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5:4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思翔

 


·“重温党史 不忘初心”专题·

振成巷发出惊天春雷


林思翔


 

在漳州芗城古城区有一条振成巷,巷不长也不宽,商店稀疏地散落巷头巷尾,尾端直通大路。这是一条极为普通的古巷。古巷有一条横向的支巷,夹在两道高墙间,因其只有不到两米的宽度,虽仅几十米长,却给人以幽深感觉。巷道尽头是一座闽南风格的两层楼房,楼不大,楼上楼下各三个房间,均以红砖铺地。上下层都开有四个长方形窗户,像眼睛一样注视前方。楼房黛瓦粉墙,典雅庄重。楼置空坪边,虽不高,却给人以鹤立鸡群般雄伟挺拔之感。空坪上一株米兰树高高挺立,树冠浓荫撑起半边天,给楼院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

这座现为振成巷32号的普通楼房,90多年前发生了一件极不普通的事情—1927年12月初,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这里成立。临时省委的成立犹如暗夜里发出的一声惊天春雷,响彻八闽大地,给水深火热中的福建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这声春雷在漳州轰响不是偶然的,她是漳州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反对帝国列强和封建军阀黑暗统治的必然。

漳州地处闽南平原,与泉州、厦门、汕头接壤,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片丰庾的大地,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这里的人民便开始了此起彼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20世纪后,革命斗争更加波澜壮阔。1918~1920年漳州曾经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闽南护法区”首府。那时,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北京五四运动的影响促进下,“宣传新文化,建设新社会”成为漳州护法区的时尚。护法区在漳州创办的《闽星》半周刊和《闽星》日报以及“新闽学书局”,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孙中山、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陈铭枢等都为它写过文章。《闽星》半周刊的文章,除阐释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外,有相当部分是介绍苏俄十月革命和马列学说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使漳州一度成为“中国南方革命中心”。

在孙中山的指导和支持下,在五四运动潮流的推动下,“闽南护法区”取得了可观的革新业绩,不仅赢得国内舆论的很高评价,而且吸引了众多著名人士、团体慕名前来漳州访问、参观。北京学联、北京大学学生以及北方学生也经常派代表来漳州参观学习。闽南护法区的一系列活动,同时也引起国际上的注意,尤其是受到苏维埃和共产国际的关注。1920年4月底至5月初,列宁信使波达波夫将军来到漳州,向“护法区”负责人面交列宁亲笔信,表达列宁对中国革命的关怀,对护法区的敬佩和鼓励。并请波达波夫转达,要护法区多做农民运动,注意发动群众等。

1923年后,集美学校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学生运动。此后进步学生经常来漳州宣传革命真理,传播革命火种。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漳州青年学生、工人和店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还成立了“漳州学生抗敌后援会”。组织千余名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并发动罢市、罢工罢课斗争。

在这个时期,漳州的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进步师生阅读《向导》《先驱》《团刊》等进步刊物,学习与研究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并在报刊发表文章,针砭时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1926年12月23日,漳州二师建立共青团漳州支部,季永绥担任支部书记(后由邱启明、王德任书记)。共青团漳州支部的建立,使漳州青年运动有了较快的发展,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6年底,共青团漳州支部首批发展的团员转为党员,中共漳州支部正式成立,书记翁振华,组织委员季永绥,宣传委员谢志坚,党员李联星、农光、罗轩恺、罗庄忠、唐学溥、许土淼、王占春、曾宗乾、郑静庵、陈成德、邱岩明、黄烛光、林义民、李兆炳。此后,伴随着北伐军入闽的大好形势,各地工农运动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

当时闽西南地区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中共广东区委,为加强领导,有效指导工农革命,决定建立闽西南党组织统一领导机构—中共闽南部委,指定中共广东汕头地委书记罗明担任书记。部委机关设在漳州。中共闽南部委建立后,迅速在闽西南发展党的组织,至1927年初,中共闽南部委领导下的党组织已遍及闽南、闽西各县。据不完全统计,党员人数达274名,其中漳州103名。

此时,根据部委决定,各县举办工农运动讲习所,培训工农运动骨干。漳州农工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漳州工运领导许土淼,平和暴动的主要领导成员朱思、朱赞襄,漳州南北乡著名农民运动领袖、闽南红军游击队创始人李金发、王占春等都是工农运动讲习所的学员。

中共闽南部委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是有所警惕的。1927年3月25日,部委书记罗明参加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召集的中共福州地委和中共闽南部委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后回到漳州。海澄县共产党员陈剑垣专程送来一份台湾的日文报纸,该报有一篇文章,标题为《蒋介石即将发动反共政变》,文章由通晓日文的翁振华翻译后,中共闽南部委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会上,罗明联想到他担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时,周恩来、陈延年曾于1926年10月在广州与他谈到要警惕资产阶级新右派叛变革命和发动突然袭击。于是,与会同志经过讨论决定,要加紧做好应变准备,立即向各市县有关负责同志通知,提高警惕,注意提防敌人搞政变,在组织上务必加强秘密工作。

4月下旬,反革命事变已接二连三在福建各地发生,形势十分严峻,而上级党组织应对指示又未下达。为了防止反革命事变扩大到各县,减少革命力量损失,中共闽南部委在漳州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有计划、有准备地领导工农和学生进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并提出了四条应对措施。及时指明了如何保存革命力量,坚持开展革命斗争的方向。中共闽南部委在未完全丧失革命阵地的同时,主要力量转入各地农村,不但把闽南、闽西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基本上保存下来,而且在农村发展壮大。这是中共闽南部委对福建革命的重要贡献。

1927年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各地党组织进一步遭受破坏。中共中央以为福建党组织也受到严重破坏,便于8月初先后派福建籍党员陈明(陈少微)和陈昭礼分别到闽南和闽北恢复与整顿党的组织。他们到漳州后,了解到闽南部委机构还完整保存着,各负责同志也未遭逮捕,特别是部委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采取了积极的应急措施等情况后,颇为高兴,要求尽快召开大革命失败后闽南特委第一次全会。

1927年8月中旬,中共闽南特委在南靖宝林举行闽南特委第一次会议(此时改部委为特委,9月又改称闽南临委)。陈明传达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并介绍时局情况;罗明介绍大革命失败后闽南党的工作情况。会议确定以农民武装推动减租减息和反抗烟苗捐的斗争,并在条件成熟时,举行武装暴动的方针。会议选举和充实了闽南特委会,选举陈明为书记,同时成立共青团闽南特委会,书记刘瑞生。这次会议为党在闽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做好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为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闽南的贯彻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在这里举行产生临时省委的联席会议创造了条件。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闽南党的工作。8月6日曾致信广东省委,指出闽南党组织设立临时委员会,书记罗善培(罗明),组织罗筹添(罗秋天),宣传陈少微(陈明),受广东省委领导。并特别指出,“党的中心工作问题是如何组织农民,如何武装农民,使他们能够自己起来用暴动的方式夺取政权。”10月15日,中共中央向闽南临委发来指示信,决定“闽南闽北应即合并组织一临时省委”,归中央直接领导;并指示“闽南各县依目前的主客观条件,应立即开始暴动起来”“并须实际领导工人群众实行斗争”。12月1日,中共中央又致信闽南闽北临委,要求在年内建立福建临时省委,统一全省党的领导。

根据中央指示,闽南临委邀请闽北临委负责人于1927年11月21日,在厦门召开联席会议,经过协商,推举陈明、林熙盛、王海岸、邱泮林、陈昭礼、葛越溪、潘作民等7人组成大会筹备委员会,确定下一次联席会议于12月1日在漳州召开。

开会的地点选哪里好?最后确定选在今振成巷32号的李山火家中。这座小楼是祖籍龙溪的台湾彰化实业家李山火的房产。民国初期李回漳州投资办农场,他与台胞中共党员翁泽生关系较好,受其影响,思想进步。1926年底,中共漳州支部就在这里成立,翁泽生被选为书记。1927年4月中共闽南特委做好反革命政变应变的重要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10月中共漳州县委书记刘乾初和王德也曾在此居住,还在这里接洽来漳参加党的负责同志会议的代表。这个场所既保密安全,又便于疏散,故决定在此开会。

因天气等原因,会议推迟于12月2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闽南、闽北临委及福州、厦门、漳州、龙岩、建瓯、漳浦、同安等地党组织负责人20人,另有共青团代表1人。惠安、南安、莆田、平和等县代表因交通受阻未能到会。2日至3日,与会代表举行预备会,规定大会议程,推举陈明、陈昭礼和罗明为大会主席,决定由陈明、陈昭礼、罗明、孟坚(孟用潜)、葛越溪组织起草委员会,准备大会报告和讨论安排等各项事宜。

12月4日,中共福建各级负责同志联席会议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大会正式开幕。会议首先由各负责同志作党务、工运、农运、军事运动等10个报告,接着代表们详细审慎地研讨了政治任务、组织、宣传、暴动等12个问题,最后通过了《福建各县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关于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告全省同胞书》《福建政治现状及目前工作大纲》等决议。

12月5日,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陈明、陈昭礼、罗明、林熙盛、王海萍、蔡珊、李联星、葛城溪、陈祖康等9人为临时省委执行委员,陈明、陈昭礼、王海萍、罗明、林熙盛为常务委员,书记陈明(后罗明),组织部长陈昭礼、宣传部长王海萍。大会决定临时省委机关设在厦门。会后,临时省委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工人领导的指示,增补许土淼、翁永康为省委执行委员,增补许土淼为省委常委。

与此同时,福建各县共青团会议也在漳州召开,成立共青团福建临时省委。孟坚为书记,刘端生为组织部长,陈柏生为宣传部长。

中共福建各县负责同志联席会议提出了党的目前任务:在乡村方面,只有领导农民、散军向暴动的路上走,一直实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夺取政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杀尽地主豪绅。在城市方面,如厦门、福州、漳州、泉州等处,组织秘密的或公开的工人工会,经常作经济的政治的斗争,以团结巩固党的力量,为武装暴动巷战作准备。在兵运方面,十一军的兵士大部分是经过很好训练和宣传的,里头有不少觉悟的分子;在新编军、海军、散军之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因此要扩大党的宣传,动员士兵参加革命的组织,帮助工农革命,形成工农兵的大联合。会议号召各级党部和党员同志,“应该更勇敢地担负起这个责任,完成我们历史的严重的使命。”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成立,是福建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壮举,它为福建实行工农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此以后,福建各级党组织直接受临时省委(1928年8月正式成立福建省委)的领导。

这段时间,为加强各地党组织的联系,加强省委与中央的联络,福建临时省委在漳州建立省委交通站,与广州、香港、上海有直接的交通往来;并先后在漳州出版省委机关报《红旗》和《烈火》等报刊。漳州各县有区委6个,支部35个,党员数近300人。

中共临时省委成立后,即派出干部到重要地区巡视,传达省委指示精神,指导工作,帮助开展武装斗争。

在省委执委李联星的指导帮助下,漳浦党的工作再次活跃起来。针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强取豪夺,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由于党组织深入乡村,向农民宣传党的主张,坚持减租减息斗争,很快取得农民信任。1928年1月初的一天夜里,漳浦张坑乡20多位农民来到马坪小学,听老师讲解土地革命和党的主张后,要求介绍他们入党,成就了一段福建党史上有名的“漳浦农民黑夜成群寻找共产党”的佳话。1月10日,漳州马坪农会一千余名农会会员在党支部领导下,挥动着写有“农民协会万岁”“反抗烟苗捐”的小旗,带着田刀、锄头柄、土枪、土炮,浩浩荡荡开往佛昙镇,包围了烟苗捐征处。遭烟苗所开枪镇压,造成马坪农民一死一伤。农民以土枪土炮还击,弹药完了掷石头,直到石尽才撤。在漳浦农民抗捐抗税斗争的影响下,漳州、海澄、南靖的农民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捐斗争。漳州各乡农民纷纷要求组织农会,“会员约八千人,有农民支部一个,可以公开宣传土地革命、共产主义。”在省临委的推动下,闽南工农运动再现高潮。

1928年2月10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重申党的工作中心是“领导工农贫民,一致起来暴动,从各地各个暴动中,发展到联合成一个总暴动”。并加强对四个暴动区域的领导,特别强调第一暴动区(龙岩、永定、平和)和第二暴动区(漳浦、海澄)要首先暴动起来。会议还决定临时省委机关暂时搬到漳州。

平和长乐乡地处平和县西北部偏僻山区,地势险要,群众基础好。省临委成立后,罗明与谢景德等到平和,部署平和县委积极做好武装暴动工作。2月4日,平和县临委利用长乐一带群众一年一度赴“十三坪”(庙会日)之机,组织武装示威,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号召群众“起来反抗捐税,驱逐县署委员、警队”,并当场惩处向群众强征捐税的曾子丹等人。翌日,县工农自卫军常备队又在长乐的建南、下翰等村拘捕土豪劣绅,没收其财产分给群众。2月24日,平和县临委召开各支部和县农会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武装暴动问题,决定“率领群众,实行暴动”,在党内设立暴动委员会,朱积垒任总指挥,罗育才为副指挥;正式成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朱积垒为团长,王炳春为参谋长,朱思为副官长。还决定了暴动的有关事项。福建临时省委接到报告后,批准了平和暴动的部署,并派李任予和刘瑞生前往平和,传达省委指示,要求平和县临委切实估计形势和对方的力量来决定斗争的步骤。

根据省临委的指示,为充分做好暴动准备,平和县临委把暴动时间定为3月8日,并对攻城方案作进一步研究。3月7日下午,平和县临委和暴动委员会召集参加暴动队伍共1000多人,在长乐乡庵边村举行誓师大会,宣布武装暴动开始。当晚,暴动部队高举鲜艳的有镰刀铁锤标志的红旗,分三路向县城进攻。3月8日晨,队伍在朱积垒的指挥下同时攻城。顿时,号声、枪声、火炮声、喊杀声惊天动地。国民党警备队、保安队猝不及防,仓促应战,被暴动军队击毙十余人,其余的仓皇逃窜。暴动部队攻占县城后,即砸开监狱,救出被捕农友和南昌起义军的一批伤病员,焚烧县署和监牢,组织街头讲演、张贴标语,开展宣传,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分给贫苦群众。而后队伍撤回长乐山区,在闽粤边界坚持游击战争。

3月12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共青团福建省委得知平和暴动后,向全省发布《为平和暴动告工农民众》,赞扬平和暴动“是全福建暴动的先声,是福建空前的壮举,是全福建工农平民自求解放的信号;号召全省工农群众行动起来,为解放自己而继续奋斗。”还发布《平和暴动宣传大纲》,向中共中央报告,指出平和暴动是“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是“整个中国革命潮流的一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此后,福建各地先后爆发了农民暴动,福建土地革命战争飞速发展。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出罗明、许土淼参加会议。罗明赴会期间,陈祖康代理临时省委书记,不料陈祖康叛变投敌,遂由刘乾初主持临时省委工作。陈祖康拉拢党内一些不同意实行土地革命的人组建非国民党也非共产党的组织—“第三党”,煽动农民。为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土地革命胜利的信心,从1928年6月开始,临时省委就展开了一场反“第三党”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驳“第三党”谬论,肃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在这过程中,许多党员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省临委执委李联星,因“第三党”告密,被反动军阀张贞部下军警逮捕,他坚强不屈,英勇就义。中共龙岩县委书记罗淮盛、中共漳州县委常委陈辰同也先后被“第三党”出卖而牺牲。

1928年8月26至27日,在中共中央巡视员郑超麟的帮助下,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厦门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福建省委,刘乾初当选为书记,谢汉秋为组织部长,陈昭礼为宣传部长,罗明为省委候补书记。至此,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结束了历史使命。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0个月,却在艰难时期开创了福建党的工作,功不可没,永载史册。如今,90多年过去了,在暗夜里发出惊天春雷的省临委成立地振成巷32号小院里黛瓦粉墙的楼房,依然静静挺立;楼前那株米兰树,越发葱茏茂盛,散发出阵阵幽香。这院落,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一拨又一拨的晋谒人流,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以虔诚的心情,寻找先辈的出发源头,解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

(本文原载于《烽火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