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00: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厦门卷)70.厦门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

 

 

民国年间,厦门市针对市容的脏乱差,开展了市容的改良和整治。1920年,厦门市成立首届市政会,林尔嘉担任会长,黄庆元担任副会长,商人是这项动议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这一年动工建设厦门市第一条马路——开元路,历时6年完工,可见资金不足仍是主要制约因素。1922年,厦门市第二届市政会成立的时候,厦门总商会和侨团合作,洪鸿儒当选为会长,黄奕住当选为副会长,华侨力量逐渐在市政建设中彰显出自己的雄厚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前,厦门对欧美及东南亚的出口贸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厦门商业百货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开元路、大同路、中山路成为新商业中心,旧时的局口街、小走马路逐渐萧条。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因为支撑厦门贸易发展的海外市场欧美和东南亚经济都走向恶化,厦门的商业也遭遇重大挫折,不仅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减少,厦门本地商业也严重萎缩。

这一时期,厦门的商业活动主要依赖华侨,到1933年,杂货、西药、服装、绸布、珠宝、理发、参药、爆竹等与华侨消费有关的商业营业额与1930年相比减少一半以上,商铺大量停业。侨汇进入也受到较大影响。

或许当时的中国较少受到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波及,20世纪30年代,许多华侨带着避险的心态回到厦门,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厦门,逐渐带动起厦门的商贸业,尤其是房地产业,推动了厦门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

厦门公共交通主要由华侨独资或合资创办。当时,厦门市政当局也积极鼓励并主动吸收侨资,如海军禾山办事处与侨资组成的全禾汽车公司签订合同,以专营权为交换条件,由后者出资修筑江头至高崎、江头至五通、厦门大学至云梯岭、安兜至钟宅、浦园至何厝等道路。

厦门市第一条公共交通营运路线是由马来亚侨商黄晴辉等创办的。1926年,厦门市第一条可以行驶汽车的开元路竣工,但此时厦门还没有公共交通。当年,马来亚华侨黄晴辉回国,目睹厦禾路至江头乡尚未通车,于是联合冯开让、薛煜添、方炳坤等8人集资1万多元创办交通运输业,购置小型汽车2辆,雇用职工15人,开辟由美仁宫至江头的运营线路。该线全长6.2千米,票价2.5角,每天收入可达100~200元,因而有了扩张路线、扩大经营的倡议。1926年冬,本地商人和归国侨商一起组建全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2万股,每股5元,共计10万元,并限定只有禾山人才有资格投资。公司边筹资边着手筹备和筑路。全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筑路并开通多条交通线,主要线路有:庵兜起经殿前至高崎线;后院乡海军办事处起经后坑、桥头、高林至五通线;莲坂起经金鸡亭、洪山柄、岭兜至何厝线;枋湖起经下忠、墩上至寨上线;大桥头起经镇北关、胡里山至曾厝垵线。在这些线路的开筑中,不少华侨捐资独修或协修,如大桥头至曾厝垵全线建筑费由马来亚华侨曾国办捐献;莲坂至何厝线、江头至寨上线由菲律宾华侨林云梯、马来亚华侨陈有才出资协办。

道路修筑完成后,全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再购进美国汽车10辆,每辆可乘坐25人;高崎、五通线开通后又添置10辆。全部投入运营的全禾汽车公司拥有汽车20余辆,员工60余名,每天乘客近千人,营业收入每日可达四五百元。

1930年,合并后的厦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因股东间的摩擦又再次分开,各立门户。同年,全禾汽车公司改组,不久后又收购厦门公共汽车公司的全部股票,以谋求扩大营业。但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各地往来的旅客和出入的华侨大减,全禾汽车公司的营业因而急剧衰落。

民国时期,厦门的旅馆客栈业的特色更多体现在与华侨相关的洋栈上,这些洋栈普遍具有较强烈的地域与宗族色彩。所谓县有县别,乡有乡别,姓有姓别,甚至连同姓也有亲疏之别。譬如晋江要分青阳、石狮、洪埭。厦门的洋栈有晋江、南安、安溪、惠安、莆田、仙游、同安、龙溪、海澄、金门、永春、龙岩和厦门。如当时的绵盛客栈,主要接待安溪湖头一带的华侨,新永兴则主要接待永春一带的以陈姓为主的旅客,盛昔栈专门接待南安芙蓉一带的侨胞。当时,厦门旅栈280余家,以岷栈居第一位,有80余家,籍别又以晋江为最多,南安次之。主要接待往来于菲律宾和晋江、南安之间的华侨。这些客栈的另一个特点是住栈者往往能享受到住与行一条龙式的服务,航运公司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优待。

厦门客栈的发展与水客存在一定的联系。早期,华侨到南洋谋生,积累财富之后大量寄回国内,一则赡养家眷,二则回国创业。由于当时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为了解决侨汇问题,渐渐形成了一批专门为侨胞捎带书信、款项的中介人——水客,他们往往寄住在亲戚家里。后来随着业务增多,往来愈加频繁,于是便应运而生若干客栈,专门为华侨出入及水客往返服务。

鹭江道的客栈以接待往来的东南亚侨客为主。为了招揽客人,厦门各客栈甚至将战线延伸到香港,因为印度尼西亚的客轮中途停靠香港,这时拉生意的客栈伙计就会上船一一询问以招揽客源,并提供人前马后的服务。当时的客栈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就是要设宴为客人接风和送行。其实这些开销往往都算到住宿费里,但是却让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心理上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厦门的餐饮业也在这一基础上获得发展,闽南菜、福州菜和广东菜都大行其道,此外还有京菜、素菜和西餐等。厦门最早的闽菜馆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设于鼓浪屿龙头路的苑香居。这家店专门外出到顾客家承办宴席。1927年创办于古营路的全福楼和1939年创办的双全酒家都是厦门比较知名的闽菜馆。

厦门的休闲娱乐业在华侨资本的支持下,也获得开风气性的发展。演戏、说书、饮酒、打茶围、博弈等传统娱乐业,跳舞、看电影、游乐场、喝咖啡、打球等西式娱乐业都较快传入厦门。

祖籍曾厝垵的曾国新、曾国聪于1927年斥资20万元兴建厦门思明戏院(今思明电影院),一举成为当时厦门最豪华的戏院,主要放映美国好莱坞影片。这是因为曾国聪的曾祖父早年在东南亚经营海参贸易,家业迅速壮大。曾国聪恰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厦门开始大规模市政建设,于是他热情高涨,还建设了厦门城区通往曾厝垵的公路。

开明戏院是缅甸华侨杨德从于1930年创办的,位于思明北路171号,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戏院主体建筑为6层大楼,一楼正面为售票间和大厅,二楼、三楼为舞台和观众厅,有固定座位668个。1933年,杨德从将开明戏院转让给另一位厦门侨商曾涵养。日军占领上海后,由于片源断绝,开明戏院不得不停业。厦门沦陷后,开明戏院与思明戏院被日军强行占领。厦门光复后,开明戏院被侨商林怡乐的和乐影业公司承租,直至厦门解放。

厦门的电灯电话、中南银行、上李水库的建设等等都凝聚着华侨的心血。

所有这些都显示,华侨利用在海外谋生赚取的利润反哺厦门,带动了厦门市政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将厦门快速带入较为国际化的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