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历史纪录片的片断和细节(三)
汪毅夫
《台湾•1945》之《从警察训练班到海疆学校,接收台湾他们成为“先遣队”》里有三位报告人。警察训练班学员阮传发报告的是警察训练班的招生、教官、训练等情形,海疆学校学生王人瑞和海疆学校校长张兆焕之孙张明昭报告的是海疆学校的校址、师资等办学情况。
1944年9月1日,“中央警官学校”在福建长汀县开设第二分校,将东南警察训练班裁并,原设于校本部的台湾警察干部训练班也奉命隶属第二分校。第二分校校址初设于福建长汀县梅林,1945年3月迁址福建三元县梅列。1944年10月16日,台湾警察干部训练班开始在闽、粤、浙、鄂、湘、苏、桂等省招生。1945年台湾警察干部训练班“各期于10月10日举行毕业典礼,13日下午4时,胡处长(汪按,指胡福相,时已被任命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警务处长)亲率台干班各班期学员生932人及原台干班教职员共计千余人,由梅列出发,14日经沙县抵青州乡,15日抵南平,转搭汽艇到达福州市。17日胡处长偕总队长徐励,秘书吴俊明,首先乘舰抵台。余于21日由副处长揭锦标率领至福州马尾外登乘美舰,全队计有24艘舰艇,23日出发,以四艘扫雷艇前导扫除日本在海上之布雷,24日晨5时许抵达台湾省基隆港,午后乘火车到台北,进驻于警察官及司狱官练习所,并即日分派部分学员生到台北市区及近郊担任维持治安之工作”。
1948年编纂的《中国教育年鉴》(第二次第四册)记:“开罗会议时,决定战后台湾归还中国,教育部为未雨绸缪计,于民国三十三年派员筹设国立海疆学校,培养台澎干部人才。校址设福建仙游”,“(1945年)七月,因闽海形势紧张,迁南安九都”,“(1946年)夏,全国复员,该校为策划未来发展,迁建永久校址于晋江”。《海疆学校简史》记:(1947年)元月,首届二年制学生4班卒业,计162人,多服务于台湾等地”。1948年6月,“国立海疆学校第五届师范专科毕业生为观察海疆教育、慰问台胞及宣扬祖国文化,特组织台湾教育观察团”,到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等地参观各地高等、中等、国民、职业、女子、幼稚、特殊及社会等项之教育。参观结束后,部分团员留台服务。
据我所知,王人瑞到台后在台湾省立高雄第一中学任教,他的同学兼同事有施继清、王人瑞及其他同学在台湾省立高雄中学、台湾省立高雄第二中学、台湾高雄市立中学、台湾高雄县立凤山中学、台湾高雄冈山中学、台湾高雄冈山第一中学、台湾高雄第二中学等校任教的有11人。
附带言之,母校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名教授包树棠、陈祥耀当年是国立海疆学校的名师。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