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0 11:1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许丽娟



天下妈祖一家亲

 

许丽娟

 


 

登上文甲码头,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远远地,我们看见妈祖的石雕像屹立在山顶上,她手持玉如意,俯瞰茫茫大地,那挺拔的身姿庄严如晨曦,目光柔和如江南的水声……她是海的驾驭者,历经千年而无改其名,无变其格。

每一位看到妈祖的人,心中都有一炷虔诚的香。

湄洲岛,和我的故乡南日岛是姐妹岛,我熟悉这座岛屿上的每一粒沙石、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礁石和每一缕海风吹拂而来的味道,每一次的抵达,我的内心都能听到故乡温柔的召唤,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在千年香火氤氲的祖庙门口,种植着来自各地的植物,他们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土壤移植而来,匍匐在妈祖娘娘的脚下,静心修行。一株叫五味子的树木枝繁叶茂,悄然结果;一棵橄榄树,纹丝不动低头冥思。还有鸡冠刺桐、台湾相思、海南蒲桃……我被它们挺拔的身姿所震撼,也为它们虔诚的仪态而折服。

虽然都是海岛,但是湄洲岛比南日岛更庄重华贵,也比鼓浪屿更内敛淳朴,这里没有灯红酒绿,只有香火缭绕。来湄洲,只适合修行。上岛即是香客,进门便是朝圣。每一位游客从走出船舱远远望见石雕像的那一刻开始,表情便变得严肃庄重,当他们沿着一级一级的台阶往上走,来到正殿见到和平女神时,眼中早已饱含泪水。点燃香火,磕头跪拜,托付心事,每个人的程序都一样,而举手投足间,道出各自曲折,写尽不同故事。

信仰,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而分灵,更有不一样的传说。

分灵,即为分身或是分香。《楚辞》云:“灵之来兮如云”,信仰者从祖庙持神像、神符和香灰而去,到各个不同宫庙。他们从陆路、水路经过,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却对故土寄托深情,对女神心怀眷恋。

早在宋咸平三年(999年),距离湄洲岛几十里的平海有了第一座分灵,妈祖信仰的种子就开始洒向岛外。妈祖信仰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刚开始从祖庙的仅“落落数橼”小火星,向五湖四海点燃。从湄洲岛跨向海峡,传到平海澳的“圣墩”,涵江的宁海桥……再过台湾海峡,再到世界各洲……经历宋元明清700多年的36次褒封后,湄洲祖庙已经成为全球信众的心灵原乡和顶礼膜拜的朝圣中心。

无论在莆田还是异乡,每一位渔民在出海前都要祭祀一下海神妈祖,祈求妈祖护佑渔船平安远航。每一艘船上都供着妈祖神像,出海前,渔船像军舰一样在渔港整装待发,接受妈祖的检阅。神奇变幻,莫过于大海。渔民们把命运交给喜怒无常的海洋,只有怀揣这份敬畏与感恩,才能长久地与海相依为命。

妈祖殉身海难,她以弱小的身躯对抗不可预知的海洋,这种向善的精神被后人铭记;她把生命的温度融化到冰冷的海水,使后人有了直面海难的勇气。


 

每一尊漂洋过海的分灵妈祖,都自有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早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闽人移台,面对汪洋大海和陌生的地域,他们惶恐不安,只好怀揣妈祖神像,泪眼汪汪地踏上征程,并把信仰的种子播向台湾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历史的推移,妈祖的神力越来越大,她曾以神的名义,鼓励郑和船队的官兵,同心协力,实现世界航海史上7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她曾经以正义的化身,激励郑成功将士,渡海登岸,收复台湾;她曾经以灵异之泉,帮助施琅将士平定台湾……在万丈深渊的海上,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遇难人只要一声“妈祖保佑”,那一盏红灯必将应声而来,救人于危难之中。

台湾的信仰历史已经有800多年了,妈祖文化早已在那里生根发芽。在台湾的每一个城市乡村,都可以看到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台湾妈祖宫庙,是湄洲妈祖祖庙的分灵或是再分灵。所以,几乎每一个宫庙的匾额或槛联都可溯源莆田、湄洲的字句。

在台湾,不管是“开基妈”和“开台妈”还是“黑脸妈”,每一尊被亲切称呼的妈祖背后,都有血浓于水的深情。

历史永远铭记,1987年10月31日,台中大甲镇澜宫前任董事长董振雄带领着董监事一行17人,不顾危险,西渡海峡,绕道日本,到湄洲岛迎到第一尊大陆妈祖像。成为两岸隔绝38年后的“破冰之旅”,至今仍为人称道。想起这件事,这位董事至今还感慨万千:“若是当年被台湾当局严格处理,我现在还在遭受牢狱之灾,妈祖福佑我啊!”

台湾,对于像我一样的许多大陆人来说,都是一座陌生的岛屿。

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对台湾信众,觉得非常亲切。大抵是因为许多年前,在祖庙门口偶然遇到一群穿着马甲,手举三角旗的老人,他们称呼“妈祖”的口音,和村里的“姑婆”相似。

所以,不管是叫“娘妈”还是称“妈祖”,都是指母亲家族的长辈,后者辈分更高。信众之所以选择这一称呼,是由于航行在海上的人渴望最慈爱最直系的保护,就比照人间的伦理关系来拉近神与人之间的距离。

1997年1月23日,湄洲妈祖启程赴台湾巡游。在台湾巡游的100多天里,朝拜信众达1000万人次。无论是绕境进香时的万人空巷,还是祭典现场的庄严、肃穆与虔敬,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妈祖”的力量。这也是人性的力量。

台湾和大陆人对于妈祖的称呼一致,信仰的本心一致。也只有在妈祖娘娘的宫殿,那些政见不同的人才会放下成见,坐到了一起。

妈祖信仰来自草根,在乡野,在街巷,一座座个性鲜明的宫庙,透着淋漓尽致的元气,是人间烟火的气息,带着宽慰人心的力量。

妈祖精神的要旨是“立德,行善,大爱”,这是可以亲近的神祇。行善是基础,立德是行善的高度,而大爱是行善的广度,一种没有分界的爱,是人类一直寻求的更深更广的普世价值。

 

 

2018年8月29日早上,湄洲岛上倾盆大雨,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冒雨在祖庙圣旨门迎接智利伊基克妈祖分灵代表团、智利首都中国公园妈祖文化筹备会代表,就在他们刚刚上岸时,雨止风停。

这批特殊的客人是来自智利的华侨,细问,乡音未改,竟然是莆田的老乡。他们专程坐了三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回来,要将妈祖神像分灵到遥远的智利。带头的是智利莆田商会会长邱丽华女士,她用熟悉的莆田话告诉我,她一出生就开始随母亲信仰妈祖,到智利经商时,特地从祖庙带去了香灰和神符。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要随身带着神符,也多次逢凶化吉。每当想家时,她就对着香灰发呆。如今,她已经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力将妈祖的神像分灵到智利,并且在首都一个风景如画的中国公园里,为妈祖石像选好位置,中国公园位于圣地亚哥奥希金斯公园的东南角,初建于1962年,占地约4000平方米。那里依山傍水,芳草萋萋。

在祖庙正殿,交流协会会长郑国荣陪同她们挑选了要分灵的妈祖神像,还卜杯了分灵的日期,九月廿三,一个吉祥的数字。在董事长林金赞的见证下,信众们遵循古制,沐手拈香,向正殿金身妈祖依次行三献礼、割香鞠火礼、颁发分灵证书和赠授妈祖印玺等仪式。 “割香”是妈祖传播的重要方式,从祖庙香炉里取一些香灰,以圣火传递的方式分炉到各个庙宇中,使得妈祖的“瓣香”像天女散花一样撒遍世界。一龛香火接湄洲,请同一尊妈祖,割同一炉香火,无论来自东南西北,人们的心便都是系在妈祖的神明之下。

在割香仪式上,邱丽华女士眼眶顿时润湿了,她手捧着香灰,好像接过妈祖娘娘神秘的恩赐,她要把这香灰用符包好,带回去,和十几年前带去智利的香灰一起封存起来,接受神祗的威灵和庇荫。

在贵宾室,董事长林金赞像以往那样,用一盘妈祖平安糕招待远道客人,寓意不明而喻。他们谈论着如何将石像通过水陆和航空运到遥远的南美洲,以及签证,过关和迎接仪式等问题。

智利远在南半球,与中国时差正好12小时,湄洲岛中午,智利已是午夜。湄洲妈祖分灵智利伊基克,坐飞机要经过4个航程、35个小时,先从福州飞上海,再从上海飞巴黎、从巴黎飞智利圣地亚哥,到圣地亚哥后还要飞2000多公里才到达目的地,单飞机上的时间就得花费18小时。

从亚洲到南美洲,跨越了南北半个地球,无论是任何时刻,妈祖的神像都将永远沐浴在太阳的普照之中,没有日落。

如今,全球有上万座妈祖分灵庙,3亿多妈祖文化敬仰者,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是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特别是海峡两岸同胞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每一块有人类居住的陆地,都有妈祖的分灵。我相信,在世界上任何角落,有侨胞的地方,必有妈祖信仰。

妈祖既是海洋文明的使者,更是整个海洋文明的守护者。她使得海洋文明在不断的交汇中,获得了精神世界上共通的源流。我们的寄托有了一致的崇高的望之塔。毫无疑问,妈祖是世界的妈祖,是全人类的妈祖,是属于过去的,也是属于未来的。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湄洲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