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厦门卷)69.厦门通商口岸的西洋贸易
近代以来,西洋的范围不断西移,可划分为小西洋和大西洋。小西洋即南洋一带,大西洋则用来称呼今欧﹑美之间的广阔海域。关于此时厦门的西洋贸易情况,1880年厦门海关报告进行了总结:“本口岸向美国和欧洲(主要是英国)输出本地的和淡水的茶叶,有时也往欧洲输出一点糖;而输入鸦片、棉花及其制造品,主要来自印度和英格兰。”(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222页)厦门对西洋出口的货物主要是茶叶、糖、瓷器等,进口的货物有棉纱、棉布、火油、面粉等。
南洋诸国在近代厦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甲午战争之前,厦门从南洋进口的货物一般稳定在100万海关两左右,战后则翻了一倍。在诸国中,又以新加坡等为主,其次暹罗、爪哇等国。厦门土货出口在甲午战争前一般维持在40%~50%,战后则攀至70%甚至80%。由此可见,到19世纪后期,南洋诸国在厦门土货进出口贸易中已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厦门与南洋诸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贸易网络。
厦门出口南洋诸国的主要是供当地华人消费的糖、瓷器、茶叶等土货。厦门出口的糖大部分销往国内市场,少部分运往国外,南洋诸国中以孟买和新加坡为多。厦门海关税务司克士可士吉在1866年的海关报告中说:“直到最近,数量可观的冰糖才找到它的外国市场,尤其是孟买。”大量瓷器从厦门出口到海峡殖民地、暹罗、西贡等国家。“这种瓷器是很粗糙的。它的大量出口显然是由于上述地区居住着大量从本地区迁移过去的中国人,他们对粗瓷器有着特殊的偏爱,需求持续上升。”(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61页)可见,厦门出口南洋土货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华人的需求。除此之外,厦门输往南洋诸国的还有烟丝、粉丝、药酒、砖瓦、麻货等。
厦门主要从南洋诸国进口棉花、棉纱、油饼等杂货。闽南不产棉花,当地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棉花,因此棉花是厦门一项大宗进口货物。开港之后,印度棉花即大量进入厦门市场。厦门海关副税务司满三德在1867年的海关报告中说:“在美国内战期间,印度有大片地区种植棉花。自内战结束后,印度棉花产量大大超过当地需求。剩余的棉花在欧洲没有销路,便转向中国市场。印度棉花从香港运入厦门,已达到进货过剩的地步。”由于价格低廉,印度棉花在厦门成倍增长:“原棉是厦门的大宗进口货,来自印度、上海和宁波。在我们回顾的一年里印度棉花进口19195担,约为1869年的两倍。普法战争爆发后,大量的印度棉花进入香港市场,价格低廉,诱使商人们大量运往厦门。”由于土产棉花的挤压以及洋纱的竞争,19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棉花输入量逐渐下降。“印度棉花将逐渐被来自上海和宁波的棉花挤出本地市场。对上海和宁波棉花的需求在稳步增长,而对印度棉花的需求则在迅速下降。”(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页)
除了棉花,印度洋纱在19世纪60年代即有输入厦门。厦门海关代理税务司琼斯(James Jones)在1868年的海关报告中说:“洋纱有一大部分是从新加坡和孟买经香港进口的。这些洋纱质量粗劣,但价格相对便宜,因而比质地最优但价格昂贵的英国棉纱更受欢迎。”由于价格低廉,1880年之后棉纱进口量不断攀升。1882—1891年厦门十年海关报告载:“本口岸对印度棉纱需求的增长也应引起注意。从1881年的年进口净量27858担稳步增加到1891年的57978担。”(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57页)《光绪十七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曰:“印度棉纱几如上年之盛,其进口之数复增至58000担之多。”(《光绪十七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17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183页)《光绪二十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云:“外洋贸易进口洋货比上年大为增益,其中变迁有出人意料之外者,棉货各样具有加增,印度棉纱上年只有45600担,本年增至58500担。”(《光绪二十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22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181页)
厦门是茶叶出口的主要口岸之一,其中美国居于首位。19世纪70年代之前,每年输往美国的茶叶一般维持在总量的40%~50%之间。厦门海关税务司克士可士吉在1866年的海关报告中说:“和往年不同,1866年的茶叶大多出口到美国和马六甲海峡,出口到纽约的茶叶达600万磅”,“比较1863—1866年间厦门运往英国和美国的茶叶数量,可以看出,运往美国的比运往英国的多5倍”。厦门海关副税务司满三德在1867年的海关报告中说:“目前茶的交易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大,比1866—1867年的出口额增加了将近100万磅。茶叶主要运往美国。”1875年,“在本口岸茶叶出口的各个不同国家中,美国遥遥领先”。19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日本茶的竞争以及中国茶本身质量的低劣,厦门茶叶出口量逐渐下降,到甲午战争后基本停止了对美国的出口。1882—1891年厦门十年海关报告载:“本地茶叶贸易的衰退,是本口岸近期商业史一项最引人注目的事。它的衰落可追溯到1882年以前,但过去10年里,衰落益加明显了。”1892—1901年情况更加糟糕:“在这10年间,一些税务司常常不能不痛惜厦门茶叶贸易的逐渐衰落。而如今,我们对此所能记述的仅是,与外国的茶叶贸易已完全停止。”(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9、161、196、259页)《光绪三十二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亦云:“前已论及茶叶生意不复出口。”(《光绪三十二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44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331页)
厦门从美国进口煤油、面粉等杂货。厦门进口煤油始于19世纪60年代,数量有限,80年代之后,逐渐普及,进口量大增。《光绪二十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云:“溯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前,火油尚属仅见之物,不料二十年之间,竟如此盛行,岂非出人意料外哉?将来更不知多至何所底止也。”(《光绪二十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22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181页)甲午战争前,进口以美国箱装煤油为主。如1889年进口火油324300加仑(每加仑为六斤四两),“所有进口火油皆系美国所出,从纽约由夹板船径行运进本口者有104000加仑”(《光绪十五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15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176页),约占到当年火油进口总量的1/3。1890年更是骤增至134.8万余加仑之多,比前四年总数还多,难怪《光绪十六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称其“是年之盛,一超之下迥出寻常,此火油之独立一帜,洵足羡也”(《光绪十六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16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184页)。1891年,进口量依然递增,计有177万余加仑之多,“均由美国而来者”(《光绪十七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17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182—183页)。1892年《光绪十八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云:“美国火油依旧畅销。”(《光绪十八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19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176页)但1895年,厦门海关颁布《厦门港集散装火油之进口、储运及运输暂行条例》,散装煤油逐渐取代箱装煤油畅销厦门。1892—1901年厦门十年海关报告云:“所有的箱装煤油,尤其是美国生产的,进口量呈现下降,让位给俄国和苏门答腊的散装煤油。来自婆罗洲的煤油,于1901年第一次进口。”(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305页)
厦门进口的面粉主要来自美国。厦门海关税务司克士可士吉在1865年的海关报告中载:“我想提请您注意另一种新的进口货,即加利福尼亚的面粉。去年,由轮船从香港运来了数量可观的面粉。”由于质量上等,而且价格便宜,厦门及其附近地区用它制作面线,极为畅销。1880年之前,厦门进口美国面粉数量有限,而且每年进口量不稳定。“加利福尼亚面粉在1873年被大量进口,达10811担,由于谷物收成良好,供应充足,加上本省已广泛种植的甘薯丰收,去年的进口下降到43512担。”(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第130页)但1880年之后,进口量不断增加,美国面粉成为厦门主要进口货物之一,每年进口量稳定在1万~2万担。甲午战争后,输入量急速增加,上升到10万担左右。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云:“美国面粉大为兴起,虽价值比上年增四分之一,然以本年所销98000余担,较上年52000余担尚多46000余担也。”(《光绪二十四年厦门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28册,京华出版社,中文第206页)
除此之外,近代厦门与英国、澳大利亚、波斯、土耳其、南美、俄国等国家亦有贸易往来。厦门与英国的贸易主要经过香港中转,直接贸易很少。厦门输入英国的主要是茶叶。1867年仅有一船茶叶运往英国,“1866—1867年间没有茶叶直接运往伦敦”。1870年,“一些船只在厦门装载茶叶直接运往伦敦”。与美国相比,出口英国的茶叶数量较少。比较1863—1866年厦门运往英国和美国的茶叶数量,美国是英国的6倍。1873年,“出口美国总数达171873磅厦门乌龙茶和251495磅淡水乌龙茶,出口英国为1875磅厦门乌龙茶、44688磅淡水乌龙茶和19827磅厦门工夫茶”。厦门向澳大利亚输出茶、糖,运回煤。1868年,“运往欧洲大陆和澳大利亚的工夫茶,价格每担比上一期提高了大约3元”,1873年,“购买的糖运往澳大利亚”。厦门进口的煤主要来自澳大利亚,1869年进口仅1897吨,到1872年增至13290吨。俄国的煤油在甲午战争后畅销厦门,“所有的箱装煤油,尤其是美国生产的,进口量呈现下降,让位给俄国和苏门答腊的散装煤油”。波斯、土耳其的药材在厦门亦很受欢迎(厦门市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