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0 00: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庆元

台北郭元益糕饼博物馆



作者(右)和郭元益在糕饼博物馆

台湾,博物馆林立,最著名的莫过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台中自然博物馆,高雄的科技博物馆,规模都相当的宏大。专业博物馆,如北投的温泉、新竹的电影和玻璃、台北县的风筝、三义的木雕、花莲的七星黑柴鱼博物馆等,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私营博物馆方面,与故宫博物院相对的是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还有台北士林的郭元益糕饼博物馆和位于台南科技园区内的奇美博物馆等,都是不能不看的。奇美博物馆以西洋画和西洋雕塑、古乐器、兵器的收藏为其特点。奇美博物馆的中国藏品收藏原则之一是“中国的东西应保存于当地”,因此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没有一件是从大陆或者香港购买的,无一例外都是从外国人手上买回来的。原本,这篇文章想写的是台湾私营博物馆,分别写原住民、糕饼和奇美,为自己知识和视野所限,同时也为了把文章写得更集中些,只好放弃原住民和奇美两个馆,而把注意力放在糕饼上。如果因此而被读者讥为“好食”没有品味,本人也认了。

郭元益糕饼博物馆位于士林区文林路桥头,我到东吴的第一周周末,士林闲步,已经初识了这个博物馆,觉得非常新奇,做糕饼吃糕饼,居然还能冒出个博物馆来。中秋节前夕,台北大学王国良教授送糕饼,送的就是这家的糕饼,于是加深了印象。而参观这家博物馆却是以后的事。

郭元益,糕饼店的店名。郭元益的先祖,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从漳州龙溪县流传村飘洋过海到台湾,落脚的地方就是现在已经辟为博物馆的原址。当时,他们的糕饼只是家庭的制作,虽简单、却是精细的闽南传统的工艺;一根扁担,挑着一担糕饼盒子,沿着大街小巷叫卖。“卖茯苓糕~~”、“卖凤眼糕~~”、“卖绿豆糕~~”一声声,或许和“酒干倘卖无”的吆喝此起彼伏。但是,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叫卖还真叫卖出名堂来。一根扁担的传奇,成就了一家元益糕饼店的诞生。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到了第三代,1926年元益糕饼店正式命名为郭元益,店名一直沿用至今。1991年,郭元益士林新楼在原址落成。2001年,郭元益糕饼博物馆在桃园杨梅幼狮工业园区建成,次年,士林郭元益糕饼博物馆建成。糕饼博物馆是一座九层高的青灰色墙体的大楼。底层是糕饼预订的门市部,门市部分为前后两区,前半区陈列各色各样款式的糕饼,后半区是影楼部,预约拍婚纱;二层前半区为博物馆糕饼展区,可以零售,后半区是办公地点;三层前半区是亲子活动厅,后半区是供小朋友活动。这个博物馆有三个区,一是郭元益糕饼世家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演变,结合企业的演变,重点介绍世代糕艺、糕饼发展、喜饼的演进。这部分陈列了许多早年制作糕饼的工具,特别是各个时期的种种模具。第二部分是人生各个阶段与糕饼礼俗介绍,按照闽南人的习俗,一个人从生到死,各个时期的礼俗,大多都离不开糕饼,尤其是婚俗和丧葬祭典的风俗。这一部分,把成婚与糕饼礼俗之间的渲染到极致。我说的“极致”,不是夸大或者夸张,而是在诸种礼俗中,展览者有意加以突出。一般说来,结婚是人们一生中最舍得花钱的经历之一,博物馆制作了古人成婚的实景,经理说,婚俗有“六礼”,例如提亲的纳彩礼,问姓名礼,相亲礼,订婚礼,订婚期礼,迎亲礼,每一次用糕饼都有一定的规矩,有的是上古一直传下来的礼俗(例如《仪礼·婚礼》中说的“纳彩”、“纳吉”、“纳徵”、“纳期”等,种种的“纳”,其实就是送礼),又有闽南的礼俗。现代社会喜言“文化”,那么,糕饼文化是什么?婚俗的“六礼”与糕饼习俗的联系,就是一种文化,即糕饼文化。现代人,很讲时尚,有时又非常的传统,唯恐被人视为粗俗,因此要讲究传统,成婚这等大事,讲点礼俗也很有必要,“六礼”是不一定要遵从的,订婚、成婚发个喜饼,谁个能够免俗?

糕饼博物馆的婚嫁礼俗区

另一个部分是节庆与糕饼礼俗。过春节有年糕、麻米佬,清明有草仔粿、中秋节有中元糕和状元饼、重九有粟糕……清初,侯官(今福州)人许遇的《家山杂忆》有一首诗是写清明的:“村童岁岁来分饼,似较儿孙熟墓田。”自注:“清明多载墓饼,近村童稚扶携百十而来,谓之乞墓饼。”闽南旧俗,大抵与福州相同,清明上墓,也是要带许多墓饼的。咸丰、光绪间,闽县萧宝芬韵秋《鹭江竹枝词》有两首是写中秋饼的,一首写重九粟糕:“插萸佳节乐陶陶,乡味千家赛枣糕。”自注:“重阳,家家炊粟糕。”(《炊粟》)鹭江,厦门的别称,厦门地属闽南,咸丰、光绪间正是郭元益糕饼草创的时期。郭元益糕饼发展的一百多年来,正是适应了这种民间的节庆,抓住每一次的商机,终于发展成为今天现代化的糕饼企业。

在参观博物馆之前,经理和我们小谈,他让员工端来一盏乌龙茶,白色的瓷瓯,金黄透明的茶水,另外配一小盘“细路”点心,点心只有两个,一个是圆形的,另一个是方形的,盘子也是白瓷的。点心是用来品尝的,不是为了果腹。入口慢含,香酥细腻,口舌具爽。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经理自己充当讲解,但没有一句推销的、或者让人觉得是广告的话语。在参观和听讲解的过程,我们还体会到了郭元益经营的雅量和气度,所有的展品和讲解,没有一处是贬损同行的,相反,博物馆还有一大张台湾糕饼地图,标示着台湾有影响的糕饼美品,其中包括我曾经光顾过的南投凤梨酥。经理也不止一次称赞过他们的美品。郭元益是充满信心的。参观之后,到了陈列室,有一种不选购也难的冲动。上次到鹿港,看到另一个百年老店玉珍斋,也有类似的冲动,但是这一次是参观了博物馆并且品尝了之后,似乎欲望更加迫切。我觉得,买到手的不仅是几盒的糕饼,而且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同时还得到了别处很难寻觅到的糕饼的文化。我很满足。

经理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刚才入门时没有注意到的一幅大招贴画现在显得很醒目,左面是老房子,右面是新大楼,一行大字:“一口郭元益,一份中国情。”我对经理说,欢迎你到对岸办分店,我一定是你的好顾客!经理笑着对我挥手: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