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00:1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闽南语流行歌之流行            

 

汪毅夫


 

我简要谈三个意见。

首先,闽南语流行歌(尤其是古早的闽南语流行歌)往往是先唱起来、然后记下来,先有口传本、然后有手抄本乃至刊刻本。谈闽南语流行歌之流行,当然不应该忽略其口传本的流行。从流行时间上说,以闽南语歌仔册《新刊劝人莫过台歌》(道光刊本)为例,歌题里的“新刊”提示有更早的旧刊本;歌中开篇就唱:“在厝(在家或在家乡)无路(沒有出路,指生计上的出路),计(计划)较(闽南语同音替代字,意为“到”)东都(指台湾)”,从“东都”又可以推知,《新刊劝人莫过台歌》虽然是清道光年间的刊刻本,其口传本的流行当始于台湾的明郑时期也。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九州图书出版社1996年版)记:“早在1661年5月,当第二批复台大军刚刚抵达台湾,对热兰遮的围困也才开始的时候,郑成功就下令将已收复的赤坎地方改为东都明京”,“1662年6月,郑成功不幸病亡。郑经袭位后,于1664年改东都为东宁”。

其二,从流行路径上说,闽南语流行歌之流行往往是多向、相向的。例如,在歌里说明了著作权属的潮汕地区的闽南语歌仔册如“请问此歌谁人编,正是潮州萧秀才”的《绣像上大人歌》(1831)、“潮溪人”的《新刊台湾林益娘歌》(未标刊年)等在台湾地区、也在闽南地区流行并留下多种刊本;又如,标明台湾书坊、书局的闽南语歌仔册,也在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流行,也留下多种版本。

其三,就流行的版本而言,同一“母题”的闽南语流行歌有的会有不同的版本。例如《酒矸倘卖无(有酒瓶卖吗)》,1949年就有一个版本传到北平。曾任台湾省旅平同乡会会长的梁永禄,在1949年5月15日(周日)的日记里写道:“上午九点,在同乡会开(会),欢迎参加这次全国青年代表大会(按,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台湾代表几位,内有女士二,三位,由石门(按,石家庄)军政大学(按,指华北军政大学)来一位高砂族(按,应改为高山族)代表,还有陈天锡大公子也从石门来出席。谢雪红女士 、苏申先生 、苏子蘅太太都来出席。……席中,彼们介绍最近在台湾流行的歌:我是十六囝子丹,自少父母就真贫。为着生活不敢懒,每日出去收酒矸。有酒矸通卖无,歹铜旧锡簿仔纸通卖无……。江文也(按,台胞音乐家)随时记录歌谱”。又如,关于《望春风》,1947年年底,中共在台地下工作人员林绿竹(张连)撤离台湾,在台中梧棲港候船时听到并记下的歌词是:“静夜无伴守灯火,春风对面吹,十七八岁没出嫁,想卜(要)少年家。果然标致面肉白,想卜(要)问他惊(怕)歹势(不好意思),心内弹琵琶。忽然听见有人来,开门来看未(没有)。月娘(月亮)笑阮(我)憨大呆(傻大呆),乎风骗唔知(让风骗了还不知道)”。闽南语流行歌也有版本学的学问哦。

附带言之,客家语流行歌如客家山歌也是在海峡两岸相向流行的。如,广东梅州平远的一首山歌唱道:“说着山歌我过多,台湾寄转七八箩”,“我”的山歌在台湾海峡来回“寄转”的就有七八箩哦。客家语流行歌之流行,也是很好的话题和谈资。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