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00:2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福州卷)58.琉球勤学生在福州

 

 

明清两代500多年间,琉球王室派遣多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所学涉及儒学、医学、天文、地理、生产技术等许多方面。来闽学习的琉球留学生称“勤学生”,到北京国子监“入监肄业”的留学生,称“官生”。

 

一、琉球勤学生赴闽求学

 

    (一)勤学生赴闽

琉球王室对中华文化极为推崇,同时,为处理与中国的朝贡贸易事务,急需培养一批熟悉官话和相关贸易事务的人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XE"察度"及世子武宁“遣使贡马及遣从子日孜每、阔八马,寨官子仁悦慈三人入监读书:山南王承察度遣从子三五郎尾及寨官子实他卢尾、贺段志等三人入监读书”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162页。这是琉球首次向中国派遣留学生。中山王尚巴志XE"巴志"统一琉球后,继续向中国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直至晚清日本“废藩置县”才最终停止。归国后,琉球留学生向当地民众传播儒家思想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动了琉球社会的进步。

据《球阳》记载,尚敬王二十年(1732年),琉球国对勤学生在中国学习的时间做了限制:“洪武以来,唐荣(闽人移居琉球后的居住地)之人或入闽,或赴京,读书学礼,不定回限。通于诸书,达于众礼,得精熟日而后归国。今年新定,以七年为回来限。医生以上国学医术者,亦以七年为回来限。独断众僧上国参禅学道,又以十五年为归国限矣。”球阳研究会编:《冲绳文化史料集成》5,“球阳”,角川书店1978年版,第653页部分勤学生半年便回国了,一年半到三年的情况居多,少数勤学生滞留时间会超过5年,达到7年甚至8年。据家谱资料记载,嘉庆十九年(1814年),金上宝随大通事魏永昌来华,至道光三年(1823年),奉令为马舰通事护送漂风难民,从五虎门开洋回国,前后一共9年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108页。从史料中可见,琉球勤学生来华学习的次数一般为一次,少数勤学生会来华两三次。例如,金溥手登根通事,分别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十二年、三十六年来华学习。前一次来华的任务为“读书习礼”,随后两次在担任存留通事期间,奉王世子命学习养鹰和制砚石之法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78页

(二)勤学生学习内容

勤学生在福州学习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读书习礼”;另一类是学习专业知识和生产技术。

对于来华“读书习礼”的勤学生,嘉庆年间琉球人编写的《学官话》书,生动地记述了琉球人来闽后在福州琉球馆学习的场景。琉球王府为稳固朝贡贸易机制而选拔出来接受人才培养的勤学生,明显带有“公务”特征,且学习目的明确。

另一类为“学习专业知识和生产技术”的勤学生。

由于在天文、历法、地理、农业生产及海上交通等方面的需求,琉球急于培养这方面人才。明清时期,琉球人在福建学习的专业技能主要有天文地理、生产技术(包括制茶、制瓷、制糖、漆器制作、烟花制作、纺织、冶金、农作物栽培、制墨、制印泥等)、医药治疗、音乐戏曲等。他们在学成归国后,向琉球人民传授这些技能,对琉球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琉球学子与福州先生

 

琉球勤学生到福州后,多聘请当地的儒学大师和各行业的名人,包括手工艺者、医生等,学习儒家经典和各门类的专业知识。中国古代手工技艺传授十分保守,一般不传外人,多为世袭。福州先生们面对漂洋过海而来拜师学艺的琉球学生,能打破传统门规,悉心传授,确实难能可贵。明清时期,琉球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无疑要感谢这些福州先生们。由于史料关于勤学生的记录较少,对于福州琉球馆先生们的记载更加鲜见,因此人们对他们的了解很不足。

多数情况下一名先生教授一名琉球学生,也有一名先生教授数名学生的情况。如,陈元辅在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间(1683—1686)教授程顺则和梁本宁二人儒家经典;谢天游在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为璀自谦、查康信二人讲授国画。

 

三、琉球勤学生与汉诗

 

中琉两国之间前后交往约500年,中华儒家文化对琉球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琉球国的官员、文人学者、来华留学生,创作出相当数量的“汉诗”作品。

琉球留学生不仅是学习、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坚力量,也是琉球汉诗的主要作者。来华留学生按照类别区分,主要有“官生”和“勤学生”两类诗人。官生到明清国子监读书习礼,学习汉诗写作是一门主课,主要的官生诗人有蔡文溥、毛世辉、东国兴、向克秀、阮宣昭、郑学楷、林世忠、林世功等。而来闽“读书习礼”的勤学生诗人,由于人数众多,在琉球诗人中占主体地位,所留下的作品也最为丰富。

现存史料中可见的著名勤学生诗人有:

(1)程顺则(1663—1734),字宠文,琉球人血统过继久米村华裔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545页。著有《雪堂燕游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刊行〕《雪堂纪荣诗》《雪堂杂俎》。目前,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日本正德四年(1714年)奎文馆刊本《雪堂燕游草》1卷,冲绳县立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及京都大学图书馆另有藏本。雍正三年(1725年),程顺则在福州编辑刊行《中山诗文集》,这是琉球唯一的汉诗文总集,收录诗人作品多,在琉球诗集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共包含6个诗文集:《执圭堂诗集》《观光堂游草》《雪堂燕游草》《雪堂杂俎》《焚余稿》《翠云楼诗笺》等。现有中国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六十年(1721年)刻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写本、冲绳县立图书馆藏咸丰六年(1856年)刻本。其关于福州的诗有《留别陈昌其夫子》《琼河发棹》《留别闽中诸同游》等。

(2)蔡肇功(1656—1737),号绍斋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932页。著有《寒窗纪事》,以宦游经历的山水风物为主要题材。冲绳县立图书馆藏《寒窗纪事》1卷,福建刻本。其关于福州的诗有《游鼓山二首》《夏日游江楼》《上巳游曲水》等。

(3)蔡温(1682—1761),字文若,号鲁齐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336页。著有《澹园诗文集》《澹园全集》《蔡温选集》《蔡温全集》。现仅在《清诗汇》中发现其诗作二首,即《吴我天地道中》与《千手院访赖全上人》徐世昌辑:《清诗汇》(卷200),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3382页,具体写作年代与地点不详。

(4)周新命(1666—1716),字熙臣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381页。其著作《翠云楼诗笺小启》共32首诗,悉数收录于《中山诗文集》。后来出版的《琉球汉诗选》收录其中8首,另有9首入选《皇清诗选》。冲绳县立图书馆藏有其楷体写本。其关于福州的诗文主要有《钓龙台怀古》《登石鼓屴崱峰》《寄程宠文》等。

(5)蔡铎(1644—1724),字天将,号声亭,蔡温之父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933页。著有《观光堂游草》,题材与《雪堂燕游草》相似,多为羁旅流连之诗。其中30首收录于《中山诗文集》,这30首中又有7首收录于《琉球汉诗选》、10首收录于《皇清诗选》。其关于福州的诗文有《琼河发棹留别闽中诸子》《囦关夜泊》《琼河解缆》三首。

(6)曾益(1645—1705),初名永泰,后改为益。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为避中山王孙讳,更名夔,字子谦、号虞臣那霸市企画部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史》资料篇,第1卷5“球阳”,1980年版,第390页。《执圭堂游草》收录其诗作14首,皆为贡使途中的纪行写景诗。

福州作为琉球来华留学生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离境的最后一站。不论是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官生”、留闽的“勤学生”,抑或是入贡的外交官员和学者,都留下了数量丰富的有关福州的汉诗。这些琉球汉诗详细记述了福建的名胜古迹、风物民俗、往来宾朋、活动事件,成为研究清代历史、文学以及中琉间友好交往的重要史料。

琉球诗人在熟练掌握中国唐代以来古典诗歌格律形式的基础上,创作了内容丰富的琉球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