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腔戏 也称江西戏、乱弹、土京戏。福建地方剧种。是广泛流行于尤溪、永安、大田、沙县、龙岩、漳平、上杭、连城等地的早期入闽的乱弹腔。该戏传入途径一是由江西毗邻福建的石城、遂昌、南丰等地传入永安,流入尤溪、南平;一是由湖南祁阳经赣东传入连城至龙岩、漳平等地。清嘉庆年间在尤溪县池田乡的余清福艺人在邻乡的南阳尾(今称南芹村)将这里的两个大腔戏〖JP2〗班的剧目、曲调改为小腔戏演出,至今已传承十二代之久。早期的行当为“四门九行头”、“四门”即生、旦、净、丑;“九行头”即小生、老生、正旦、青衣、花旦、老旦、乌净、红净、丑等。主要唱腔曲调为〔两疋(即西皮)〕和〔二放〕(即二簧),并兼唱梆子腔、道士腔和民间小调。传统剧目为“十八本头”,如《满堂福》《天门阵》《万里侯》等,还有58个折子戏,俗称“花柳戏”如《游龙戏凤》《补缸收妖》等。其表演程式有“火花平天,二花平眉,挂须平鼻,小生平肩,小旦平乳,三花平肚脐”的规范。20世纪20年代小腔戏班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复苏,目前三明市各县乡、村有业余剧团活动于偏僻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