。作为红军时期著名的“漳州战役”的关键一仗,南靖决战在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同样占有辉煌一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一段时间国内外形势非常复杂。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大举侵略中国,国内抗日浪潮高涨。国民党当局顽固坚持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外敌,对红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围剿”。此时中共临时中央却被“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控制,毛泽东及其正确路线被排斥。1932年1月,“左”倾机会主义领导把红军集中起来攻打江西赣州,试图夺取中心城市,“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赣州战役历经月余,红军受挫,未能打下该城,不得不撤离,何去何从成为一大问题。毛泽东审时度势,力主红军向东发展,进攻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福建,“直下漳州”。当年3月,红军一、五军团合组为红军东路军,4月10日攻占龙岩,兵锋直指漳州。时国民党军49师踞守漳州,该师师长张贞本是地方军阀,号称“闽南王”,盘踞漳州及其属县多年。张贞部在漳州整军备战,从蒋介石手里得到大量武器弹药,还修筑机场,配有数架飞机,以防备红军。南靖地处龙岩与漳州之间,红军从闽西进入闽南必经南靖。南靖与漳州城之间横亘着一座天宝大山,这座大山是漳州门户,翻越过去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漳州平原。张贞部下花大力气,早早在天宝大山各险要地段大小隘口布下重兵,挖战壕、修地堡,构筑大量工事,还放火烧山,将阵地前的林木焚毁,以防红军借之掩护。张贞部试图凭借天宝大山防线顶住红军进攻,让红军止步于漳州。十字岭石鼓仑位居天宝大山险段,岭上有山道通往漳州,为张贞部布防一个要点。能否打下石鼓仑事关实现东路军战略意图全局,因此王辉球及其战友们在地利、火力均处劣势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不惜付出惨重牺牲。

当年红军南靖决战的部署分主攻佯攻两方面,红一军团15军部署于左翼,在扼漳龙公路咽喉的宝林桥一带进行佯攻,牵制张贞部主力,红军主力的主攻方向则在右翼十字岭一带,由罗瑞卿所在的红四军担任主攻,从正面进攻十字岭、风霜岭敌阵。主攻打响后,石鼓仑的激烈枪声牵动了红军东路军的最高层指挥人员。东路军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于设在南坪、内洞之间的寨前山前沿指挥部指挥作战。有一个人站在寨前山顶侧的墓仔顶上,密切关注前方石鼓仑战事变化,掌握应对。这个人就是毛泽东主席。他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率领东路军,亲自指挥了这一场决战。

在王辉球和他的战友血洒石鼓仑,尖刀连大部阵亡,红36团攻击受挫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亲临寨前山前沿指挥部调兵遣将。红军迅速改变战术,指挥部急命红四军11师进攻十字岭左侧后的五峰山。这座五峰山地形更加高耸险峻,南坪村一位当地群众为红军攻击部队当向导,沿曲折小路,攀悬崖翻山岭插到五峰山,抢占了制高点。而后红11师从五峰山往下打,与红12师夹击石鼓仑。石鼓仑守军发现侧翼失守,顿时军心动摇,顶不住红军的两面猛攻,匆匆逃离阵地。其后兵败如山倒,天宝大山防线土崩瓦解。红四军与红五军团之红三军合围驻天宝的敌146旅指挥部,敌旅长王祖清临阵逃脱,副旅长魏振南被生擒。红15军突破敌左翼,占领时南靖县城所在地靖城镇,敌145旅旅长杨逢年割须弃袍泅水逃跑,其部大部分被歼。

南靖决战胜利奠定了漳州战役的胜局。在天宝督战的敌49师师长张贞心知大势已去,即乘车逃回漳州。而后仓皇逃离漳州。为轻装逃命,张贞不惜将十多万光洋丢弃倾倒于九龙江中。4月20日,红军东路军进入漳州。漳州战役大获全胜,红军东路军歼敌4个团,缴获大量军事装备和物资,其中还有两架飞机,是中央红军第一次拥有。闽南重镇漳州向称“鱼米之乡,花果之城”,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富饶的漳州平原为红军提供了大量后勤补给与兵源,闽南红色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开辟与发展,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漳州为红军攻占的消息震荡四方,让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影响深远。

红军东路军占领漳州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东进的战略目标,于当年5月28日回师中央苏区,再次越过天宝大山,经由南靖返回闽西。漳州战役中进出南靖的这支红军队伍当年战绩非凡,日后将星璀璨。据相关资料,1955年授衔的解放军开国将军中,有100余位将军参加过当年的漳州战役。担任党政部级以上领导的也为数众多。新中国成立后,其中许多位将军和领导曾经重返旧日战地,漳州战役在他们的回忆文章和回忆录里被屡屡提及。1983年5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组织部部长宋任穷曾经到南靖寻访他当年书写于靖城的红军标语。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是漳州战役的亲历者,他对自己战斗过的这个地方情有独钟,于20世纪90年代定居于漳州。我在家乡工作期间曾多次登门探望拜访过他,这一次寻访旧日战地,又在设于此地八一希望小学的纪念室看到他亲笔题写的名匾:“漳州战役南靖决战纪念室”。在石鼓仑战斗中英勇战斗九死一生的尖刀连党代表(指导员)王辉球将军在1964年写下一首诗,纪念那一次战斗:“忆往昔青山处处埋忠骨,烈士鲜血点关山。看如今碧柏青松百花艳,战友音容又重现。”

我在石鼓仑山顶上看到了王辉球将军的这首诗,它被刻写于一块大石头上。在旧日战地读这首诗,耳边似乎又响起震耳欲聋的枪声,眼前似乎又跃动着当年红军战士的战斗身影。透过茂密的林木,我看到昨日战场的天空将星闪耀,也看到一排排倒在阵地前鹿砦边的烈士们,以及当年打开家门迎接红军、为红军当向导引路、在红军离去后为保护红军标语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南靖当地群众。他们以及他们所做的一切不会被遗忘,昨日战地今日登临依旧令人感觉震撼。

离开石鼓仑时天降小雨,一行人沿天然气管道工地陡坡冒雨下行。同行访旧的蔡建南同志告诉我,当年决战前夕,南靖一带下了不少雨,河水暴涨,红军沿河探水,拉绳索过河,这才逼近十字岭,打上石鼓仑。蔡建南同志是当地党史专家,对当年南靖决战的方方面面了解得特别周详。领我们上山的南坪村老支书陈荣金和现任书记陈子添,以及南靖县文联的吴鸿璋同志介绍说,当年红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如今遍布蕉园,经济发展,和谐安宁。在当年为红军决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南靖当地,我时时感受到红军的革命精神已经化作这里的一个精神资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昨日战地今朝欣欣向荣,当年烈士们九泉有知,当为之欣喜。

(本文原载于《烽火回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