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4 08:1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13.近代福建造船业与福建船政局

 

鸦片战争以后,福建社会既经历了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变化,也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的变化,这两个变化是交织在一起、相互进行相互影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近代船舶制造业是在福建最早出现的,福建船政局的建立是其标志。福建船政局不仅是当时我国最早的大型近代工业企业之一,在近代船舶制造业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也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一个造船厂。

1866年(清同治五年)6月,闽浙总督洋务派官员左宗棠奏请清廷批准,在福州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船政局下设捶铁厂(锻造)、拉铁厂(轧材)、水缸铸铜厂(动力)、轮机厂(锅炉)、合拢厂(安装)、铸铁厂(翻砂)、造船厂以及船政机关、船政学堂等工厂、机关和学校。第二年,船政局的第一座船台动工兴建并建成。1869年6月10日第一艘蒸汽轮船正式下水,定名“万年清号”。“万年清号”排水量1370吨,航速10节,装有6门火炮。船政局任用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总揽船政事务,由于直接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该船与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并不大。在吨位和功率方面,大大超过日本1862年竣工的“千代田号”(138吨)、1876年竣工的“清辉号”(890吨)。

接着,船政局继续致力制造轮船,至1874年8月,完成第一批造船计划。造有“扬武”特大号兵轮一艘(1560吨,12节),“万年清”“伏波”“安澜”“飞云”“济安”大号兵轮5艘(各为1253~1370吨,10节),“湄云”“福星”“镇海”“靖远”“振威”小号兵轮5艘(各为545~572吨,9节),“永保”“海镜”“琛航”“大雅”运轮4艘(各为1358~1363吨)。船政局所造兵轮、运轮,为确保各沿海省份洋面治安,戡平海盗、运输商品、粉碎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阴谋等方面有诸多的功绩。

福建船政造船不断进步,由造木壳轮船发展为造铁胁兵轮、铁胁兼碰快船,再发展为造钢质海防舰,并具备了造3000吨以下的钢质穹甲快船的能力。然而,由于1885年左宗棠病故,船政失去强有力的支持者。后来戊戌变法失败,船政庞大的继续造船计划成为泡影。总计在晚清兴办船政的40多年间,福建船政造船共计40艘以上。

福建船政局是清末中国唯一的专造轮船的大型工厂,尽管清廷内部守旧腐朽势力不断进行干扰破坏,但福建船政对中国海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自从船政创办,中国海防就有了自己的军事工业作为后盾。福建船政所造的舰船,一直是中国海军的主力。在北洋水师中,福建船政所造的舰船有“平远”“广甲”“广乙”“广丙”“康济”“威远”“海镜”“泰安”“湄云”“镇海”“通济”等,总计13676吨,所占比重很大,且性能不亚于重金从英、德等国买来的舰船。在南洋水师和随后改称的长江舰队中,福建船政所造舰船更是中坚力量。

福建船政除了造船外,还兴建青洲石坞,使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冬季能够在福州马尾休整、维修。1887年,在船厂所在地马尾的闽江下游青洲地方,利用当地条石为材料,兴建石坞。石坞“通长三十八丈、宽十丈,深二丈八尺,以备极大兵轮皆可入……面临大江,坞口潮平计深三丈有奇,各国兵商轮船之抵港者,均萃泊于此”(《船政》第37卷第17页)。

福建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造船和航海科学技术人员的学校。当时主管船政的闽浙总督左宗棠认为:“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传授,传习无穷耳。故必开艺局,选少年颖悟子弟习其语言、文字,诵其书,通其算学,而后西法可衍于中国。”(《左宗棠折》,《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版,第355页)创办福建船政局不仅要造船,而且要掌握其制造和驾驶的技术。船政大臣沈葆桢也认为船政的根本在于学堂。因此,船厂、铁厂、学堂同时开办。

福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前学堂学习法语和轮船制造技术,聘请法国教习。后学堂学习英语、轮船驾驶和轮机管理,聘请英国教习。后来又设立艺圃,培养技术工人。

福建船政学堂的课程体系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在引进国外技术、雇佣外国人造船和教学时,规定必须订立合同,按规定完成造船任务,还必须在前、后堂学生学习期间,教会中国学生造船和驾驶。学员在船政学堂学制为5年,其中3年学习基础理论,2年实习操作。由于重视实际训练,在学习5年之后,制造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有独立制作的能力,自己造船。驾驶专业的学生也都能完成驾驶任务,甚至远航公海。

福建船政学堂从1867年创办到1911年清廷倒台,共培养制造学堂8届178名、驾驶学堂19届210名毕业生,他们有的设计和制造了在当时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军舰;有的担任船政要职,是中国早期的海军骨干。如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有7名管驾、督带壮烈殉国。从清末至民国,中国海军主要将领多数是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此外,福建船政局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还在铁路、矿业、邮电、造船甚至文化教育上做出重要贡献。

(原载于《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史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