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上一朵黄花
冯超骧像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其深远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中国三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体,也为后来的共产党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前奏,七十二位先烈,葬于广州市郊的黄花岗,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由来。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闽籍烈士有20多位,冯超骧便是其中的一位。
冯超骧,南平人,名敬,字雨苍,号郁庄,1886年(清光绪六年)生于延平府南平县城关,其父冯福保,原任延平协营把总,后奉调福州军门,超骧随父来到福州。
冯超骧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孩提时,他与坊间顽童玩军事游戏时,他常被推为首领,舞枪弄棒指挥小伙伴们进行操练,起立、卧倒、匍匐前进,俨然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军。
有一次,超骧见到一些清兵耀武扬威随意打人抓人很是气愤,就组织一帮少年在路边等候。不多时,果然见两个清兵外出滋事,超骧一声招呼,众少年呼啸而上,将这两个家伙按在地上痛打一顿,最后还不解气,又把他们推下路边池塘。乡亲们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责备他们,还翘起大拇指说他们个个是好样的。
冯超骧10岁入学,他天资聪颖,不但熟读四书五经,还写了一手好字,父老乡亲们都称赞说:“是儿早聪、举止不凡,日后必成重器”。成年后,他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对清廷腐败无能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深感绝望,决定从军报国。他说:“昂藏七尺躯,生此国破家亡之日,当赴战场执锐杀敌。如幸,当立马昆仑,扬国武威;如不幸而玉碎,亦是男子汉大丈夫所为,那里能尹晤读书,作孱弱书生的酸腐态,坐待为奴隶乎?”
冯超骧对革命道理有深刻的理解。他说:“革命乃诛残伐罪,救民于水火之中,正如古时汤武伐纣一样。今日中国诚非此莫救。”在学堂里他与同学赵声(广州起义时任总指挥)一起鼓吹革命,在同学中反响很大。
冯超骧十分明白,社团活动对革命工作的重要性。从1901年起,他组织、参加了许多旨在推翻清廷的各种社团组织。如,益闻社、爱国社、桥南公益社、文明社、福州说报社、共和山堂 、汉族独立会、学生联合会等会社,在这些社团活动中,他和林斯琛、刘元栋、黄展云(黄白水表弟)等人一起参加了反清组织“三合会”,并策动学生们成立了著名的“十汉团”,这个组织中的成员陈与燊、陈更新后来均是黄花岗烈士。
1905年春,冯超骧与郑祖荫、林觉民等人秘密组织“汉族独立会”,该会原先所定的任务是:“武装起义,使福建摆脱清廷羁绊,独立一国,树立全国革命之先声。”冯超骧是会务的领导成员。
1906年夏,他在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主盟人林斯琛的主持下,以孙中山的誓言宣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矢忠,有始有卒”为信条,愿为革命肝脑涂地,决不后退。
广州黄花岗烈士墓
1907年,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冯超骧等人一起考入马尾长门要塞炮术学堂。有人问冯超骧为什么不去当官而去炮兵部队当个小小的“协军校”;他说:“军校虽小,可望为将,一旦军权在握,要使逆胡正马不返也。”他的最高理想就是驰骋沙场、杀敌立功,功名利禄在他眼里如粪土也!
1911年,林斯琛在厦门叫林觉民到冯超骧家传达设法阻止福建军队援粤的十万火急军务。林到冯家方知此时冯父已经病危,冯母早已去世,家里妻弱子幼,冯超骧实在脱不开身,林觉民就劝冯暂缓启程,但冯坚决要立即动身,并说:“吾意决定!国事公也,家事私也,吾爱父之心何尝不百倍于人,顾此时当舍私从公,吾宁负父之大罪,不敢失此千载之机,而沦为亡国奴也”。冯父福保也在病榻上撑起身子对冯超骧说“儿第去,为国努力,勿以我为念。”临别时,冯妻陈氏含泪说:“君此去万一不幸,三月而后妾当投怀相从于地下”。冯超骧含泪劝其妻说:“此法不可,家中上有老病之父,下有幼小兄弟。我死罪已不可免,卿若复尔,则仰视俯育,托之谁乎?”生离死别的断肠话语,令在一侧的林觉民泪流满面,不知应该如何劝慰。
1911年4月17日,冯超骧在赴港途中,惊悉父亲离世噩耗,痛哭失声呕血于盆。他悲恸欲绝地说道:“父死,我不能独生于世,此去即幸而捷,事成之后,吾必自刎以谢吾父在天之灵”。抵港后,他与来港的闽省志士相聚一堂商议起义之事。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清晨,便同宋教仁、方声洞、谭人凤、林觉民、陈与燊等人以及在港的其他同志一道潜入广州,下榻于吴玉章开办的“吴老翁公馆”。
当天下午3点多,冯超骧与起义大队人马组成两路选队。第一路130余人由黄兴带领,负责攻打两广总督府,第二路由林文任为先导,冯超骧和吴适殿后。下午5点30分,攻战总督府的战斗正式打响。冯超骧奋勇当先,拼死搏击,但在转攻机械局等处时,在东辕门遭到水师提督李准卫队的围攻,冯超骧等义士虽拼命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超骧身上多处中弹而壮烈牺牲。
广州起义失败半年后,即1911年8月,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福建也于11月9日光复,当日在福州上空升起了一面象征全国十八省光复之义、缀有十八个星的旗帜,这面胜利的旗帜是冯超骧、林觉民、刘元栋三位烈士的夫人于起义前夕秘密赶制出来的。
1911年11月17日,闽都督府成立,接着福州各界在南校场(南门兜)召开“黄花岗福建烈士追悼会”,会后对烈士的遗属进行了抚恤。
冯超骧有兄弟三人,其兄冯绍骧为清秀才,精音乐、喜南词。其弟冯幼骧,超骧就义后便不知去向。超骧有两个儿子俱夭折,妻陈氏便以其甥为嗣,名冯葆共,现居台湾。
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在福州明伦堂接见了包括冯超骧夫人在内的黄花岗烈士遗属。当时南平政府还将冯超骧故居所在地的路名即“梅山寺坊路”改名为“超骧路”,将平和镇改为“超骧镇”,冯超骧烈士是黄花岗上的一朵黄花,是福建人民的光荣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