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 14:5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赞坚 黄智艺


破茧成蝶正当时

----浅析炎帝神农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不可替代性

林赞坚  黄智艺

  微信图片_20020101034311.jpg

以汉族为主体、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具有多元一体特性的中华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始终以炎帝、黄帝为人文始祖。炎黄文化形成共同的民族心理,维系着共同的情感纽带。炎黄文化在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当民族面临灾难,炎黄子孙的号召,总是能把华夏儿女的心凝聚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成为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信仰。古往今来,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漂洋过海,迢迢奔波,追会始祖,数典寻根,顶礼谒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黎民百姓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甚至国际友人等打破地域、身份、地位、种族的界限,不约而同地聚集到炎黄始祖前,虔诚地敬香祈福,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对自已先祖的追念与崇敬之情,也反映了华夏儿女传承、包容和弘扬中华民族信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共同心志与强烈愿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探寻和审视作为中华文明之源的炎帝神农文化,尤其是它在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不可替代性,对于构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地位和作用,让古老的传统焕发出时代生机,自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台湾炎帝神农文化的延续发展  

炎帝神农信仰在台湾起源很早。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的先民为了改善生活,纷纷去台湾开垦。他们身上背着祖先的神位牌、手上捧着神农大帝的神牌,跨过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到了台湾。上岸后,面对新移民地方的瘴疠,要在那里安家落户,尽管还有祖地分出的其它神祇信仰,但无论他们是哪个族群,来自哪个地方,大家都会保持着中华民族把炎帝神农作为开疆辟土保护神的传统,对掌管五谷丰收、生命安康的神农大帝心存敬意,普遍奉祀,建庙祭祀,祈求能得到庇佑。

炎帝神农庙往往是祭台湾祀圈内民众的公庙,由祭祀圈内不分族群共同出资等建,是地方族群共同祭祀的场所。炎帝神农是居民的共同主神,也是凝聚地区居民的信仰中心,如苗栗县竹南镇的五谷宫、高雄市大社乡的青云宫、新北市三重埔的先啬宫等。

在日据期间,台湾的官方祭典与民间信仰,包括炎帝神农信仰在内,遭到日本政府的禁毁或打压。官方祭祀先农与倡导农耕的“耕精礼”全遭取消,祭祀空间的“先农坛”全被拆毁,神佛像与佛具均受破坏,“耕精礼”与“先农坛”在台湾消失,台湾的炎帝神农信仰只存留于民间。但深植于台湾民众心中的炎帝神农信仰,没有因此被消灭。台湾光复后,尤其1960年以后,经济起飞,带动都市化;农业经济逐渐为工商经济所取代。但作为农业守护神的神农大帝崇拜并未因此衰落。都市的神农庙的神农属性,更从农业、医药行业的守护神,发展成一般都市人民的保护神,无所不包,有求必应,为保平安拜神农,为求福和求发财,也拜神农,甚至为求考试上榜、仕途进步也拜神农。炎帝神农信仰,不止超越族群,也已超越农神行业神性格的局限,成为祭祀圈内,居民生活的保护神。

台湾地区以炎帝神农氏为主祀神明的庙宇林立,信仰普遍,甚至比大陆香火还旺盛,目前台湾地区主祀的约有300座,供奉的有1000多座。仅从《网络拜拜》上可搜寻到主祀神明为神农大帝的庙宇就有100多座。神农庙主要集中在高雄、台南、屏东、苗栗、宜兰、新北(原台北县)等农业为主的县份,但都会型的台北市、台中市区及高雄市区等也有许多。

近年来,随着台湾“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成立,作为炎帝神农信仰的联谊组织得到迅速发展,信众规模极大。各地神农庙为推广神农信仰,因应都市文化,吸引年轻信众和青少年,在庙内外摆设活泼可爱的卡通化神农和其他神祇神像,使得寺庙更平易近人。除以神农崇拜和寺庙建筑吸收人潮外,还通过筹办“神农文化节”,策划组织规划一系列文化活动,除传统三献礼仪外,还增加各种不同的文娱活动,将庆典跃身为观光文化,吸引大量信众游客。

    二、炎帝神农文化成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日益凸显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自秦朝统一神州,成为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开始,虽历经多个朝代不同时期,但统一时间远远超过分裂时间,而且越到后期,统一时间越长,民族之间的融合越紧密;即便在国家分裂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与交流始终没有中断。这说明始祖文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炎黄成为华夏大地统一的象征,在中国历史长期发展进程中,已经得到中华各个民族的认可。19世纪新疆、西藏各族人民与沙俄、英国侵略者进行了长期顽强的斗争,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台湾高山族和汉族人民一起,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斗争;东北各少数民族踊跃支援和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艰辛历程,这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例子充分体现了炎帝文化中的民族团结精神和各民族回归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认同意识,证明了炎帝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纽带作用。

多少年来,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持续不断,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两岸神农文化交流规模扩大,互访增多、携手弘扬炎帝文化加强。不论在台湾的“海峡两岸炎帝神农祭祀大典”,在武汉的“海峡两岸炎帝农文化论坛”,在株洲的“神农坛析福”,在炎陵的“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神农文化论坛、神农御善等活动,还是在高平的海峡两岸神农炎帝农耕文化节,“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祭祖大典,在福建南靖的“两岸携手颂炎帝,国泰民安好运来”文化交流活动,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两岸炎帝神农圣驾多次一起全台绕境,盛况空前,期间马英九等不少台湾政要前往敬拜,有效地增进对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都是炎黄子孙的认同感,增强彼些对民族复兴的责任感、自信心。

三、 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存在的不足

1.根祖文化的作用发挥不够。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根”和“祖”, 民族发展离不开“根”和“祖”。多次参加炎帝神农寻根节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表示,因为寻根节让他对大陆有了越来越深刻的印象。举办寻根节这样的活动,有很多台湾同胞参加,这对他们来说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他说台湾同胞和我们一样同属中华民族,都受中华文化的哺育,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财富,也是联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我们希望两岸同胞能够共同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要通过经济合作扩大共同的经济利益,要通过传承中华文化凝聚共同的精神纽带,还要促进同胞间的来往,增进深厚的同胞感情。

2.民族精神信仰的主弦律不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人才等各领域的协调推进发展和复兴,其中文化复兴是全面复兴的灵魂,民族复兴离不开强大的民族精神信仰力量支撑。《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解决的是军事问题,国家的领土需要军事保卫。而祭祀解决的是国家的精神问题,一个国家的精神应该有来龙有去脉,精神的传承就是通过祭祀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我们祭祀祖先就是把祖先的情怀、英雄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这种精神它属于一切承载着这种文化基因的全世界华人。可是在民族精神信仰这个环节上,当前不少地方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现象,没有科学理性地分析炎帝神农文化与其他信仰区别,对炎帝神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不重视,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简单等同对待,把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当成民间信仰交流对待,而没有从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审视,导致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比民间信仰交流、姓氏交流还不受重视、各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

3.民间常态化互动不足。在闽台两地炎黄文化研究座谈中,台湾神农大帝协进会相关人员曾表示,台湾绝大数人口是从闽南、潮汕迁移过去的,他们说的闽南语、客家话是相通的,因此更乐意到闽南参与开展两岸炎黄交流文化互动。他们都很想回来看看老祖宗呆过的地方,敬奉民族始祖神农大帝,顺带了解大陆的发展现状,虽然大陆有不少炎帝始祖敬奉场所,但多数台湾民众在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同、伦理相通的闽南故土,缺少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较好的交流平台,多数场地太小、内涵不足,不利于唤醒前来的台胞乡情,不利于树立他们的故乡自豪感,不利于广泛发动民众参与积极性,不利于有效地提升两岸交流成果。

四、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

    1.弘扬炎帝神农道法自然的团结精神,促进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炎帝神农面对先民捕猎为生的生活方式,顺应自然,发明谷物种植,带领族群聚族定居,共同战胜自然,抵御外侵,培育了中华民族尚群尚和的精神,续写了泱泱中华故事。纵观台湾人口比例,依据移居岛上时间的先后,可以分为四大族群,分别为:原住民族、福佬(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而近年来由于台湾人与东南亚国家或大陆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所谓的第五大族群的出现,称为新住民;目前河洛人口约占台湾总人口的72%,外省人口约占13%,客家人口约占11% 原住民3%,新住民1%。分析台湾选举状况,从人口结构来观察,闽南族群影响最大,有绝对优势。民进党常常自诩是本土政党,本土意识浓厚,仔细深究民进党所标榜的本土意识包括台湾主体性、在地文化、乡土认同等等重要元素,与闽南族群为主体的“福佬(河洛)意识”交相重迭,这种“福佬(河洛)意识”经过长期孤立、封锁,带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造成台湾多数民众对大陆过去的人会讲闽南话感到惊奇。在立委以上的选举,民进党向来擅长透过文宣论述区隔差异,再透过闽南语传递包装,在闽南族群很容易获得共鸣。反观国民党受限于种种结构条件,在本土意识的论述上,很难跟民进党抗衡,也因此在台湾上层政治职位的选举经常居于“话语权”的劣势。

西晋永嘉之乱,拉开了中原汉族持续数百年的南迁序幕,从江淮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福佬民系以闽南厦门、漳州、泉州、广东汕头、揭阳、潮州为核心分布区域,并延伸至莆田、新罗、漳平、汕尾;福佬一词源于客家人对福建原居民的称呼。台湾的福佬(河洛)人是近四百年来由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地区(主要为泉漳两府)移居来台的移民后代,“福佬(河洛)意识”相对于闽南地区,由于语言相同和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等关系,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融合性,两岸交流离不开这个关键点,要突出炎帝始祖文化精神纽带作用,进行深度融合互通,共同打造“闽台第一家园”,促进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2.弘扬炎帝神农互助发展的大爱精神,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充分体现了炎帝神农各尽所能,取长补短,统筹发展的大爱精神,清晰反映了社会进步、发展的脉络,不断地推进社会向高阶段的发展。当前我们面对的是,绝大数台湾民众对大陆可能处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位置形成刻板印象,认为中国大陆,那就是一个穷国,世界上最穷的地方,觉得大陆太穷,嫌弃大陆,不愿意回归。在大陆崛起的大时代下,普通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渠道其实很有限,经常都是道听途说,他们都不相信大陆的经济有那么好,对大陆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才缺乏判断力。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心态很复杂,或许还没做好心理准备,觉得你们比我们大那么多,所以心理上会愿意相信那些不好的事情,这样才平衡,两岸民众对待彼此都更需要找准心态。

未来台湾民众对大陆观感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两岸基层民众的往来和交流,我们要加强两岸的台湾民众往来,让踏上故土的台湾民众实地观察,深刻感受大陆的跨越式发展,形成正确的判断,增强认同感、回归感;要充分利用媒体手段,广泛深入地介绍大陆的进步与发展,如高铁、网络、移动支付等,帮助民众认识真实的大陆;要帮助台湾民众认识到大陆的发展和规划对于台湾的重要意义,大陆在涉台政策方面释出重大利好,未来发展方略中涉及很多行业、产业,台湾都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这对于受困于“闷经济”的岛内台湾发展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机遇;要落实好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调动台湾同胞共同发展的信心,让台湾民众看到更多希望;要深入开展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遏止贪腐、精准扶贫,让台湾人民发现大陆是在做实事,看到的是大陆从改革开放到面向全球的转变与崛起。

3.弘扬炎帝神农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探索台湾发展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

回看“削桐为琴、制陶制衣”等技术发明,从炎帝神农氏到整个部落,没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那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当今两岸交流中,我们要弘扬这种创新精神,要针对历史上遗留的台湾问题,正视台湾发展现状,清醒分析台湾“九合一”选举产生的台湾民众期盼良善政治,厌倦蓝绿政治恶斗;在校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参政意识增强;就业困难、经济疲软等民众不满情绪投射到选票明显;新媒体在选举中发挥作用较大,不同于以往选战仅重视造势活动、扫街拜票及基层组织动员,部分参选人还积极挖掘网络资源扩大宣传、博取认同等新现象。

中华民族能承天命,继道统,立人伦,传斯文。我们的同胞,不仅是一个血缘性意义的,而且是一个文化意义的、人伦意义的、人文意义的。我们要加强理论更新与视角转换,扩展两岸青年、教师、学生等各界民众合作交流渠道;提升两岸合作交流水平,大胆开展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发展与民生、和谐与幸福等方面的交流;发展党派之间、团体之间、学术之间、产业之间、平台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人类文明已经到非中国文明参与不可的两岸时代共识,深入探索台湾发展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4.弘扬炎帝神农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利,而天下共富之,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我们要时刻弘扬炎帝神农以天下为先、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重点推进两地最接地气的民众互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让台湾民众真实地了解大陆的现状,不仅要让台湾民众了解到大陆的快速发展,而且要让台湾民众了解到大陆的前景,充分认识到两岸统一的重要性,增强台湾民众的家、国、天下意识,要充分利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同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感,全面调动台湾民众的积极性,“用手投票”也好,“用脚投票”也好,共同扛起民族复兴大旗,做好统一文章。

5.弘扬炎帝神农务实担当的逐梦精神,携手推进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神农尝百草,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为民疗伤是炎帝神农的梦想,他以身试药,最终食断肠草而亡。面对复杂严峻两岸关系,我们要弘扬炎帝神农务实担当的逐梦精神,科学分析两岸交流中存在问题不足,找准问题突破点,尽快让绝大数的台湾民众了解大陆,认识大陆、融入大陆。坚持以炎黄文化交流为统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解决大部分台湾民众想到大陆敬祖,却又对接不畅的难处;主动回应台湾炎帝神农协进会等团体反复提出的问题,针对台湾至今还留行“台湾访祖到漳州”的说法,利用当前全球唯一一尊明代泥塑彩绘黄袍炎帝——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大典,以建设华夏炎帝文化园为重点,凸现“游福建土楼 敬华夏始祖”主题,打造中国南部的炎黄文化展示交流平台。

156343786785403.jpg

微信图片_20020101034350.jpg

破茧成蝶正当时。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上,两岸民众一定能携手颂炎帝,齐心兴中华。

(作者林赞坚系中国法学会会员、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南靖县信访局干部;黄智艺系南靖县政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