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9 16:0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唐岱蒙

福州二中的闽台情缘


福州二中校门


地处光禄坊100号(旧门牌38号)的福州第二中学,原系福建私立法政学堂及附属中学、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及附属中学、私立福建学院以及附属中学等老校、名校衍变而来。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祖国宝岛——台湾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脉络联系。

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百业待兴。为了全力支援复兴台湾,福建学院及附中不少师生应募赴台。时至今日,还有一些校友在台湾生活、工作。福州二中校友为海峡两岸文教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比较突出的有:

福建学院附中(福州二中前身)国文教员、著名诗人、新四军革命烈士蒲风,1936年夏,来到福建学院附属中学担任高中国文教员。他在课余创作诗歌,曾先后写出了《我的思念在大海东》、《飞鹰,飞到台湾去吧》、长篇叙事诗《可怜虫》等怀念台湾的诗篇。

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者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占领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此后,台湾人民一直过着受压迫、受奴役的生活。蒲风怀着渴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心情,写下了长诗《我的思念在大海东——献给台湾》。诗中一段云:“我的思念在大海东,大海茫茫,水天交界处太阳火般红。我日日夜夜牵挂她,忧愁、伤悲、苦难……——我都咽下在心中”

雷石榆是蒲风的挚友。1936年11月,他接到蒲风的邀请前来福州。1937年1月,蒲风将福建学院附中的教职让给雷石榆。因此,雷石榆也曾是福建学院附中的国文教员。

雷石榆一生与宝岛台湾有不同寻常的文艺交往。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参加了“台湾文艺联盟”活动,是参加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唯一大陆人。抗日战争结束,他又于1946年赴台编报、写诗、教书、参与文艺评论,投身台湾文艺事业。中国人民大学的赵遐秋教授撰文指出:“雷石榆是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的新写实主义论引入台湾的人。”

福建学院附中美术教员、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林子白,于上世纪30年代曾任厦门美专副教授,后来到福建学院任教。他曾东渡台湾考察文化艺术,并在台北、台中等地举办书画展览,弘扬民族艺术,深得台湾同胞的赞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闽台艺术交流的先驱者。

王大琛是原福建师专体育老师兼任附中体育老师,其弟王大培是福建师专附中(福州二中前身)1945届校友。兄弟二人于1946年赴台求学,后在公立台湾成功大学任教授。1987年,王大琛、王大培兄弟终于回到了阔别了半个世纪的故乡福州。从1987年首次回乡至今,他俩已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用于家乡公益事业,受到乡亲们的美赞。他俩还相继捐资在故乡设立“子女孝行奖”、“大学生奖学金”、“夫妇和睦奖”等奖项,助推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弟兄俩还策划并分别带领台湾成功大学篮球队和武术队到福州、南京等地大学举行友谊赛。王大培教授总是教导自己的学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要记住海峡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欢迎来自台湾的同学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交流频繁。福州二中与台湾学校之间友好往来与交流活动日益增多。福州二中的“台湾情缘”更加浓厚,谱写出了两岸交流新篇章。

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的原福建学院及附中校友,曾上书大陆有关部门要求恢复重办福建学院,并多次向国家教委表达由他们出资复办私立学院。他们的要求得到福州市教委及福建省教委的批准。

随着海西建设步伐的加快,闽台交流活动更加热络。福州二中更是积极参与其中。

2011年,福州二中的体艺馆新落成,就举办了包括马祖学生在内的福州市中学生科技作品展览。

2012年暑期,福州二中邀请台湾台东中学学生篮球队来校进行友谊比赛。 2013年暑期,两岸青年夏令营开营,台生来大陆交朋友。来自台湾嘉义县永庆高中的34名师生应邀参观访问了福州第二中学,并开展了联欢与“结对子”活动。

总而言之,位于光禄坊的福州二中已有百年校史。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它将继续发挥闽台两岸亲缘、地缘、情缘之优势,在开展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两岸青年夏令营的台湾青年到福州二中等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