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 俗称福州戏。福建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的戏曲曲种,己传承六代,有400年历史。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也流传至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美国等福州方言区华人旅居地。明末,弋阳腔传入闽中后与当地方言小调融合,形成江湖调,随后出现江湖班和平讲班,清末,平讲班又和昆腔、徽戏等外来声腔的唠唠班、福州演唱儒林戏的儒林班融合,形成闽剧。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先后创建了“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善传奇”“赛天然”“庆乐然”等著名闽班班社。涌现出被观众誉为闽剧“四大名旦”的郑奕奏、曾元官、薛良官、马秋官等名优,其后又有陈芝卿、黄荫雾、李铭玉、郭西珠、傅生侬、谢依桃、林芝芳、林桢藩等著名艺人加盟。上世纪30年代,闽剧艺人陈春轩吸收京剧武打戏,创立了闽剧武生流派。使得闽剧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闽剧唱腔有“逗腔”“江湖”“洋歌”“小调”“唠唠”“板歌”等六大类,闽剧演唱讲求朴素自然、委婉细腻。闽剧传统剧目有1000多种,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以及传承古代传奇、杂剧的古老题材。其代表性剧目有《炼印》《荔枝换绛桃》《紫玉钗》《开封府》《珍珠塔》《孟姜女》《秦香莲》《杜十娘》《招姐做新妇》《渔船花烛》等。近年新创作的优秀剧目还有《洪武鞭侯》《林则徐充军》《曲判记》《魂断燕山》《天鹅宴》《丹青魂》《贬官记》等,在历次省级及全国会演中屡屡获奖。其中《贬官记》获2003年文化部评选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2006年闽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