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140年前福州台湾会馆的故事
汪毅夫
说来是140年前的故事。1885年,福建举办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乡试。台湾秀才许南英到福州参加乡试(俗称考举人),舟泊马江,许南英口占一绝曰:“扁舟一棹马江平,席帽依然太瘦生。卖藕小娃犹认得,笑余三度到榕城”。
台湾建省始于1885年,成于1887年。建省前台湾属福建省管辖,建省后也不单独举行乡试(省级科举考试)。台湾建省后,台湾秀才考举人的主要管道仍然是参加福建乡试。应该划重点的话题来了:台湾秀才出省考试是到福建省会福州(别称榕城)考举人,同各省举人出省考试是到京城考进士可不一样哦。于是有歇后语“福州城——假京(假惊)”,喻故作惊恐状也。又,乡试逢子、卯、午、酉之年行之,时或增开恩科。许南英接连参加壬午(1882)、甲申(1884)、乙酉(1885)福建乡试,所以其诗有“笑余三度到榕城”句也。
许南英此番到榕,同其他参加乙酉(1885)科乡试的台湾秀才一起,入住于新建的福州台湾会馆。福州台湾会馆是1883年由台湾道刘璈倡建,并由刘璈主持于1884年建成、1885年投入使用的。1883年正月初六日,刘璈向闽浙总督何璟呈报《禀筹办全台乡、会试馆,宾兴及育婴、养济、义仓各事由书》,其文谓“查台属文风日起,每届应乡试者约八百余名,应会试(按,俗称考进士)二十余人”,建议“先提银一万五千元,即在省城贡院左近,购建台南、北两郡试馆,遴委员监造,以为全台乡试士子栖息之所”。1884年四月六日,刘璈又有文报告,福州台湾会馆“现已告竣”。
1885年,闽县知县祁征祥到访福州台湾会馆。祁征祥,云南通海人。1882年,祁征祥在台湾安平县知县任上主持县试(童生试的第一阶段考试)时,发现汪春源、陈润黄两个优秀考生,就让他们到县衙署里读书以备府试(由知府主考)和院试(由学政主考),并聘请幕友李占五教之。汪春源当年中了秀才,后来又成为举人、进士。1883年,祁征祥移知闽县(闽县衙署在今之福州实验小学校园,保存完好)。1885年福建乡试举办时,台湾考生往谒祁知县,祁知县“尚礼下情殷,纡尊至台湾会馆回拜”。
出于航海安全和不误考期的考量,到福州参加乡试的秀才多于小暑前离开台湾,徐宗干《斯未信斋杂录》记:“刊石于门云:‘乡试诸生,小暑节前内渡,过此勿往’”。从小暑前到九月十五乡试放榜,台湾秀才多要在福建居留数月。乡试每三年凡一举(时或增开恩科),每隔一二年就有数百名台湾秀才到福州参加乡试,福建乡试是闽台人员交流、文化交流的管道之一。
经过考试,许南英胜出为光绪乙酉科举人,后于1890年中为进士;同榜的台湾举人徐德钦,后于1886年中为进士。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