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7 15:3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展 华

连横与杭州


连横与家人


在杭州玛瑙寺内,有一所“连横纪念馆”,收藏有关连横的珍贵史料。去年12月18日,原国民党主席连战还亲自来到杭州,替“连横纪念馆台湾文化展”主持揭幕仪式。

连横,字武公,又字雅堂,号剑花。清光绪四年正月十六(1878年2月17日)生于台湾安平县,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万松关马崎社二十七都(今属福建省龙海市)。

“连横纪念馆”为何设在杭州玛瑙寺?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将台湾割给日本。侵台日军强夺了连家老宅作为法院,致连家叔侄昆仲星散,连横的父亲连永昌忧愤去世。

  连横不满日本殖民者对台湾人民奴化统治。1895年,17岁的连横义愤填膺,慨然拿起笔向敌人作斗争。他的诗,悲壮沈郁,是中华民族发出怒吼的心声。例一,《闻歌》:“满腔热心半消磨,壮志犹存夜枕戈。如此江山如此月,倚栏无赖独闻歌。”例二,《题桃花源图》:“六国凄凉劫火余,念家山破恨如何!匹夫亦有兴亡责,忍看桃花自隐居?”

当时台湾在日本占领军的严密钳制下,书生积愤难以直抒,一时结社吟诗成风。连横于1897年与陈少痕等10人结“浪吟诗社”,后社友零落,乃与赵云石、蔡玉屏、胡南溟等10多人组结“南社”。移家台中后,又加盟林痴仙所创的“栎社”。不久,20岁的连横负笈上海,入圣约翰大学攻读俄文。入学之时,他特意将自己名字改为“连横”。连横一名,取自“合纵连横”。连横字武公,后来他向家人解释说:“孙中山先生名‘孙文’,我连横便叫武公,一文一武,各在南北”。

  辛亥革命成功后,连横十分兴奋,写诗热情赞颂武昌起义,并于民国元年(1912年),为撰著《台湾通史》作前期准备,连横毅然横渡海峡来到大陆。1914年,他渡过黄河到达北京。在京城,他有幸获得主持清史馆工作的赵次珊的邀请,进入馆内工作,得以遍览清史馆内所藏的有关台湾建省的档案,从而为编纂《台湾通史》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同年冬,因母丧等原因,连横辞职回到台湾。

连横回到台湾后,把在大陆草成的游记及诗稿,整理结集成《大陆游记》、《大陆诗草》出版刊行。之后,除一度重入《台南新报》外,便一直怀着“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之心志,家居致力于《台湾通史》的编撰。他认为:修史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化的载录传承,更重要的是向世人昭示“台湾原本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永远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种思想,正如他在《大陆诗草寄少云》一诗中所写那样:“藏书已得九千卷,论史旁通廿五朝。从此潜心求绝业,名山风雨不动摇。”1918年,他终于完成了历时10年编修的《台湾通史》。这部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的大型史书有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计八十八篇共三十六卷,近60万字,全书起自隋大业元年(605年),迄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该书《凡例》云:凡千二百九十年之事,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书,参以档案,资料丰富。

连横还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传世作品集有《台湾诗乘》、《大陆诗草》、《宁南诗草》、《诗荟余墨》、《剑花室诗集》等。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有一本连横所撰的《大陆诗草》。该书汇集了从1912年至1914年连横在大陆游历时所作的百余首诗词,包括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的4首。当时,连横还特地将其中一首寄给了在台湾的妻子沈少云女士。他在《西湖游罢以书报少云并系以诗》中写道:“一春旧梦散如烟,三月桃花扑酒船。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连横还写下了“他日将偕隐西湖,悠然物外,共享天机”等语。然而,当时连横正在为编纂《台湾通史》收集历史资料,青史还没有写成,他的安家于西湖青山旁的愿望自然也就无暇去实现。连横在杭州逗留不长一段时间之后,去了北京。然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传说和杭州西湖美丽的景色,成了连横心中挥之不去的眷恋。

由于对杭州的热爱,和寄居西湖的强烈之情,在编撰完《台湾通史》之后,于1926年初春,连横携全家再回大陆,开始考虑安家西湖。连战的表姐林文月在《记外祖父连横先生》一文中说:“这个愿望在1926年春,由于携眷旅行杭州,几乎得以实现。”连横夫妇来到杭州,安家于葛岭山脚下的玛瑙寺内。上世纪40年代在浙江担任民政厅长的阮毅成曾撰文说,当年,连横率公子连震东在玛瑙寺住了一段时间。据连震东回忆:“当时,父母曾带他游览于六桥三竺之间,每到一处,父亲总要为我讲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连横对杭州的人文古迹相当了解。居住在玛瑙寺内,连横还利用空暇时间编辑完成了他的又一部诗集——《宁南诗草》。

但是,1926年的杭州并不太平。秋天,北伐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年底,北伐军进驻江西,逼近浙江。眼看杭州将成为两军厮杀的战场,1927年1月,连横带着家眷匆匆离开杭州,又返回台湾,在台中参加林献堂先生主持的暑期汉文教学班。

1931年,饱受日本殖民欺辱的连横,写信给他在日本东京完成学业已2年的儿子连震东说:“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设祖国。余为保存台湾文献,故不得不忍居此地。汝今已毕业,且谙国文,应回祖国效命,余与汝母将继汝而往。”连震东奉命回国,1932年加入国民党,在西安从事抗战活动。

1936年6月28日,连横因肝癌病逝于上海,享年59岁。连横弥留之际,对儿子连震东说:“今寇焰迫人,中日终必一战。光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并给其即将诞生的孙子,取名连战,以示对日作战到底之意。两个月后,连战在西安降生。

由于连横生前曾先后两次寄居于杭州,住在玛瑙寺内,与杭州有深厚的感情,并产生安家西湖的强烈愿望,玛瑙寺决定无偿出借一块宝地作为“连横纪念馆”的馆址。于是,才有文章开头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