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8: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福州评话 又称平话、清书。福建省重要曲艺品种之一。流行于福州方言区以及南平、沙县、三明、厦门等县市。系福建省曲艺行从业者最多、营业演出场次最多、听众最广泛的曲种。福州评话形成于明末清初,早期的艺人以串乡走里和应聘高台,而在城乡营业谋生,清道光初年开始进入书场。表演形式为一人坐说、散说与吟唱相间,无伴奏。表演者用一箸有节奏地击打单片铙钹边沿(称搧响钹)作间奏,又以持钹的拇指套上玉制板指控制铙钹音响变化。唱调分为序头、吟诵、诉牌三类。序头,是讲述正书时的短篇书赞。吟诵为基本唱腔,用以刻画人物的内心和人物之间的对话。诉牌音乐性较强,多用于人物的身世表白和倾诉情感。通常演出的书目题材,大致分为长解书(历史演义说部)、短解书(武侠小说)、公堂书(清官判)、家庭书(才子佳人、伦理道德)、民间故事、青衣书(悲剧)、花书(喜剧),以及神怪书等。现存最早刊本有雍正年间(1723-1735)的《陈靖姑》、乾隆十五年(1750)的《七星白纸马》、道光年间(1821-1850)的《双珠球》(又名《珠球记》)、《玉蟆蝴(蜻蜓)》、《双帕锦香亭》等。代表性评话艺人有被誉为“评话三杰”的陈春生、黄天天、黄仲梅,“女中三杰”周云卿、郑紫英、陈艳玉。1960年,福州市曲艺团的成立,21世纪初福州评话伬唱传习所建立,促进了该曲种的传承与发展。2006520日经国务院颁布,福州评话列为福建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