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福州卷)60.福州籍琉球册封使
明清两朝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团”共23次,正副“册封使”43名(其中明朝15次,清朝8次);在43名正副册封使中,福州府籍的有4名,即谢杰、齐鲲、林鸿年和赵新。他们都不辱使命,为增进中琉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贡献。
谢杰(1537—1605),字汉甫,福州长乐人,是福州文化名人谢肇淛的族叔,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行人。万历七年奉命作为副使,与正使、户科给事中萧崇业前往琉球册封尚永王。他们婉拒琉球王馈赠的厚礼,受到琉球朝野的敬重。尚永王在首里(今那霸)建“却金亭”,以褒扬他们清正廉洁的操守,成为中琉两国关系史上的佳话。谢杰回国后,历任光禄寺丞、顺天府尹、太常少卿、刑部左侍郎、户部尚书等职。著有《使琉球录》《顺天府志》《虔台倭纂》《白云集》等传世。
齐鲲(1776—1820),字朋霄,又字北赢,侯官齐安村人。清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纂,曾任河南府尹。其父齐兰皋,亦进士出身,官居翰林,所以“齐氏宗祠”匾书“世翰林”。嘉庆十三年,充册封琉球正使,与副使、工科给事中费锡章前往琉球册封尚灏王。回国后,齐鲲撰《续琉球国志略》《东瀛百咏》传世。他在书中“灵迹”篇中,详尽地记载2号册封舟遇到风暴,在随行神祇——妈祖、拿公、尚书公诸海神的庇佑下,平安到达琉球久米港的过程。今冲绳尚留有齐鲲出使琉球时的遗迹——《诏馆碑记》。
林鸿年(1804—1885),字勿邨,侯官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十八年,钦命为册封琉球正使,与副使、翰林院编纂高人鉴到琉球,在首里城册封世子尚育王。赠予御书“弼服海隅”匾,并为琉球名胜“瑞泉”题书“源远流长”和“飞泉潄玉”,镌刻成碑。回国后,任山东乡试副考官,继任国史馆修纂。咸丰九年(1859年),任云南临安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升云南按察使、布政使。三年后又擢升云南巡抚。后因未能剿办西南太平军余部,被革职返里。从此锐意兴学,任福州正谊书院山长达19年之久,为桑梓培养大批经世致用人才。著有《使琉球录》《松风仙馆诗草》传世。
赵新(1802—1877),字又铭,侯官人。少年师从著名学者赵在田。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同治元年(1862年)任广西乡试副考官。同治五年,与另一翰林院编修于光甲分别被钦命为正、副册封使,前往琉球册封尚泰王;同时随带一批学有专长的著名书画家、乐师、医师和各类技术人员到琉球。赵新和于光甲是清代最后一任册封琉球的使节。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置“冲绳县”,清代对琉球的册封制度遂撤销。赵新与齐鲲分别撰有同名《续琉球国志略》。其他册封使也分别撰有琉球著作,如明天顺朝潘荣的《中山八景记》,嘉靖朝陈侃和郭汝霖、万历朝萧崇业和夏子阳分别撰著同名《使琉球录》;清康熙朝张学礼的《使琉球记》,汪楫的《使琉球杂录》《中山沿革志》及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乾隆朝周煌的《琉球国志略》和嘉庆朝李鼎元的《使琉球记》等,都是研究琉球国历史沿革、山川物产、风土人情、中琉两国友好关系诸方面的第一手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