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4 08: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郑成功由秀才封王

 

汪毅夫

 

 

微信图片_20240714082054.png

清人徐珂《清稗类钞》记:台湾台南郑成功祠有联云:“由秀才封王,支持半壁旧山河,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闻上联为唐景崧所拟,属对者丘仓海也”。唐景崧在台湾历任台湾兵备道、台湾布政使和署理台湾巡抚;丘仓海即丘逢甲,台湾进士。唐景崧在台湾兵备道兼理提督学政任上,选拔丘逢甲入海东书院读书,并邀丘逢甲入斐亭吟社为社友。属对、联诗等是吟社诗酒之会常有的项目。

微信图片_20240714082107.jpg

台南郑成功祠图源:人民网

本文拟就联中“由秀才封王”一语讲郑成功的一二故事。

据江日升《台湾外记》记:“成功于戊寅岁,年十五,补南安学弟子员,屡试极等,而两赴乡闱”。郑成功“年十五”即14周岁,时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戊寅),这年他成为福建南安县学的“弟子员”。弟子员旧指太学生,在明、清两代指府、州、县学的在学生员即秀才;国子监生旧称太学生,明、清称监生。郑成功是南安县学秀才,却也曾进南京国子监为监生;“屡试极等”说的是郑成功在学期间的考试成绩优异;“两赴乡闱”即郑成功曾两次参加福建乡试(俗称考举人)。

《台湾外记》又记:“至乙酉,年二十二,父芝龙引见隆武,赐姓名。丙戌,年二十三,秋九月,不从父投诚,潜匿金门。丁亥,年二十四,以只身而奉故朔。”清顺治二年(1645,乙酉),郑成功“年二十二”即21周岁时,郑芝龙引见南明隆武帝,帝赐姓朱、名成功,自此而有朱成功、郑成功之名和赐姓、国姓、国姓爷之称;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郑芝龙降清并被挟持北上,郑成功不从,潜匿金门。清顺治四年(1647,丁亥),郑成功起兵反清。

郑成功起兵之后,曾在南安丰州孔庙前焚其代表秀才身份的青衣,以示投笔从戎。南安丰州至今保存其遗迹郑成功焚青衣处

微信图片_20240714082131.png

郑成功焚青衣处

清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南明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永历帝封王同先前隆武帝赐姓有关,赐姓、封王则同明代宗藩制度相关。明代宗藩制度是为明宗室设计的制度。其要义包括:皇子(皇上的嫡长子)封亲王,诸子(皇上的其他儿子)封郡王;亲王的嫡长子世袭亲王,郡王的嫡长子世袭郡王;亲王是“一字王”,如秦王、晋王等,郡王是“二字王”,如水兴王、保安王等;“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封同姓为王,异姓功臣生前不封王,等等。郑成功因得赐姓朱,故得生而封王;郑成功受封的延平王是“二字王”,是郡王(“延平郡王”之称不是规范的封号,郑克塽降清时缴交的是“延平王册”“延平王印”)。

我见台湾三不五时(闽南语,不时也)有人出来讲郑成功建“延平王国”,也三不五时会生气,“坐激书生愤”也!“延平王国”的建国鬼话不合于“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制度原则和历史事实,相当离谱而荒谬。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