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11:5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元健


真正的铜墙铁壁

李元健

毛泽东曾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这句话用在当年为红色秘密地下交通线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群众身上,最贴切不过了。在这条红色交通线上,广大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交通员、护送干部、运送物资、搜集情报、望风放哨……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的曾三同志曾深情地说:“红色交通线是交通员用双脚踩出来的,用血汗浇灌出来的。战斗在这条秘密交通线上的广大交通员和革命群众,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百折不挠,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们置生死于度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为保守党的机密不惜流血牺牲,他们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无名英雄。”

如果说交通员是交通线这条大动脉上最活跃的细胞,那么广大革命群众就是赋予这些细胞充沛生命力的血液。党的地下交通站和当地革命群众是休戚相关的。交通沿线设立的大站、中站、小站,在广大革命群众的掩护下,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艰巨任务,谱写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1929年9月17日,毛泽东因“打摆子”(即患疟疾病)在永定金丰大山牛牯扑搭建的草寮疗养,还饶有兴致地给草寮写了个横匾:“饶丰书院”。在当地民间医生吴修山的治疗下,病情迅为好转。当天下午,反动民团六七百人突然扑向金丰大山围剿。眼看敌人已经迫近,毛泽东由人扶着向山上转移,可重病在身行动不便,敌人越来越近,这时身材比毛泽东矮一大截的当地群众陈添裕背起毛泽东就往山上跑,一口气竟跑了10余里路,远远地甩开了敌人的追剿。

危险过后,毛泽东把陈添裕这个名字端端正正地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事后,毛泽东对一起从井冈山下来的曾志(新中国成立后任中组部副部长)说:“看起来我这个人命大,总算过了这道‘鬼门关’。”1949年开国典礼前,一张中央政府寄来参加开国大典的请柬,送到了当年救了毛泽东的牛牯扑革命群众陈添裕手中。

青溪是汀江岸边的一个小镇,地处通往中央苏区的咽喉要道——赤白交界的“虎口”部位。自从党组织在此设立了交通中站后,一大批革命群众为了地下交通线的畅通,为了地下交通员的安全,置个人与家庭的安危于度外,出生入死,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在青溪,水运比较发达,一直坚持参加护送党的干部、交通员和物资的船老大,就有20多户。遇有大批量的物资需要转运时,在当地党组织的组织下,常有多达二三百人的群众踊跃参加运输队。

扁担、竹竿、绳索、麻袋,就是武器。他们经常是一个晚上披星戴月,辛苦跋涉百余里,将物资送到永定苏区。风雨无阻,日夜兼程,这一切都发自人民群众内心对革命的拥护、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931年春的一天,上海派出一位交通员要到中央苏区去,时间紧迫。青溪交通站找来了老关系户余虎头,请他出船接一趟“客人”。

余虎头是青溪村人,30多岁,因身体健壮、虎头虎脑的,乡亲们平常都叫他“虎头”。当时余虎头家中七旬老母重病在床,他正要出外请郎中,听到又有“客人”要接,二话没说便拿起撑竿跳上船。

“官路上白狗子搜查得厉害,走水路还是比较稳当的。”余虎头轻声对交通员说,他似乎看出这趟用船的目的。

挺立船头上的余虎头将撑杆往岸上一点,船缓缓驶入江心。余虎头望着村口的反动民团团部和山边的一个个碉堡,气愤地骂道:“白狗子的枪杆能横在官路上,总不能横在咱心头上,看他们还能横行多久。”

3月,一个风雨交加的上午,一名交通员在上海南京路与福州路间的浙江路上一家小旅馆住下。疲惫的交通员竟把看完的文件粗心大意地忘在被子里。午后,收拾房间的店小二整理被子发现了这份文件,他没有声张,而是小心地将文件隐藏好。待交通员回旅馆时,暗暗告知整理房间时的情况,并将文件取出交还交通员,并叮嘱说,旅馆中有国民党,文件一旦被他们发现那可太危险了。还说前段时间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结果把那人给抓去了。

桃坑交通小站位于与青溪交界处,是通往中央苏区的必经之地。桃坑的20余户人家都是贫苦农民,他们都是革命的“堡垒户”。

1932年秋的一天深夜,中央交通员熊志华护送无线电台来到桃坑,家住交通小站旁边的梅芳嫂又过来帮忙接待照应。当她在不远处河边洗完菜端着正要往回赶时,猛然间发现一群敌兵正借着夜幕的掩护,端着枪,鬼鬼祟祟地朝着交通小站包抄过来……

已经不到50米了,从河边跑回交通小站报信显然已来不及了,只见梅芳嫂急中生智地把手上的铜盆猛地往路旁一块大石头上一砸,寂静的夜空中一声震响。梅芳嫂大喊:“敌人来啦!”撒腿就往交通小站的相反方向跑去,敌头目“不要开枪”的话音未落,一个敌兵已仓皇地开了一枪。

敌人兵分两路,一路追击梅芳嫂,一路继续快速朝交通小站包抄过来。但铜盆声和枪声早已惊动了交通小站,里面的同志们当即就带上电台从后门奔上山林了。

电台保住了,交通员安全了,梅芳嫂凭着对地形的熟悉最后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事后大家才知道是有叛徒告密。

大埔交通中站所在地青溪的一位大娘,一次上县城茶阳赶圩,在餐馆听到酒后失言的白狗子说第二天要到青溪去抓共产党。这位大娘听后顾不得把东西卖完就赶忙跑回青溪,连自己的家门也没进,立即找到郑启彬告知此情。郑启彬同卢伟良站长分析后,分别作了准备。果然第二天敌人一个中队耀武扬威地冲进青溪乡肆意搜查,还到离永丰客栈不远的几间民房搅得鸡飞狗跳。由于提早作了准备,这几间房中的一些物资被转移到山上的炭窑里面,使得敌人扑了空。事后,卢伟良向交通站的全体交通员通报了此事,告知大家一定要为老百姓多做些事,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交通工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设在青溪乡多宝坑的交通小站,就在当地革命群众邹日祥、江崔英夫妇家中。交通员亦是由他们夫妻二人担任,是地地道道的群众交通员。邹日祥全家五口,母亲、兄弟二人和他的妻子江崔英及儿子。他们一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党的干部和物资,保证了人员和物资安全进入苏区。

大埔多宝坑的群众都知道邹日祥家里有数不清的“亲戚”来来往往,都对他们一家为革命做事心知肚明。一年下来,他家单大米饭、地瓜干等就不知要吃去多少,每每青黄不接时,村民都会主动地往他家送粮和地瓜。

1932年9月的一天晚上,多宝坑像往常一样,人们耕作回家,洗去一天的疲惫已熄灯休息,突然邹日祥家响起了枪声。原来因叛徒告密,一大帮匪徒正将他家包围,邹日祥的母亲江强英听有人敲门,整了整衣服去开门,砰的一枪,老人当即倒在门前,前屋的武装交通员边回击边撤退到后屋,掩护护送电台零件的交通员从后山逃离。邹日祥及兄弟、妻子都被抓。后来被保释出来,随后又投入到交通线的工作中。

1965年周恩来到广州视察期间,回想起1931年在多宝坑交通站邹日祥、江崔英煮鸭子宴请他的情景,特意问身边陪同的省领导这对夫妻当时的生活状况,令老区人民激动不已。

成千上万的革命群众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为名、不为利,不怕杀头、不怕坐牢,默默为革命做贡献……这样的人民群众,就是共产党打江山最坚实的基础、最可靠的靠山、最有力的胜利保证。

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的曾三,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后任红军通信学校校长兼政委,他1986年回忆当年过封锁线情况,饱含深情地说:“为了避开敌人,经常得绕路走。有时山上没路,我们的群众就在前头边走边开路,我们在后边高一脚低一脚地跟着走。一到歇息的地方,就有老百姓把我们领到他们家吃饭。当地老百姓都很穷,但给我们端上来的大米饭都香喷喷的,还有猪肉鱼肉。”

 

作者简介:李元健,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共连城县委党史办原主任。

原文刊载《印迹-中国红色保密故事(福建卷)》,金城出版社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