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 11:3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一品大员为台湾“翰林”题匾

 

汪毅夫


 

福建著名收藏家石禄生先生收有一方“翰林”匾。匾心题“翰林”二字。匾之上款写着题匾人的来头和大名:“太子太傅  大学士管理工部事  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管理武英殿御书处加三级  朱珪”。从职官制度说,“管理工部事”的“大学士”属于“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文职官,“太子太傅”也是从一品文职官,“翰林院掌院学士”为从二品文职官,“教习管理武英殿御书处”(用今天的话说,即管理朝廷图书馆的教授)一职品级不详,但它不影响朱珪“一品大员”的来头;就议叙规定而言,清代议叙即记功,它分为相关联的记录和加级,记录三次后累进到四次则加一级,记录十二次即为加三级,“加三级”是议叙的天花板、记功的最高级(实际上,也有人记功突破了规定的上限),“加三级”当然增加了“一品大员”朱珪的来头。匾之下款记着立匾时间“嘉庆十年”(1805)、受匾人的经历“乙丑会试中式”和姓名“林望恩”。

实际上,林望恩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乙丑会试中式”者,清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进士名录里并无林望恩之名,嘉庆《续修台湾县志》则记有林望恩的学籍“(台湾)府学”,并记林望恩系嘉庆九年甲子科(1804)乡试“钦赐举人”、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会试“钦赐翰林院检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有三类钦赐功名(举人、进士、翰林)的事例,一为“学问优长”或“学问好”,虽未得中而钦赐,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举人汪灏、何淖、蒋廷锡学问优长,今科未得中式,著授给进士,一体殿试”,康熙六十年(1721)又有举人王兰成 、留保因“学问好”而“俱给进士,一体殿试”;二是“优遇大臣功勋子弟”,如,大学士蔡新之子蔡本份嘉庆八年(1803)“赏给举人”、蔡新之孙蔡行达嘉庆六年(1801)“加恩赏给进士”;三是年老诸生“赏给举人”、年老举人“钦赐翰林”,如同治四年甲子科乡试(1865)“顺天年老诸生杜天熙等三名,江苏魏乾三等五名,江西康遇春等九名,福建邱必鹏等四名,湖南龙邦华等三名,湖北陈本升等七名,河南白赞卿等16名,山东李敦杜等13名,山西郭向午等四名,四川聂正中等18名,广东苏建仁等五名,广西梁涣等五名赏给举人”,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会试“年老举人狄俊等十三人钦赐翰林院检讨衔”。不管属于上记三类事例里的哪一类,林望恩从台湾府学诸生到钦赐举人、钦赐翰林,并得一品大员朱珪题匾,毕竟是一路恩荣。

附带言之,同治《淡水厅志》记有另一位台湾钦赐举人和钦赐翰林,他名叫郑廷扬,是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乡试钦赐举人、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会试钦赐翰林。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里,郑廷扬的名字应该是包含在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乡试“年老诸生”之“福建邱必鹏等四人”、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会试“年老举人狄俊等十三人”里。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