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23: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福州卷)53.闽人三十六性移居琉球

 

 

“闽人三十六姓”,是指明朝时期迁居琉球的福建人。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便派遣特使携带诏书前往海外各国,诏告明朝开国。洪武五年,明太祖遣使者杨载前往琉球,诏令琉球各国来明朝贡。当时琉球正处于三分天下的时代,中山、山南、山北三国鼎立。同年十二月,中山国王察度派遣王弟泰期等随杨载前来明朝进贡,献上方物。这是琉球正式入贡中国之始。但当时琉球内部三国争斗,民不聊生。得知琉球内乱之后,明太祖朱元璋还特意遣使梁民及路谦前往琉球,规劝三王“息兵养民,以绵国祚”胡广等:《明太祖实录》卷134,太祖洪武十三年十月戊午朔丁丑条,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62年版,第2124—2125页。此后,山北国和山南国亦先后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谢恩,琉球三王入贡不断,中琉关系稳步发展。

当时,中琉海道十分凶险,浪大如山,波迅如矢,风涛汹涌,极目连天。琉球造船及航海技术都十分落后,甚至“缚竹为筏,不驾舟楫”萧崇业:《使琉球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87种,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970年版,第112页),琉球每次进贡中国都要经历艰险的海路。洪武五年(1372年),中山国泰期首次进贡,便是搭乘杨载的使船。为了方便琉球贡使往来,自明太祖始,明朝皇帝慷慨赐海舟予琉球国。

明廷在拨赐海舟的同时,还提供航海通贡人才,而在船上的闽籍火长、水梢、通事(负责翻译、文书等工作)等人也跟随海船一起到琉球。这些闽籍河口地区的水手、船工们,专职从事琉球进贡贸易往来,掌罗盘,操海舟,乘风破浪,护送琉球使团安全往返于福建和琉球海上航路之间。这些闽籍航海人员便是闽人三十六姓最早移居琉球的部分。其中部分人后来逐渐在琉球定居下来,这便是琉球闽人三十六姓的由来。

根据《明实录》资料,结合琉球方面《历代宝案》《中山世谱》《球阳》以及《久米村家谱》等史料,我们可以检索出明朝时期先后迁往琉球定居的闽人三十六姓,大致包括:梁、郑、金、蔡、毛、陈、林、程、曾、高、吴、李、阮、沈、魏、田、王、马、钱、翁、穆、韩、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这些闽籍华人到琉球后,受到琉球国很高的礼遇,不仅赐给宅地,还让他们出任琉球国的官职,专门负责朝贡明朝事务。

从福建移居的闽人三十六姓,在那霸港西侧的浮岛上定居,筑土为城,形成后来的久米村。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代主要从事明琉之间的朝贡事务,也有人经商。据考证,1471年朝鲜的《海东诸国纪》中出现了有关久米村的记载。该书有《琉球国之图》,记载有“久面里”(即久米村),附文写道:“住水边公馆,馆距王都五里余,馆旁土城有百余家,皆我国人与中原人居之。”[日]池谷望子、内田晶子译注《朝鲜王朝实录琉球史料集成(原文篇)》,榕树书林2005年版,第32页《李朝实录》(卷104)“成宗十年五月乙未条”记载:“唐人商贩来,有因居者。其家皆盖瓦,制度宏丽,内施丹雘,堂中皆设交椅。”[日]池谷望子、内田晶子译注《朝鲜王朝实录琉球史料集成(原文篇)》,榕树书林2005年版,第65页书中所说的“唐人商贩”,即闽人三十六姓,所描绘的房屋就是久米村。久米村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都与福建地方相近,房屋都有瓦顶、丹雘,屋内设置桌椅,这些与琉球当地有着明显的区别。明朝时期,琉球人的房屋一般以草或板为顶,屋内一般都是原色木板,没有桌椅,全家人席地而坐。

琉球八景“夈村竹篱”(葛饰北斋绘,浦添市美术馆藏)明初,市舶司设置在泉州,琉球进贡使团从泉州上岸,而后北上赴京觐见皇帝。成化年间,市舶司迁移福州,琉球使团改由福州上岸,琉球与闽江河口地区的关系日趋密切。明初担任琉球通事的主要是明朝的琉球通译,既是翻译,同时又是琉球进贡使团的一员。可以确认闽人三十六姓的子孙,也就是久米村人,至少需要通晓琉球语与汉语,特别是在永乐帝迁都北京后,熟悉北方官话也成为久米村人必须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明朝初期,熟悉闽南话和福州话的久米村人,在琉球与东南亚各国贸易之时,也担任通译的角色。综上所述可以推测,闽人三十六姓熟悉的语言,至少应该有闽南话、福州话、北方官话以及琉球语。

明朝灭亡后,久米村人仍以明代后裔自居,他们不能忍受削发结辫以及改穿清朝服饰,但他们同时又要承担前往清朝朝贡的任务。久米村人心知无法继续保持明朝装扮,便改换琉球服装。故清朝以后,久米村人的装扮与琉球当地人相差无几。明末清初,随着熟悉汉语的那霸、首里的琉球当地人编入久米村,久米村固有群体性被打破,原本保持较完整的汉族文化也逐渐受到琉球文化的影响,习俗、语言等开始逐渐琉球化。

关于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的时间,史籍中出现一些不同的记载,以“洪武二十五年”为最早,记载亦最多。根据史籍记载,结合《久米村系家谱》等资料,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渐进和持续的过程。例如《久米村系家谱》之《陈氏家谱》记载:“陈氏之先闽人也,盖永乐年间迁中山,同三十六姓居唐荣,以备出使之选焉……。”[日]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6《久米村系家谱》1980年版,第479页而同书《红氏家谱》记载:“红氏之先闽人也,盖洪永年间迁中山,同三十六姓居唐荣,以备出使之选。”[日]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6《久米村系家谱》1980年版,第196页同书《阮氏家谱》则记载:“元祖讳国,号我莘,原是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万历三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奉旨为三十六姓补,抵中山,赐宅唐荣,食采地俸禄。”[日]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6《久米村系家谱》1980年版,第155页对比这些家谱资料可以发现,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的时间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万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