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有关坟茔的两岸故事
汪毅夫
清明时节,我用千字短文的篇幅,讲三个有关坟茔的两岸故事。
1.中央民族大学陈进国教授在福建永春仙溪《郑氏族谱》(民国刻本)里发现一条记载(见图),慷慨地拍照示我并允我“补充”论述。其文曰:“承墉,字厚,号宗暨,行百五十七。攸翔次子,生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七月初九日卯时,故乾隆戊辰(1748)十一月十六日巳时,享年三十三(二)。在台湾被翻(番)贼盗杀,取其首而去。瓦棺舁归,与五弟承提同葬本乡车后垄头,坐壬向丙”。
这是一则珍稀史料,其可注意者至少有二:其一,台湾历史上某些部落“出草”(即杀人取头)恶俗的受害者颇多,众所周知者惟有吴凤,郑承墉应该是有记录的早期受害者;其二,关于丧葬习俗,历来有凶死者不归葬宗族墓地的说和做法。永春郑氏族人将郑承墉残缺的骨殖用“瓦棺”(俗称金斗、瓦瓮等)“舁归”并“与五弟承提同葬”是有人情味、有体温的记载。
2.民族学家林惠祥教授父亲的坟茔在台北观音山上。林惠祥自述,“其墓形异于常型,墓之上部以洋灰及砖筑作四方形,两层,中立一方形尖顶石柱,柱四面皆有字,前为‘晋江林敏方之墓’,右为蔡元培先生挽语‘典型犹在’,左为我兄弟之名,后为‘一九二九年某月某日葬’。纪年不愿用日本,然不得用中国,故用公元。此余兄弟当时苦心酙酌之办法也。此奇特之墓想至今或尚存在”。
福建晋江林家到台湾“以航海经商”,传至林敏方已是三代。林敏方一生时间多在台湾,其家眷则留居晋江,其子林惠祥等兼有晋江、台湾户籍。其时当日据台湾时期,林惠祥对此台湾户籍心有抵触、不愿示人。1929年,林惠祥赴台葬父不用台湾户籍,乃“领中国护照,化名林石仁,假托为商人,诸弟亦皆如此,陆续赴台”。
3.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山上有142座志愿军战士墓。其中的一座墓主为“杨金川”,墓碑记其籍贯是“台湾省花莲县舒服乡”。经两岸热心人士查明,“舒服”是方言寿丰的记音。杨金川是台湾省花莲县寿丰乡人,在朝鲜战场负伤后被送往湖北省赤壁的野战医院治疗,伤重不治,1952年逝世后就地安葬,逝世时年约28岁。杨金川是台湾阿美人。
据资料研判,杨金川应该是1946年在台湾被“国军70军”(整编后改番号为“国军整编70师”)强征入伍,1946年12月26日随军调赴大陆内战前线,1947年1月9日“国军整编70师”在山东巨金鱼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杨金川作为“解放战士”参加人民解放军。其后,杨金川随志愿军入朝作战。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