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 旧称戈甲戏、九角戏。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泉州、晋江、南安、厦门等闽南方言区和台湾,以及东南亚华侨、华人聚居地。它孕育于明末清初,最早只是民间即兴化装表演,以后组建成戏班,主要演宋江的故事,故又称“宋江戏”。清中叶后发展成有文有武的“合兴戏”,清末以后又吸收了徽剧、昆曲、弋阳腔和京剧的艺术因素,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始称“高甲戏”。高甲戏行当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陆续增加了净、贴、外、末、杂等。高甲戏表演以丑角表演最具特色,高甲戏丑分男丑、女丑,男丑又分长衫丑、短衫丑、师爷丑、捆身丑,女丑又分夫人丑、媒人丑、老婆丑、婢丑等十几种。丑行表演艺术极其丰富多样。武戏表演大量吸收民间武术的“刣狮”表演,同时也吸收提线木偶 “傀〖JP2〗儡打”,别具特色。高甲戏音乐属南曲系统,乐器中文乐以唢呐为主,辅以品箫、洞箫、二弦、三弦、琵琶;武乐百鼓、大小鼓、大小锣、钹、小叫等。高甲戏现有传统剧目600多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有《大闹花府》《困河东》《斩黄袍》《林文生告状》《管甫送》《孟姜女》《番婆弄》及连台本戏《三国》《岳传》等。当代优秀剧目有《连升三级》《凤冠梦》《大河谣》以及1999年获得国家“文华奖”的《金魁星》。2006年,福建高甲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