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11:3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河清



回首源流香亦远

 

黄河清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赞美妈祖的诗句。妈祖是海的女神,这位神奇的女子,从出生到去世,只在世上生活了20多年;这位伟大的女性,从去世到今天,却在世上默默守望了1000多年。对妈祖的崇拜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所未曾有过的。她以一种朴素的亲切,播撒着人间的大爱、大德、至善,并凝聚成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形成瑰丽神奇、博大精深、融入人心的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从一个蕞尔小岛发起,走出湄洲,走向全国,走遍世界,造就了全球近1万座分灵庙和3亿妈祖文化敬仰者,这是怎样的钟灵秀慧!怎样的神秘奇特!怎样的古朴绚丽!让我们到妈祖源流博物馆中去一一感悟吧。

仲秋的雨在树叶上敲击出有节奏的拍子,聚集在瓦屋上的檐沟又很快流向檐口,一会儿汇成线流,排成数条细丝,似竖琴上的琴弦,一头在屋檐,一头在檐下的石板上,浇出阵阵回声,清脆悦耳。矗立在湄洲岛上林村妈祖诞生地山包上的源流博物馆,在雨中显得清幽和寂静。白墙朱窗,飞檐翘角,双坡屋脊,带着闽南建筑的遗风,以一种宏大的气势扑入我们的眼帘。源流馆建于2012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如果说历史是一本积淀深厚的书,那么文物宝藏便是这书中不可忽视的一页,一件文物讲述着一个故事,让我们静静地聆听源流馆中400多件有灵性的藏品讲述生动的故事吧。

走进源流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洁白的妈祖雕像,她凤冠霞帔,手捧如意,目视远方,气定神闲,令人震撼,这尊汉白玉妈祖像,高3.23米,重达8吨,是迄今大陆最高最重的整块汉白玉妈祖雕像。雕像的背景是一幅巨大的碧海蓝天壁画,祥云朵朵,惊涛拍岸,耳边回响着由近及远的阵阵涛声和铿锵和鸣的乐声。于涛声乐声中,隐隐回荡着“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的深情朗诵。这是清代进士庄俊元的经典诗句,其晓畅明白地道出了妈祖出生于湄洲,妈祖信仰发祥于湄洲及妈祖信俗的神奇传播和巨大影响。

妈祖雕像前的斜坡式展板上,中间是“天下妈祖,祖在湄洲”八个黑体大字,右侧描绘了一幅湄洲岛地图,左侧描绘了竖立体髹金的“世遗”图案。序厅的左墙上展示的是有关《妈祖信俗》列入“世遗”的八项实物牌匾,其中最重要的一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将妈祖信俗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决议。

从序厅的左侧门进入,是馆的第1厅,讲述了妈祖的“诞降与行善”。这里建有一个大“取景框”,与内园相连,在内园建有一座典型宋代海岛民居的正面部门,房前陈列着渔船、渔网、船桨、纺车、织机等用品,看去都是一些旧器具。小院中有一口宋井,房内有照片呈现了古眠床、桌椅、摇篮、梳妆台等。再现了妈祖居住过的林家院子里的居屋,妈祖就是诞生在这间屋中。史书上说:“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室中,晶辉奇目……”充满神秘色彩,普现祥瑞异兆。墙上的《天后降诞》动漫片重现了妈祖诞生的盛况,我仿佛嗅到了阵阵馥郁的香气从五光十色的光线中弥漫开来。

往里走几步,只见墙边立着一块刻有“天妃祖迹地名上村”的明代石碑。这个石碑是复制件,原件坐落在离馆200米的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内。石碑是明末湄洲祖庙住持僧照乘题写的,它是妈祖出生在上林村的有力见证。墙上的《妈祖本支世系表》从林蕴至林默共7世,即妈祖为莆田著名的“九牧林”后裔。妈祖共有8位家人,包括父母亲和兄姐。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6盏古色古香的灯笼,这是祖庙珍藏的文物,两盏珠灯,4盏琉璃灯,灯通高113厘米,灯笼高36厘米,径约48厘米。灯分上中下3部分,上部为铜质冠帽形顶,六角形,中部为鱼胶制成的椭圆形灯笼,内可置蜡烛照亮灯笼,下部与上部花箍卷一样,为玻璃珠串结成流苏条。整盏灯造型典雅别致,展示了古代渔民的智慧和宋代以来人们对妈祖的崇敬之情!

厅的两边张挂着16幅巨大的有关妈祖生前得道行善传奇故事的彩绘,彩绘的原图来自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天后圣母事迹图志》。放大后重新制作,色彩艳丽,画工精美。厅中间长4米的双向俯视柜中,陈列着大小不一的船模10多艘,据说在新船下水出航前,都会将该船的船模供奉在妈祖庙内,祈求风调雨顺,所以船模成为妈祖信仰中特有的现象。

在厅的转角处,有一青铜组雕,讲述了年轻的妈祖为百姓问诊、取药的故事。走过组雕就是讲述妈祖“救海与升天”的第2厅。电子屏上正播放着大型神话剧《妈祖》中妈祖羽化升天的情节,画面上祥云横岫,霞光满天,乐声曼妙,妈祖乘风而上,飘飘然翱翔于云霞之间,若隐若现,俯视人间,脉脉含情……电子屏旁是仿制的“升天古迹”遗址,楷书“升天古迹”4字,字幅高160厘米,宽50厘米,左款署:“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原物现存祖庙寝殿的后侧。几个取自升天古迹处的文物陈列其中,如“升天洞”石额,原嵌在祖庙升天洞门上,属清代乾隆年间;两只明代石狮,公狮握球,而母狮则蹲坐在石板上,虽然风霜雨雪已模糊了它们的轮廓,却依然活灵活现;浮雕龙陛,原置于祖庙寝殿前的石阶下,为明代石刻。另外还陈列着一批从祖庙出土的陶鸱尾、陶牡丹瓦当、陶方砖、陶瓦简、青瓷片等一批宋代文物。虽然妈祖在救海中不幸捐躯,但湄洲人确认她是羽化升天了,并为她建庙奉祀,于是宋代就有了第一座妈祖庙,就是今天的湄洲祖庙,这些文物见证了妈祖升天和祖庙的建立。

拾阶而上,来到讲述妈祖的“神迹与历代褒封”厅。作为人,妈祖扶危助困,行善济世;作为神,妈祖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妈祖用她的至善和大德大爱,感天动地,其灵验神迹广泛流传于民间,使得妈祖信仰越播越远,最终,出现在皇帝褒封的诏书上。从宋、元、明、清4个朝代的700多年间,妈祖受到皇帝褒封达30多次,封号累加至64字,从“夫人”到“妃” “天妃”,直到“天后”。

墙上悬挂着3幅高仿古画,这是清代莆田画家欧峡描绘的4幅《妈祖圣迹图》中的3幅,其中1幅已轶失。欧峡在这3幅有限的画面中都画出了数十节妈祖故事,尤其是其中明白如话地描绘出了妈祖最突出的神迹故事和受到皇帝褒封的经过,可以称为妈祖神迹故事的浓缩版。

继续往前走,迎面是3幅拓片。这3幅拓片是妈祖祖庙董事会派赴各个地方专门拓下来的,其中《天妃灵应之记》描写的是明永乐三年(1045年),三保太监郑和首次下西洋,途经长乐海域,突然狂风大作,恶浪滔天,眼看舟楫有倾覆之危,郑和焚香三炷,求天妃保佑,顿时风平浪静。于是,郑和在长乐立庙祭祀天妃。《师泉井记》记载着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命率3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清冽甘甜,源源不断,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不管这碑内容如何,其所刻文字字体锋芒毕露,瘦硬通神,极具书法观赏价值。

放眼望去,这里还存放着为数不少的文物,庙藏的清代漆金木雕“圣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圣旨”石刻,庙藏清代漆金透雕九龙匾,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制作的铜质印玺,据说这是祖庙的镇庙之宝,常用于为妈祖符盖印,能驱邪保平安。另外还有仙游显圣宫藏的历代褒封匾和厦门市博物馆藏的清嘉庆年间刻制的历代褒封木匾,虽是仿制品,却古色古香,透出沧桑感。

厅的左右墙壁上整齐排列着“妈祖与陪神”的大幅彩绘像,除了千里眼、顺风耳属神话人物外,其余十位均是历史人物,尤其是路允迪、李富等八位系有功于国家与民族,且对弘扬妈祖精神有独特建树的历史人物。

“一尊妈祖两岸情,追根溯源血脉亲”,在“两岸情缘”厅,一幅标示着大陆与台湾的地图上正演示动漫妈祖东渡台湾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现有妈祖宫庙3000多座,妈祖文化敬仰者达1700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3,妈祖信俗在台湾的繁盛,体现了台湾与祖国血脉相亲的关系。在厅中间陈列着台湾大甲镇澜宫赠送给祖庙的妈祖轿,这两顶轿子曾经在妈祖巡游时坐过。两侧的展柜里陈列着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大量物品,有缔结至亲盟约书、牌匾、神像等。在这里,每一件物品都会说话、会唱歌、会带你走进另一个妈祖的世界。

妈祖从最初的一尊神像到如今全世界有亿万化身,这中间靠的是100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圣火传递式的分灵、分炉、割香。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仪式,播撒着妈祖的灵光与大爱。一幅幅妈祖文化敬仰者定期奉送分灵祖像回湄洲祖庙谒祖进香的照片,似乎在确立祖灵与分灵香火传承关系的永续性。特别是大厅中间一组湄洲妈祖出游的微缩场景,艺术家抟泥幻化,创作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再现了妈祖出游的生动场景,惟妙惟肖,令人赞叹。

由于湄洲是妈祖的诞生地,祖庙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所以元、明、清各朝皇帝都曾遣官直接“诣湄洲致祭”,于是在湄洲祖庙就形成了一种最高规格的祭仪——妈祖祭典。在“妈祖祭典”厅的中后位置设立了妈祖祭筵一座,这座祭筵仿设的是妈祖祭典时所需的所有祭器与祭品,所有的祭器都来自庙藏的青铜器,十分珍贵。游人们可以在蒲团上跪拜,许个心愿。祭筵对面的大幅照片展示了妈祖祭典时的盛大场面,边上的电子屏上正播放着妈祖祭典中最精华的部分,即“三跪九叩首”大礼。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开始,妈祖祭典被编入国家祀典,与孔子祭典、黄帝祭典并称为全国三大祭典。但自民国以后,妈祖祭典被简化并逐渐湮没,直到1994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才得以恢复。如今,妈祖祭典已成为湄洲祖庙祭俗的标识,每年都举行春秋二祭,并于2009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供桌的香炉上安放的3炷大香,在电的控制下,隐隐地闪着红光,似有一缕缕青烟升腾而起。几个孩子在供桌前围成一圈,倾听讲解员的解说,一张张稚气的脸,沉浸在妈祖文化的氛围和“场”里。

看着这情形,我不禁想,源流馆的一个重要作用,应是教化和启迪,用曾经的历史、人物、辉煌,去感受、熏陶、激励后代,让他们自小就被大爱、被温暖、被充实,这或许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为有效。

在最后一个“四海共仰”展厅中,立于展柜中的两尊妈祖神像尤为珍贵,一尊是宋代妃木雕坐像,一尊是明代天妃坐像,虽然身上的彩绘因为年代的久远,已经剥离得不可复现,但神态依旧是那么厚重庄严。

边上展柜中陈列着妈祖金身换下来的龙袍、凤冠霞帔、珠鞋等,散发着有时浓郁、有时淡雅的香气,或许是久置庙宇长年受袅袅香烟熏炙的结果,在物换星移中更多了一份历史的味道。

世界地图的沙盘上闪烁着五大洲妈祖分灵庙的地点,如点点星辰遍布开来。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妈祖信俗,妈祖神力,无边弗届!

行走在源流馆的收藏展览之间,为妈祖信俗的遗存震撼,为妈祖文化的传承感慨。转眼已是千年,借源流馆去聆听古今人物穿越时空的无声对话,去触摸那段无法亲身经历的历史,去感受妈祖厚重的泥土气息。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源流馆就在我们心中,讲述着属于一个真实女子的神话故事。

(本文选自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湄洲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