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23: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苏惠苹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漳州卷)130.漳州海商的崛起

 

 

    一、明初漳州海商的海外分布

 

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爪哇”“旧港”条中详细地记载了明初广东福建的泉州和漳州等地的百姓在海外生活的情况“国有三等人一等回回人皆是西番各为商流落此地衣食诸事皆清致一等唐人皆广泉等处人窜居此地食用亦美洁多有从回回教门受戒持斋一等土人形貌甚丑异揉头赤脚崇信鬼教佛书言鬼国其中即此地也人吃食甚是秽如虫蚁及诸虫蚓之略以火烧微熟便吃家畜犬与人同器而食夜则共寝恬无忌惮[明]马欢著万明校注:《瀛涯胜览》,中国旅游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21页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印尼群岛上有三种族群在活一种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一种是从广东福建漳州与泉州沿海地区迁移出去的中国人还有一种是当地的土著居民

16世纪末荷兰殖民主义者入侵印尼群岛之前爪哇岛上的杜并锦石泗水万丹等地还曾是中国人聚居的贸易中心还有中国移民在贸易口岸附近种植水稻和胡椒制造砂糖。(郭梁:《鸦片战争以前华侨历史的发展阶段》,南洋问题研究1982年第4期其中漳州籍的海外移民占了很大一部分一些商人成为海外诸国的使者向明朝进贡如正统三年(1438)“爪哇国使臣亚烈马用良通事良殷南文旦奏臣等本皆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因渔于海漂堕其国今殷欲与家属同来者还其乡用良文旦欲归祭祖造祠堂仍回本国上命殷还乡冠带闲住用良旦但许祭祖有司给口粮脚力。(明英宗实录卷四十三

这一时期婆罗洲也有相当的海外移民勾栏山(今加里曼丹)在明初已是“唐人与番人丛杂而居之”随后“郑和使婆闽人从之因留居其地去吕宋商贩玉者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尤其漳泉人多往焉

到了明代中南半岛也有了华侨在那里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其中柬埔寨的华侨已有专门的集中居住区。《东西洋考卷三记柬埔寨“以木为城是华人客寓处早期定居柬埔寨的闽籍华侨主要是务农和经商作为日用商业的零售商和土特产品的收购商几乎遍及柬埔寨城乡1609年在当时金边的两万居民华侨就占了3000出现了西洋日本者巴商舶凑”的繁荣景象。肖北婴“海上丝路”与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八桂侨刊》2005年第1期

在马来半岛龙牙门已是“男女兼中国人居之”满剌加(马六甲)是中西交通的要冲这里的居民“身体黝黑间有白者唐人种也”。华侨移居这里已历数年才有可能出现“唐人”。郭梁《鸦片战争以前华侨历史的发展阶段》《南洋问题研究》1982年第4期马来西亚的华侨多来自福建且以闽南的陈黄等姓为多。肖北婴“海上丝路”与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八桂侨刊》2005年第1期

根据记载元末明初已有福建人到菲律宾传授耕种和造酒的技术14061417年间郑和曾经到达吕宋岷罗洛与苏禄等随之中国人移居菲律宾逐渐增多。《明史》记载“先是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至者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总而言之在明代中叶以前漳州籍海商已经在南洋各地出现他们大多数是移居国外谋生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地大都是海上交通及贸易比较发达的港口及其附近地方。郭梁《鸦片战争以前华侨历史的发展阶段》《南洋问题研究》1982年第4期


二、西方人的东来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了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的新航线此后葡萄牙人源源不断地来到东方正德(15061521)年间正当沿海各省居民突破明廷的海禁防线之时西方人也开始来到中国沿海并在海洋上与中国商人相遇。葡萄牙人就是其中比较早来的西方人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之后开始进入南中国海并且派人到广东沿海一带活动“(麻六)本夷市道稍平既为佛郎机所据破之后售货渐少佛郎机与华人酬酢屡肆辀张故贾船希往者直诣苏门答剌必道经彼国佛郎机见华人不肯驻辄迎击于海门掠其货以归数年以来波路断绝然彼与澳夷同种片帆指香山便与粤人为市亦不甚借商舶彼间也[明]张燮著谢方点校:《东西洋考卷四西洋列国考·麻六甲》,中华书1981年版70页“佛郎机近满剌加正德中据满剌加地逐其王十三年遣使臣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始知其名诏给方物之直遣还其人久留不剽劫行旅掠小儿为食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可见来到东南亚的佛郎机人首先占据了马六并与中国商人在南海相遇甚至曾经在海上掠夺华人货物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来到了中国的广东沿海与香山附近的粤人进行贸易活动另外,《明史中关于佛郎机的相关记是明廷对葡萄牙人最初的直接印象知道佛郎机人占据了满剌加地方并且将他们的统治者驱逐之因而他们向明廷提出贸易通商的要求时明廷并没有同意而是给他们赏赐了一些东西想把他们打发走然而葡萄牙人却在中国沿海逗留不去暗中与沿海居民展开贸易活动

根据中外文献的记载葡萄牙人最早抵达漳州海面的时间是正德十三年(1518)此后葡萄牙人在漳州海面持续进行隐藏式贸易长达30年之久并曾经在浯屿岛建立了贸易居留地。(杨国桢:《葡萄牙人Chincheo贸易居留地探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刚开始的时候葡萄牙人是先到广东海面的但是遭到广东官员的阻止“自是安南满刺加诸番市有司尽行阻绝皆往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于是利归于闽而广之市萧然。(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中华书局2007年版106页于是佛郎机人开始来到福建漳州月梅岭等海面上与当地百姓暗中展开贸易活动正德(15061521)年间这样的情形愈演愈烈不仅如此月港地方上经济繁荣甚至引来了盗贼窥视一时之间地方官府无力禁止明朝军队也曾经一度应接不暇“澄在郡东南五十里本龙溪八九都地旧名月港唐宋以来为海滨一大聚落明正德间豪民私造巨舶扬帆外国易射利因而诱寇内讧法绳不能止(乾隆)海澄县志卷一舆地·建置嘉靖二十六年(1547)佛郎机人载货私泊浯屿引来漳泉商人汇集贸易又有,《嘉靖东南平倭通录中说道浙人通番皆自宁波定海出洋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中华书局2007年版107页由此我们看到地处九龙江入海口之滨的月在经过了景泰以来私人海上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通番贸易在当时的海洋社会早已是司空见惯

这个时候西班牙人也来到了东方正德六年(1511)西班牙人进占菲律宾16世纪70年代确立了对菲律宾的统治建立了以马尼拉和美洲阿卡普尔科为据点的亚美贸易体系西班牙人于15451548年在墨西哥与秘鲁发现了特大银矿其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1600年以后西班牙人每年运载白银200余万元到马尼拉进行贸易多的时候达到300万元这些白银主要用来采购中国商品一直到明朝末年晋江人何乔远也曾提及“东洋则吕宋其夷佛郎机也其国有银山出银人铸作银钱独盛我中国人若往贩大西洋则以其所产货物相抵若贩吕宋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两夷人者皆好服用中国绫缎杂缯其土不蚕唯借中国之丝为用湖丝到彼亦自能织精好段錾凿如花如鳞服之以为华好是以中国湖丝百斤值银百两者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而江西之瓷器臣福建之糖品果品诸物皆所嗜好佛郎机之夷虽名慧巧顾百工技艺皆不如我中国人我人有挟一技以往者虽徒手无所不得食是佛郎机之夷代为中国养百姓者也[明]何乔远著陈节张家壮点校:《镜山全集卷二十三请开海禁疏》,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675页

荷兰则于17世纪前半期逐步确立在爪哇的统治构筑巴达维亚城并以此为中心经营远东贸易大约与此同时日本政局混群雄割据许多浪人剽掠海上加上因明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而游离出来的走私群体这些走私群体甚至拥有了武装力量他们不仅称霸海上而且还经常上岸行劫繁华的市镇此时的东南海洋上除了日本的倭寇还有中国沿海的走私商人以及东来的佛郎机人

 

    三隆庆开海与漳州海商的发展

 

隆庆初年明廷开始实行有限制地部分开放海禁的政策百姓可以申请船引以合法的形式出海贸易从而使得海商数量之多甚至大大超越之前的走私贸易时代在月港周边地区“田多斥卤”的现实情况使得本区域的农业生产难以保障百姓们饱受潮患之苦而与从事农业生产相比贩海经商可以带来丰厚的收因此不论是富裕之家还是贫寒之户他们都积极地投入海洋贸易的大潮中富者出资贫者出力将中国的土特产转运至海外贩卖往往可以赢得10倍的收入不仅月港附近地方如在当时漳州沿海的许多地方贩洋已经成了老百姓日常生计的重要模式“盖漳海国也其民毕力汗邪不足供数口岁张艅艎赴远夷为外市而诸夷遂如漳窔奥间物云。([明]张燮著谢方点校:《东西洋考》,中华书局1981年版13页在这股海洋贸易的浪潮中漳州九龙江下游两岸区域迎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所谓“风回帆转贿填舟家家赛神钟鼓响答东北巨贾竞鹜争驰一时之地方社会到处充满着海洋贸易的冒险因子根据流传郭氏族谱记载龙溪二十八都流传社郭氏“十一世孙启祠公应柏公次子也卒于吧国妣姓氏未详生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二月廿五日戌时卒于顺治四年戊子九月十二日卯时寿五十一墓无考生男三长曰仕英次曰仕雄三曰仕杰。(流传郭氏族谱》,清嘉庆年间又有龙溪翠林郑氏“十一世忠房号苍水往番五姐往番十三世睦房民护元炤名瑞往番卒于番十三世睦房宋朝往吕宋十二世尔练名一郎往番卒于番往番继康万历二十八年往暹罗。(荥阳郑氏漳州谱翠林郑氏2004年重编再有龙溪卿山高氏“十七世仲镆次仰振寰次子生于万历丁酉年卒于崇祯己卯年十二月十一次仰亡在番邦十七世褒字孺衷生于万历癸巳在番十七世殿字萃区娶王氏生子曰寅萃区生于万历乙未往番邦吕宋国王氏别配。(高氏族谱(卿山)》,南明永历九年(1655)修续至嘉庆漳州地区的百姓们出洋贩海经饶有成绩有的人甚至在海外担任了中国商人与当地官府沟通往来的华人首领如龙溪文苑郑氏十一世祖逸坡“长房坡公十世孙思显之子启基生于明隆庆元年卒于万历四十五又名郑芳扬是马六甲第一任甲必丹爱国侨领。卒葬彼处三宝山南坡祀位中国式青云寺给后人凭吊。《文苑郑氏(长房四世东坡公世系)族谱》2002年续编

此外南洋地区的猫里务爪哇渤泥等地也有相当多华人活动的痕迹。例如“合猫里又名猫里务。近吕宋商舶往渐成富壤。华人入其国不敢欺凌市法最故华人为之语曰若要富须往猫里务“爪哇人有三种华人流寓者服食鲜华多广东泉人他国贾人居久者亦尚雅洁其国有新村约千余家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其村主即广东人苏鲁为益亦有千余家半中国人“渤华人多流寓其地有漳州人张姓者处为其国阿督华言尊官也”。

当时国人海洋活动的范围遍及吧国(今印尼雅加达)吕宋暹罗马六甲等地以及一些笼统称为“番”“番邦”的国家和地方。另外我们从张燮《东西洋考》中关于陆饷征收则例的记载可以看到月港开海之后中外进出口贸易商品多达上百种其中有月港附近的土特产也有江南地区的丝绸物品等。Γ明]张燮著谢方点校《东西洋考》卷七《饷税考》中华书局1981年版141146页)  

以月港为主要出海口岸的福建海商日渐活跃在南中国海他们通过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荷兰人等西方人的贸易往来将中国的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了起来而月港也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月港进口的白银绝大部分留在了海商手中一方面们将一部分财富用于于再次出海行动另一方面他们开始丰富各自的生活内容奢华气息一时充斥着海洋社会。月港从之前士人不关注的海滨之地变成了连接海内外市场的重要地点大量的货物在这里被装载运走而换回的钱财也汇聚到富商的手中。夷地所产的商品处处可见如犀角和象牙等司空见惯家家户户不管是农人还是渔翁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积极忙碌着。与此同时白银大量流入福建沿海地区并留存于商民手中对地方海洋社会新一轮的建设给予了财力上的支持。在这个时商民们踊跃捐兴修了很多公共设施例如万历八年(1580)海澄知县周祚在其任上主持新开县城西北隅水门“令甫下民争捐资伐石鸠帑不及官浃旬告成言言将将汲者欢呼于道贾肆星列商舟云连手额交口称而城址靡所委渍俨然金汤称雄镇焉。”Γ明]柯挺《周侯新开水门碑记》载《(乾隆)海澄县志》卷二十二《艺文志·记》

 

  三、机易山事件与马尼拉大屠杀

 

月港开放后的40余年是漳州海商主导东亚贸易网络的黄金时代。杨国桢《十六世纪东南中国与东亚贸易网络》《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当时由月港出洋的商船“大者广可三丈五六尺长十余丈小者广二丈长约七八丈这些海外贸易的船只遍布于东西洋各地但大多数集中到马尼拉贸易。《东西洋考》有云“吕宋……其地去漳为近故贾舶多往……华人既多诣吕宋往往久住不归名为压冬。聚居涧内为生活渐至数万间有削发长子孙者。”明代中后期海外最大的华人社会是菲律宾的马尼拉。1571年西班牙人占领马尼拉当地只有150余名华人从事丝织品棉布及其他杂货贩卖。西班牙经营菲岛初期采取优待华商政策鼓励华人前往菲岛贸易。而且西班牙利用美洲白银与华人交易这对处于“银荒”的明代社会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1573年就有8艘华船来到马尼拉载来各种商品每艘还至少搭载华人100名1588年到马尼拉的中国商船多达30多艘载有大量华人连同原来的菲岛华人总数已达万人以上。仅华人聚居的涧内(又叫八连)就有华侨商店150家华商600名还有从事渔夫园丁猎人织工砖瓦烧石灰木匠等各种行业的华侨。何乔远也有类似的记载“其地迩闽闽漳人多往焉居其地曰涧内者。其久贾以数万间多削发长子者。”当福建巡抚许孚远说“东西二洋商人有因风涛不齐压冬未回者在吕宋尤多。漳人以彼为市父兄久住子弟往返见留吕宋者盖不下数千人。Γ明]许孚远《疏通海禁疏》载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四百《敬和堂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4332页

漳州地近菲律宾当时很多出洋贸易的商人选择前往马尼拉用中国商品换回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的白银数量之多促使明廷出台专门措施以征收商税即为“加增饷”。而当时马尼拉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华人他们开始形成了早期的华人聚居区如涧内等地。菲律宾华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西班牙人开始担心起他们的统治地位而机易山事件的发生无疑是推动菲律宾西班牙人与华人关系紧张乃至对华人实行大屠杀的催化剂。

万历三十年(1602)张嶷向明廷上奏说吕宋有一座机易山上出产金豆。海澄士绅高克正专门撰写了《折吕宋采金议》三则驳斥了张嶷的谬论。但明廷依然派出海澄县丞王时和户于一成前往吕宋进行勘查。吕宋方面听闻这个消息非常紧张后在当地华人的解释下稍微宽心。但西班牙人面对着吕宋数量众多的华人担心他们的统治将受到威胁。万历三十一年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开始对华人发起了攻击在马尼拉的华人被残杀2万多人。消息传回闽南一时之间整个闽南海洋社会到处充斥着痛失亲人的悲愤之情。

1603年马尼拉大屠杀给蓬勃发展中的闽南海洋社会蒙上了一层阴影特别是在“澄民习夷什家而七”的月港及其周边地区。根据崇祯《海澄县志》记载“华人在吕宋者为吕宋王所杀计捐二万五千人为澄产者十之八。

除了方志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族谱中我们在《福河李氏宗谱》中也看到了当年惨案的一丝痕迹。福河地处九龙江西溪与北溪交汇处南岸区域的一个村落明代隶属于龙溪县十一都福河“十五世(大潭墘)默字志学生万历五年往吕宋遭兵终万历三十一年(1603)字绍坚生嘉靖二十七年(1548)终于吕宋。榆字绍春发船吕宋破家亡身贻累宗生嘉靖四十年终于吕宋子崇鲁。十六世(大潭墘)号绍养生万历六年终万历三十一年往吕宋遭兵变以丧其躯”。《福河李氏宗谱》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续编1995年复印

明廷在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海贸易使得中国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大量商船涌向马尼拉日本等地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圆和日本白银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这些移居海外的华人为侨居地早期的开发与经济繁荣都做出了贡献。李金明《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4期福建巡抚徐学聚曾经言及“吕宋本一荒岛魑魅龙蛇之区徒以我海邦小民行货转贩通各洋市易诸夷。十数年来致成大会。亦由我压冬之民其耕艺治其城舍遂为澳区甲诸海国[明]徐学聚:《报取回吕宋囚商疏》,载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四百三十三徐中丞奏疏》,中华书局1962年版4728页对于这一点即使是西班牙殖民者也不得不承认如马尼拉总督摩加在16世纪末宣“这个城市如果没有中国人确实不能存在因为他们经营着所有的贸易商业和工业”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胡安科博神父 (FatherJuanCobo)亦公正地说过来这里贸易的是商人渔民他们大多数是劳动者如果这个岛上没有华人马尼拉将很悲惨因为华人为我们的利益工作他们用石头为我们建造房子他们勤劳坚强在我们之中建起了最高的楼房”一些菲律宾史学家对此也作了公正的评价,《菲律宾通史的作者康塞乔恩(JoandelaConception)在谈到17世纪初期的情况时写道“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商业和贸易这些领土就不可能存在”如今尚屹立在马尼拉的老教堂僧院及碉堡大多是当时移居马尼拉的华人所建约翰福尔曼(JohnForeman)菲律宾群岛一书中亦谈道“华人给殖民地带来了恩惠没有他们生活将极端昂贵商品及各种劳力将非常缺乏进出口贸易将非常窘困真正给当地土著带来贸易工业和有效劳动等第一概念的是中国他们教给这些土著许多有用的东西从种植甘蔗榨糖和炼他们在殖民地建起了第一座糖厂

 

  其他漳州海商的海外活动

 

明代到琉球进行贸易时就有“大都海为危道向导各有其人看针把舵过洋须用漳人[明]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台湾文献丛刊第287种使琉球录三种1970年版275页“琉球水手须用漳州”的说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廷“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后来这些人在琉球“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清]周煌辑:《琉球国志略卷十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51页),在琉球的对外关系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谢必震:《试论明代琉球中介贸易》,《南洋问题研究1986年第1期明代官员在谈到册封舟过海时说道“至于主张行船之人断非漳人不可盖其浮历已多风涛见惯其主事者能严能慎其趋事者能劳能苦谢必震:《中国与琉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7页

从现存琉球唐荣家谱来看自称洪武二十五年或洪武末洪武永乐间由闽迁来者有蔡崇(州府南安县人)郑义才(福州府长乐县人)林喜(福州府闽县林浦人)梁添(长乐县)金瑛(原系浙江人元末游闽山居于闽省)洪某()这是因为琉球是明初最密切的朝贡国移民的目的是提供朝贡航海和翻译人才当时福建沿海“素通番舶”其人多谙水操舟善斗皆漳福宁人漳之诏安有梅岭龙溪月港泉之晋江有安海福宁有桐山……船主喇哈火头舵公皆出焉[明]茅元仪编纂:《武备志卷二百一十四海防六》,明天启元年刻清修本)。在明初海禁政策森严的年代里如宣德五年八月有人上告漳州巡海指挥杨全“受县人贿赂纵往琉球贩李国祥杨昶主编薛国中韦洪编:《明实录类纂福建台湾卷》,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488页正统三年(1438)十月“福建按察司副使杨勋鞫龙溪县民私往琉球贩货李国祥杨昶主编薛国中韦洪编:《明实录类纂福建台湾卷》,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512页)。追随明朝册封使前往琉球私贩成为东南沿海很多百姓的选择。陈侃出使琉球后曾经言及“从予驾舟者闽县河口之民约十之八因夷人驻舶于其地相与情稔欲往为贸易耳。Γ明]陈侃撰《使琉球录》商务印书馆1937年《纪录汇编》影印本谢杰使琉球后也说琉球“硫黄最值且甚贱从人多窃贩以归Γ明]谢杰《琉球录撮要补遗》台湾文献丛刊第二百八十七种《使琉球录三种》1970年版278页。还有漳州人“陈贵等七名年故违明禁下海通货卖得利今次适遇潮阳海船二十一只稍水一千三百彼此争利互相杀伤Γ明]严嵩《南宫奏议》载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一十九中华书局1962年版2301页。当时中国沿海往琉球等地的私贩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据载万历年间题准补入三十六姓的有王立思毛国鼎陈华诸人。上述漳州四姓全部出自濒海民间。据苏炳堃等调查其祖籍地大致可以判断在龙溪县之步文乡(上苑村王氏沙州村陈氏)和角尾乡(石美埭头村阮厝社阮氏角尾田里村满美杜毛氏)。

移居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同样为巴达维亚的开发与繁荣做出了贡献。李金明《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4期)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一个世纪里仅使用了华人劳力和华人建筑技术建造巴达维亚的城堡而且把城里的财政开支都转嫁到华人农民的税收上。大凡城市的供应贸易房屋建以及巴达维亚城外所有穷乡僻壤的垦荒工作都由华人来承英国学者博克瑟(CRBoxer)曾说过假如马尼拉的繁荣应归功于移居那里的华人的优秀品质那么当时作为荷兰在亚洲总部的巴达维亚的情况亦一样。华人劳工大多数负责兴建这座城华人农民则负责清除城市周围的村庄并进行种植华人店主和小商人与马尼拉的同胞一样拥有零售商的绝大部分我们实事求是地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其首府的迅速兴起应极大地感激这些勤劳刻苦守法的中国移民1959年印度尼西亚前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访华时仍多次谈到当时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他说道“自从中国具有冒险精神的远洋帆船第一次开通了两国间的航路以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人民就一直是友好的邻邦……中国的航船不仅带来了货物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中国商人工人手工业者他们在我国定居下来带来了中国的技术和古老的文化直到现在我们许多岛屿上还保留着这些中国文化的精华

明末清初有一些不满清朝统治的福建人逃亡国外例如漳州府龙溪县二十八都回鄙玉洲上社陈养纯“避难南来生理衣服仍存明制漳州府海澄县潘文彦及其妻子也因“义不事清”而流亡越南

除此之外根据中外文献的记载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即我国明清之际已经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大帆船贸易航路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他们又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漳州籍移民有相当的比重他们将中国文化传入了拉丁美洲。(廖大珂:《福建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拉交流》,《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